时间:2020-02-22 03:25:48 所属分类:教育技术 浏览量:
1引言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生物、食品、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1],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的独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
1引言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生物、食品、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1],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的独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2]。然而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难以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源于此,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近几年来,我系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探索,实施了研究性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在阐述研究性教学内涵及开展研究性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我系《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2研究性教学的本质内涵
明了并清楚研究性教学的本质内涵,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和必要前提,这是研究性教学成败和效果的决定因素[3]。诸多学者普遍认为,研究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先导,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为基础,从教学内容中选择设置研究问题,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4]。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5]。它是一种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融会贯通的完美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活动。研究性教学不以获得知识为终极目标,更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手段,而是立足于科学精神,注重从已有知识去发现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学、用、思互动的一种科学的创新活动。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可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和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分析化学的学科知识和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具有问题性、研究性、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而是一种立足于课堂又超越于课堂的多种形式教学的有机统一。“研究性教学”这一理念已被证明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影响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主导理念之一。
3《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以学生为中心”是当前高校教改的主要趋势。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教学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开展研究性教学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6]。而且,研究性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考核评价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贴近高等院校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就《分析化学实验》课来讲,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和思考,自主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潜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样的效果也正是研究性教学所追求和体现的目标所在。另外,实施研究性教学所使用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也极为适合《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评价方式。因此,要实现《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教学,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是理想和必然的选择。
4《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4.1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根据目前国家对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调整的现状(《分析化学实验》课时由108压缩为64),首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彻底删除了定性分析部分教学内容,重构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引进了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的各类先进分析仪器设备,使实验操作更简便易行,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操作训练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需求同步,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其次,调整《分析化学实验》内容体系为基本操作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利于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实施研究性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2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性教学采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大体分为4个阶段,即设立问题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成果交流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7]。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实验前确定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自学相关内容,实验课上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并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讨论、反思与批判,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这样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仅起学生实验引导者的作用,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其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潜能,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也可以锻炼提高学生思维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4.3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了便于实施《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秉性特长,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研究性实验小组,每组学生3~4名,小组成员由学生自行确定。小组按教师的安排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其次,组建了研究性教学教师团队。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一名教师完成分析化学实验内容的研究性教学较为吃力。因此,需要组织教师成为一支素质优越、氛围良好、知识丰富、团结合作的高质量的研究性教学团队,由此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实验教学指导,以保证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的完成。4.4考核评价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学生成绩考核评定,往往以教师对实验报告评阅结果为主,考核评价只有教师参与,学生成绩的评价不够全面、客观。现经不断探索,构建并实施了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该考核评价体系易于操作,体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理念,有机结合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评价,考核评价的内容贯穿研究性教学的全过程,由此,使考核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反映学生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5《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效果
我系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经过几年的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经过几年来的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已构建了基本稳定的适于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中实施了研究性教学模式,为其他专业实践类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参考。其次,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能积极主动完成实验,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另外,近几年我系学生在就业面试、考研,特别是科技创新中都取得卓越成绩,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功不可没。如在学生人数基本相同的条件下,2016级学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项,省级8项,校级15项,获得省、校级大学生挑战杯项目9项,均比2013级学生申请及获奖项目要多。这些均体现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效果。6结语近几年,我系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课程教学改革只有进行式,没有完成式,我们已经走在改革的路上,我们将继续深化《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型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孟红敏,李朝辉.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36):52-53.
[2]杨珊.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点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83-86.
[3]张典兵.论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本质及策略[J].石油教育,2014(3):100-103.
《分析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探索》来源:《轻工科技》,作者:王迎进 肖阳 赵二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js/45936.html
下一篇:高职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与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