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读图教学

时间:2015-12-20 14:12:42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新课程实施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了,《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整个初中阶段,都已全部使用了新教材。新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重大的改革。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课本中拥有大量的各类图片。这些图片

[摘要]:新课程实施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了,《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整个初中阶段,都已全部使用了新教材。新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重大的改革。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课本中拥有大量的各类图片。这些图片鲜艳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读图,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情感等综合素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现就此问题,以七年级课本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读图教学、能力培养、情感素质

一、 图片在课本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翻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课本,大量的各类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课本,全书分为五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一单元16幅,第二单元32幅,第三单元36幅,第四单元50幅,第五单元70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
课本中的图片,不仅数量多,而且占幅面大。大多课文中,都有许多幅图片,以组合形式呈现。其占幅面积往往大于课本正文面积,犹如一本大开版的连环画。
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二、读图教学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读图教学是《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读懂图,读活图,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引导读《我的家在哪里》的三幅平面图时,就是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最熟悉的家谈起。学生自然有兴趣。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这三幅图。采用独立观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三幅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哪一幅图画的正确,容易读懂。结果大家都能识别第三幅画得正确,看得懂。这时我就指出:一幅正确的地图,必须要有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三大要素。再让学生读阅读卡《地图的语言》,读识课后的常用地图图例,这样学生就会读地图了。接着让学生在图3上,识别杜鹃和王朋家在社区中各自的方向和位置;根据比例尺,量算杜鹃,王朋两位同学家相距的实地距离。最后,指导学生画一幅学校的平面图。而课本上是要求学生画自己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但我校学生大多家住农村,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画农村社区难度较大。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改画学校平面图,相对容易。而且画同一幅画,可以比较谁画的更加准确,为了使学生画得正确,先让学生描述一下学校的景物,师生共同设定一个适合的比例尺。这样,学生在绘画是就胸有成竹了。结果,大家都能够较准确地却得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并在图上表示出了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教师从引导学生读图,量算到绘制平面图,师生互动,配合默契。学生积极性高涨,全体参与。动脑、动口、动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读图教学中,更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读《自然环境》一课中,气象万千的“世界气候”图时,先让学生对照图例观察了解世界上十一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在根据图周围六个人物头像的语言描述,找出相对应的6种气候类型分布区。明确知道我们所在地区是什么气候。然后,联系课后的自测题2:如果沿北纬40°自东向西穿越亚洲大陆,人们可能经过哪些气候类型?如果沿东经100°从南往北穿越亚洲大陆,人们可能经过哪些气候类型?这是一道较难的综合性题目。教师可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并指导大家参照“世界的气候”和“亚洲的地形”两幅图,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纬度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结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探究后,得出了正确答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前后知识融合贯通地应用的实际能力。
再如读了《年代尺》图后,让学生制作一个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年代尺。在年代尺上标识出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及加入少先队,各种获奖的时间和情况。因为自己的事情最明白,所以学生都乐意画,而且画得很正确,兴致很高。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读年代尺和制作年代尺的方法。
我以上这些做法,既依照教材内容,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取舍。这样可操作行强。学生喜欢学。有利于读图教学中,从读图、分析思考到实际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读图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读图教学中必须注重这一目标的实现,把情感教育渗透在读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思考、想象,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有高尚理想、道德、信念和情操。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例如:在读《与山为邻中》中“元阳梯田景观”图和《傍水而居》中的“水乡景观”图时,教师通过投影仪将图片放大,让学生欣赏图中的壮美景色。再配以画外音朗读课文相关内容和阅读卡。使学生充分感受人们合理利用、改造大自然,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恩惠;感受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使用多媒体放映乌镇、周庄等旅游名镇,能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江南水乡的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图中的美景还会使学生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有学生说“水乡景观”图就是某小镇的北街西段,也有人说是我们镇原来的老街。这样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
在读图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懂得辨证地看问题。因为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当读到“水城威尼斯”图片时,使学生看到水有利也有害。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理解水城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又因水而忧”的说法。从而使学生懂得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在读图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事物。例如《身边的故事》一课中有关古代服饰的变化图片和“中国汉字”、“图书的发展”等图片,使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懂得今天身边的事物大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如代表中国东方女性美的时装——旗袍,是几百年前清代满族妇女服装的改进;现代简化汉字更是有三千多年文字发展变革的结果。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有悠久历史发展的过程。这是对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教育。
读图教学中,爱国、爱党、理想、信念教育,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中思想、政治等综合素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第五单元的图片最多,既有表现中国古代文明的资料,也有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和斗争史。例如:《社会变迁的轨迹》中“时局图”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态势,“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平民”控诉了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忍无可忍,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民族仇恨,并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又使我们看到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自由解放斗争中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些图片极大地震撼了学生地心灵,激发了他们的民族尊严感。此时教师播放国歌,全体学生不约而同地起立齐声高唱,神情激昂,民族情感达到高潮。
在读“开国大典”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两幅图时,又会使学生感到扬眉吐气、欢欣鼓舞。为了加深图片的印象,教师除使用投影仪将图片放大投影外,在放“开国大典”时,配用毛泽东当时的录音。“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使图片有声有色地活起来。使学生深刻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真理。从而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了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念。同时,也懂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这样的情感将激励学生立志奋发学习,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这正是课程所要求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读图教学中得以实现。
总之,《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读图教学,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课文图片内容,教师正确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使用必要教学设备,使学生读懂图,读活图,把读图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图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文化、身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即读图教学既要使学生学会相关的知识、能力,更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试教通讯》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