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特征探析
时间:2015-12-20 14:02:04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论文关健词: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 内涵与特征探析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网络化的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手段、更新方法、增加新阵地、提高其实效性的需要。因此,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网
论文关健词: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 内涵与特征探析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网络化的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手段、更新方法、增加新阵地、提高其实效性的需要。因此,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6月28日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他强调:“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不断增强网上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随后国家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提出了六点具体的意见,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网络化的需要
首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信息网络—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人类社会跨人了网络化时代。信息网络已不仅是一个技术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社会文化概念,信息网络也不仅是一种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结合而成的技术集合,更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具有结构功能的实体—网络社会。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给人类社会一切现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荡,也迅速地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制度方式、行为方式。网络不仅仅是人类社会获取物质财富的工具或手段,同时被融人了更多的情感、兴趣、动机和需求内涵,网络社会越来越赋予人性化社会的特征,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成才过程中获取信息、沟通交往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首先,网络社会的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延伸。网络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在创造网络的同时,也将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带进网络中。因而,网络社会具有社会性、政治性和阶级性;不仅具有有序性,同时也具有无序性,甚至充满各种思想矛盾斗争,不仅传播着知识技术,而且也传播着种种政治信息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
网络社会是人主宰的社会。网络和信息的操作都需要人来把关,正是因为人的主宰和操纵,网络才得以获得模拟现实社会的能力,成为网络社会。“网络受众”不仅是网络技术的创造者和控制者,也是网络信息的制造者、倒手者和“把关人”,他们既决定了网络技术的质量,也决定着网络信息的思想内容及性质。因此,网络受众的思想素质与其技术素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网络受众”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网络社会既具有个性,又具有社会性。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但又不是孤立的。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使得个性自由发展;另一方面,以共同语为基础,社会“全球化”,谋求合作,追求和谐,相互影响日益深人。网络社会中个性与社会性的实现以及这种两极性关系的协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帮助。
网络社会不仅充满了人性,同时也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在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张扬,人的自由、平等得到体现,人的隐私、尊严得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优先,个体性的发展导致孤独感、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人的自由让人无拘无束甚至无法无天;保护隐私给人安全感也使人缺少自律和监督及陷人危险境地。网络社会中高科技的发展对人性的影响巫需思想政治教育予以关注和研究。
网络社会既是一个有序社会,也是一个无序社会。现代科技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构建了网络社会强大的“经济基础”,但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却不是科技手段能够建造的,网络社会从一开始就具有“上层建筑”先天不足的缺憾。网络开发者构建了现代网络社会,但至今网络立法仍严重滞后,并且国家的网络法规也很难制约偌大无比且具隐蔽性的网络社会,因而,要较好地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有效维护网络秩序的稳定性,最好办法是净化人们的灵魂,这项塑造心灵的工作理所当然应由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
网络社会也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今天的世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社会,两者之间的斗争仍然相当尖锐复杂。这种社会历史现实不可能因高科技的发展而被超越,政治国家和各民族历史与文化价值观也不可能被超越,它必将真实地反映到网络社会中来。因而,网络社会虽然是“无界”的,但它与现实社会一样,仍存在着阶级矛盾、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只是斗争的形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不仅需要在网络上旗帜鲜明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其次,网络社会现存的诸多现实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网络的魅力和破坏力均根源于人,正是人将社会既成的人伦关系和道德带进网络,带给“计算机”,从而造成诸多的网络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
文化霸权主义。由于世界依然还存在着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文化渗透和侵略在网上是主要的武器。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打破了过去的自然屏障,使恶意的政治信息在网络态意横行。加上由于西方某些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发展相对普及,英语是电子文本的最主要语言,因而滋生了网络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先进技术在网络上强行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试图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其影响下形成与其一致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从而建设和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青少年网络受众的影响不容忽视。
黄色信息的污染。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色情信息在西方有些国家视为合法,网络的国际化使这些黄色信息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对我国青少年网络受众危害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网络道德问题。网络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网络受众可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_卜自由操作,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出现如电脑黑客、信息垄断、恶意攻击等严重的网络道德行为问题。此外,网络社会还存在更为严重的网上战争和网络犯罪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新的姿态介入网络。
总之,网络社会是一个神奇的“虚拟”社会,也是一个问题多多的真实社会。网络社会的诸种特征和问题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介入。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手段、更新方法、增加新阵地、提高其实效性的需要
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手段和更新方法的需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手段上主要通过人际面对面的手段来实现传授相关知识,往往信息量少,而且信息也是不够及时,甚至过时,同时这种教育手段往往缺乏平等沟通和交流,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学。而网络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性,可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和信息流通的即时性。同时网络可以实现信息接受者的多重感官刺激,使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创造真实的受教育环境,让人逼真地接近实物,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新阵地的需要。网络广泛普及运用,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向网络社会延伸,是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需要。随着青年对网络普及运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主动占领这一新型阵地,就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信息和传输是单一渠道,影响时效性。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集成了各门学科、各种媒体和知识,有利于网络受众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受到教育,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时时双向交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交互性和时效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运用日益普及而得到广泛关注的,所以对它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基本上都是从工具的视角来进行的。张建松同志最早于1999年6月在《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一文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他认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的雏形。2000年2月刘梅同志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一文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国内最先、最直接提出并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定义。这个定义也是从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的角度下的,没有反映出网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但随着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内容、对象及途径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内涵的完善和全面发展的把握以及表述日益科学,韦吉锋博士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立体考察一文中,认为“在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这是目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最新的表述。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研究,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信息网络传媒对其网络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物理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络实践活动。主要要求涵盖网络与人的本质关系、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关系等。从狭义上来研究,在我国是指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运用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研究网络受众的思想形成、发展和行为的规律及方法,引导网络受众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网络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它的提出和实施,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和网络化的必然趋势。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在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在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本质和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又有具有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关系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平等性、融合性、协调性和互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主体往往处于主导、领导、权威者的地位,教育者主体性作用往往强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因此,在两者的关系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主动与被动,处在不平等的关系,他们之间交流主要是以面对面、单向传播的方式,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更能体现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性、融合性、协调性和互动性。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受众在浏览网页、选择和吸收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是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在参与网络各种信息的制作、发布等网络实践活动时,可以将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及信息传播出去时又可能成为教育者。因此,依托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时,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上,其身份上更具有融合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较好地发挥其主体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具有多样性和受众的广泛性
网络集信息传播与吸收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现代通讯功能、娱乐欣赏功能等于一体,这是传统无法比拟的。同时究其受众来说又具有广泛性,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与整个网络、与所有的“网络人”进行交流。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交往面亦急剧扩大,交往层次不断深人,交往内容将日益丰富。人们可以坐在“网”前周游世界;“进入”图书馆、博物馆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阅读报刊;相互间可以“实话实说”、“无话不说”。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开放性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开放系统,它不独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和任何组织,毫无国家和民族界限,任何一个网点引起的涟漪都有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各地,辐射到每一个角落,其影响力、渗透力是不可低估的;任何一个网友都有可能为这个网络加载、输人信息;哪怕是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人们,只要坐到联网的计算机前,都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全球范围的最新消息。网络使世界变小,使人的眼睛变大。因此,通过在互联网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与共享。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快捷性
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信息高速公路”,各种信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被传播、浏览、吸收,其传递速度之快,传递信息之新,是电视、广播、报纸等其它传播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网络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民主性和平等性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是教育者,他们是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方式不进行“说服”,只是提供“选择”和“引导”,在民主的氛围中参与活动。同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互之间地位平等,因而使教育更具有亲和力,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