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间教育投资
时间:2015-12-20 14:13:39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 在目前教育供需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动用民间力量发展教育具有可行性。分析了在开发民间教育投资潜力时应注意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民间教育投资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民间 教育投资 教育 民间资本,这里主要是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相对应
摘 要 在目前教育供需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动用民间力量发展教育具有可行性。分析了在开发民间教育投资潜力时应注意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民间教育投资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民间 教育投资 教育
民间资本,这里主要是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相对应的概念。资本的占有者是“民”,“民”能够自主地决定资本的贮存与流通,而这个“民”,不仅指普通的公民,还包括依法组合的股份资本、合伙资本等。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不仅要看到民间资本量扩增后所提供的参与教育的可行性,更应深入讨论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后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客观准确地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间投资的相关策略。
1 对民间教育投资开发的可行性
(1)在改革开放初期,公有制经济几乎占到了100%,国家掌握了几乎所有社会资源的控制权。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潜在教育资源。目前,国内居民存款及各类金融资产已达10万亿元人民币,民间资本已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的40%,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投资效益最好的部分。一些民营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具备了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使其投资教育产业成为可能。
(2)教育产业作为卖方市场对民间资本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目前,从市场供应关系看,我国教育投入不足,供给有限,考生只能通过高考这一唯一公平的选拔方式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接受人数仅为适龄青年人口的13%;而美国早在1940年大学生占适龄青年人口的比例就达到10%左右,目前这一比例为50%左右。与此同时,社会教育需求急剧扩张,教育消费热情高涨,只要有办学者提供充分、合适的教育机会,家庭或个人花钱满足子女或自身的教育需求的意愿也在逐渐增加。从教育产业自身特点看,教育产业具有发展空间广阔、收益稳定、投资风险小的基础产业特征。
(3)政策扶持与实践探索。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产业,投资办学,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为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这几年来的实践探索,也为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积累了经验。国有民营二级学院、以教育投资股份公司形式运作的大学城等新模式的实践,也为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高等教育产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主要问题
2.1 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民间资本投资办学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缺少鼓励、吸引各种投资主体投资办学的公平竞争的软环境。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民办学校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对于合理回报的幅度、办学人的回报、允许有多少结余、投资人和办学人之间如何分配、对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征税等问题并没有详细规定。另外,民办学校还在招生、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歧视。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学生不能享受助学贷款,假期坐火车、汽车不能享受学生优惠票价,就业时通常被用人单位排斥在外,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2.2 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民间资本教育投资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地方政府宏观管理失控。目前,我国没有一个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争夺办学审批权、管理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民办教育“谁都可以批,谁都可以管,又谁都不管”的尴尬局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二是有些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在招生时,投资者未经批准擅自刊登广告,有的广告夸大其辞,随便允诺又难以兑现,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民办学校的声誉。
2.3 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决策机构不健全。有些学校未设立董事会,董事长即校长,校长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投资者,也是办学经营者和行政管理者,权力高度集中。有些学校虽然设立了董事会,但形同虚设,缺乏严格的规范运作程序和规则,并未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董事会成员结构不合理,内部制衡和外部参与机制不健全。有的学校董事会大多由投资者构成,缺少社会贤达人士参与的独立董事和教师代表,董事会的决议往往倾向投资者的利益,而疏忽学校的利益。而且很多民办教育的投资者是商人,不懂教育,严重影响办学效果,造成民办学校的质量良荞不齐;三是董事长、校长之间权力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有的学校董事会超越权限,过多干预校政,校长不能依法行使学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权,缺乏办学自主权。
3 推进我国民间教育投资的策略
3.1 根据市场人才需要进行发展定位
我国民办学校起步晚,缺乏办学积累,社会认可度低,公办学校的扩招又使民办学校面临严峻的生源竞争。因此,民办学校投资者应该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结合社会需求,专门培养某个方面的人才,树立自己的独特品牌,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样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空前提高,所以我国的民办高校可以定位在职业技术教育、各类培训机构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迅速将教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民办高校迅速发展壮大。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一所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与中外著名跨国公司(诺基亚、飞利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合作,专门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学院。该学院采用订单式教育模式,分为“诺基亚定向班”、“三和定向班”等,使教育直接面向具体企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3.2 引入竞争机制
