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生活素材 建构生活化课堂
时间:2015-12-20 14:07:30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变生活为教材,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的道德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彰显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活
【摘 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变生活为教材,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的道德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彰显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活力。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环节:生活(情境感染、导入教学)——教学(分析知识点)——生活(感悟践行、回归生活)。
【关键词】情境 生活 教学 知识 感悟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基于此,老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坚持教学的生活性,即在教学中以生活为中心,利用课堂内外的信息资源,创设富有生活气息、时代特点、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但如何走进学生生活,建构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我认为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环节:生活(情境感染、导入教学)——教学(分析知识点)——生活(感悟践行、回归生活)。
一、从生活出发,情境感染,导入教学
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
让生活走进课堂,成为教育素材,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欲望。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从哪里来,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关注什么,喜好什么,找准学生的兴奋点。知道学生的喜好,就等于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然后用活动、图画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把学生的生活经历、身边的人和事、社会的热点问题等展现出来,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并非是教学内容,更非教学目标。只有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同教学目标所应具备的体验与感悟之间的差距或落差,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如此,教学切入的角度要针对性强、主题突出,服务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有恰当地选择适合情境导入的生活素材,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从而带着探究欲望去学习。例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我以“广告的诱惑”作为教学导入:小刚,初二学生,身高仅150cm。一天他在一家药店前看到了一则增高广告,我介绍小刚花了300多元买了增高产品并按说明服用一个疗程后,发现该自己上当受骗了。我问:“假如你就是小刚,你会怎么做?”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要求退货,有的说去消费者协会告他……这样教学很自然地导入了知识的学习阶段——维护消费者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以生活素材作为情境导入目的还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以便学生能从现有的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问题。
二、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分析知识点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新的课改观念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情境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把体验、感悟转化为知识,则需要教师设疑布障、引导启发。教学中,学生谈体验与感受时,教师要不断地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合理地寻求对生活现实的体验和教材知识教学的结合点。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切磋,进行合作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理论上认识生活现象。例如,再回到前面的案例中,在学生的观点亮出后,教师就要指出当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维权,正确的方法只能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去维权。接着设置讨论:
(1)作为消费者,小刚有哪些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又是什么权益?
(2)小刚应该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今后,小刚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针对这三个问题,学生们展开激烈、认真的讨论。实际学生讨论的这三个问题就是本课的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
三、用教学指导生活(回归生活)
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的本质要求。学习思想品德课,应该说不是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道德修养,即课内明理,课外导行。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指导行动。教学中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结合当前的限塑令给消费者购物带来的不便这一事实,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解决的对策。开始同学之间存在着意见分歧,似乎各有各的道理,但经过讨论之后,大家都能从大局着想表示能理解并支持限塑令,有一些同学还提供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方法。
四、建构生活化的课堂,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实现生活化课堂的前提,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交往,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才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2.教师要增加知识储备,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都说作为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一桶水”。而事实上,在当今的教学形势下,教师的这“一桶水”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了。生活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视野开阔,老师在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还应该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以便在随时生成新问题时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3.学生之间的生活阅历也是参差不齐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但学生还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只有这样,建构生活化课堂才有可能顺利进行。一次上课时我谈到藏独和达赖,一位女同学就问:“达赖是呀?”倘若对这样的问题也要解说,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所以学生也应该增加知识储备。
生活是本大教材,教师要善于利用,善于组织,善于指导,实施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彰显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活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