引入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实行绩效拨款制度,由专业的教育评估机构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指标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政府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支持。绩效拨款制度不仅可以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而且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竞争机制,培育了发展民办学校的良好环境,可以调动学校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学校品牌的提升。政府也将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条件和效益比较好的地方,从而提高了投资效益。总之,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向高效的教育机构转移,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低效的教育机构,从而促使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3.3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实行“投资者办学,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组织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学校董事会结构。从法人治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出发,民办学校的董事长不应兼任校长,两者应分立;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了解人、尊重人、重视人、发掘人”;三是完善法人内部的监督机制。应借鉴国外私立学校法人和我国企业法人的监事会制度,在董事会设立独立行使监督职责的监事,负责监督学校的资产、财务状况和业务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审计。
3.4 组建民办教育集团
民办教育集团是我国民办教育迅速发展过程中,教育规模化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在短短的10余年里,我国涌现出了新东方、力一里、中锐及建平等一批成功的教育集团。与其他教育投资形式相比,民办教育集团具有诸多优势:集团内部运行机制灵活,互补性强;团校分离,分工明晰;办学规模的扩大保证了资金的来源;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配降低了经营成本,有利于集团内各校的均衡发展,同时又可实现一定时期内重点发展的需要。
我国民办教育集团可以通过借鉴现代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进行运作。首先,教育集团应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董事会拥有教育集团财产的所有权,校长拥有组织教育教学的权力,学校拥有财产的使用权,但无财产处置权。其次,教育集团应设立教育总监和财务总监。教育总监负责对集团各校实施教育、教学指导和监督,培养优秀教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开展教育科研,组织各校经验交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财务总监负责管理集团办学基金,确定基金投向,并负责各校财务监督、办学成本核算和规范财务管理等。第三,教育集团还可以通过上市融资,赢得大量社会资金,扩大办学规模。
其中,股份制办学是最有活力的一种形式。股份制办学实行的资产按产业机制运作、学校按教育规律运作的双重运作机制,确立了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有效克服了产权模糊的制度性缺陷。所以,股份制办学应成为今后民办集团发展的重点。
3.5 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资本市场融资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直接融资方式,通过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教育资本,从而加速资金的聚集。对于我国民办学校来说,利用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是解决目前多数学校办学资金不足、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利用资本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可以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优势整合,改善教育产业结构和经营状况,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资产重组,从而提高整个教育产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一些民办学校己不同程度地介入资本市场。2002年8月,重庆海联学院与澳大利亚阿姆奈特(Amnet)上市公司在澳大利亚成功上市,海联学院以校舍和土地等资产作价3~4亿,占新上市公司51%的股份。
由于我国的教育投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资本市场运作不规范,民办教育还处于发展之中,所以现阶段我国营利性民办学校直接上市融资还面临许多问题。目前,我国民办学校、民办教育集团可以通过与上市公司合作,采取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或者子公司的方式间接介入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通过学校的介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学校通过上市公司实现从资本市场融资的目的。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借助自身高科技产业介入资本市场。民办学校可以依靠自身的人才、技术等优势,投资创办高科技企业。然后通过高科技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学校作为股东进行分红,从而筹集办学经费。
(2)通过教育投资公司介入资本市场。教育投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开展各种教育服务的教育投资公司,其资本主体为各种教育用品;另一种是营利性民办学校或教育集团成立的教育投资公司,其资本主体是学校。通过教育投资公司上市发行股票,从而形成股票市场上的学校教育板块,为民办学校筹集资金。
(3)借壳上市。民办学校可以先通过收购某一上市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取得对其实质性的控制权后,再将自己的资产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到上市公司内,实现间接上市。
(4)吸引上市公司投资或参股。民办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吸引上市公司投资或参股,将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与民办学校的办学优势结合起来。上市公司介入民办学校后,可以对非直接的教育活动,如资金募集、后勤管理、资产经营、校办产业等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使民办学校全心全意办好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苏启林.我国教育产业的理论辨析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5(12)
2 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产品的经营[J].新华文摘,2000(2)
3 林忠华.国外高教发展及投资渠道的多样化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