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文化环境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
时间:2015-12-20 14:14:52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及其文化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的利弊影响作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利用各种管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加强网络文化环境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不但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同时,也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及其文化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的利弊影响作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利用各种管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加强网络文化环境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不但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同时,也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利。
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资源;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2008年1月17日下午13时30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目前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CNNIC预计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每天,都有上千万的网民登陆到互联网浏览新闻,查看邮件,参与讨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坦言:已经离不开网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时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这一论述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理应成为我们探索的新路子。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获取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青少年迷恋网吧,贻误学业,甚至走上偷窃的犯罪道路,令一些家长"谈网色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跟上社会网络化趋势。用“堵”的办法制止学生上网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络与他们联系太紧密了。闭着眼睛不了解教育对象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是有伤害的教育,甚至是摧残人的教育,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方面,人们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在有条件的校园和社区内,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非营业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甚至像河北教育厅推行的“网络保姆”等。但这些只是网络建设的问题,我们认为,如何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更值得研究的。全社会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人人都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一、思想道德对未成年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
思想道德对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有助于青年人的树立健康的网络文化,也体现在多方面的引导。未成年网络文化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推动的,但是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之一的道德,对未成年网络文化的发展具有精神动力的功能。由于道德的特点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以及社会舆论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的精神力量,而未成年网络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要通过主体人来进行的,因此,这种精神力量就可以作为一种动力推动未成年网络文化的发展。当然,道德也是有层次的,有高尚与卑下之分的。我们应作具体分析、批判鄙弃低劣的道德,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道德,以高尚道德为精神动力,推动未成年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调控力量,在未成年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都是通过道德规范的宣示来进行的,都包含着规范性的意蕴。规范乃是一种标准、一种尺度。道德用各样的规范作标准、尺度去评价人们的网络行为,也就是对人们的网络会为进行约束。
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调节是它的一个基本功能。在网络时代,网络与人类个体、社会整体等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它不仅需要运用正确的科技政策、法律和一些行政制度、措施来调节和处理,还必须依靠思想道德的因素来加以自觉地调节,尤其是由于未成年网络文化的渗透性和不可控制性的特点,更需要人们利用内心的道德信念来自觉地调节和控制。置身于未成年网络文化的氛围中,应当而且必须树立健康的网络道德,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网络行为
二、网络环境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首先网络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更为激烈,也给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环境增加了新的更大的压力。面对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不少未成年由于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对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无法鉴别和判断,难以做出取舍,有的甚至全盘接受,从而造成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性开放等西方腐朽思想对未成年的侵蚀,不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以及宣扬色情、暴力、邪教等内容的网络垃圾也乘机在网上兴风作浪,抹黑党和政府,丑化中国的传统,对抗现实社会,这都会造成未成年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如果我们对此熟视无睹,社会主导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对未成年的激励作用就会趋向弱化,未成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新的困难面前也将举步维艰。
其次网络造成了未成年现实道德评价标准的缺失。互联网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时空,谁都可以以自我为中心,而现在的未成年,多属于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互联网的这一特点切合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并且加剧了这一点,使他们往往在现实中,也无视社会的道德准则而一意孤行,背道而驰。此外,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容易消解未成年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未成年的网络道德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自律,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互联网必将钝化未成年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
最后迷恋网络可能加剧未成年的各类社会心理问题。事实上,未成年中已经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网络迷恋症”、“网络孤独症”等社会心理问题。另外,青年时代的个性和心理中不仅有逆反和追求刺激,而且也有好奇的成份在里面。网络的虚拟环境中鱼目混杂,充溢着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可能会扭曲未成年的人格,导致个人中心主义和双重人格倾向。互联网带来的未成年发展性心理障碍等问题给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更为复杂、更具社会性的课题。
三、网络环境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面对未成年网络文化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切实营造适合未成年身心特点的绿色网络场所,大力培养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的绿色网络人才,不断壮大引领先进网络文化的绿色网络组织,努力推动标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绿色网络产业。
2.引导未成年了解网络的存在价值,使未成年有效利用网络。
3.加强对未成年网络文化的关注、研究和引导,大力提倡健康向上的未成年网络文化。未成年网络文化是一个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观了许多问题,如网络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网络文学的黄、黑污染问题、虚拟社区格调不高问题,等等。要利用网络、学校课堂、新闻舆论等阵地,广泛开展网德网风教育,让每一个网络使用者明白爱护网络世界,维护网络环境不受污染,共同建设一个文明的精神家园,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4.加强管理,保证未成年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加强对新时期文化管理模式和方式的研究和实践,是建设一个未成年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环境的紧迫任务。首先要明确政府主管部门,把对未成年网络文化的管理纳入社会文化管理的范畴;其次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例如,信息管理部门、网络公司、网络安全部门、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未成年网络文化管理的责任。并在实践中努力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当前,特别是要加强“网络警察”的力量,强化对网站和网吧的管理,清源正流,保证未成年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同时,加强法规建设,把对未成年网络文化的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
5.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宣传体系,弘扬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把思想工道德作规律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增加信息量、扩大覆盖面、注重针对性、增强有效性上狠下工夫,提高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
6.健全对信息网络的监管,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培养。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者自身的角色转变,培养和造就具备良好网络素质的思想道德工作者队伍,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加强对青年学生渗透文明上网的意识教育,增强其抵御各种不良文化侵蚀的自我防范能力。
8.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动态化、形象化,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课和校内外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能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和实效性;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递方式,能延长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绝对时间,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时空的新拓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更大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平台,能形成正确导向的校园信息浪潮;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地将网络资源与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相结合,切实解决未成年人对网络资源的认识有效利用的问题。让他们养成自觉的行为,浏览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有益的内容,主动接受先进文化,弘扬新风正气,解决未成年人对网络资源的认识有效利用的问题。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总之,在未成年网络文化背景下,进行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必要的,未成年网络文化可以雅俗共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新知识技能多、影响面广、传递方便、速度快捷、意识观念开放、气氛轻松自由,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未成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建立和谐的未成年网络文化,有利于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的建设,培养未成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观,利于正确认识对待未成年网络文化,取精去粕,益于未成年的身心健康。加强对未成年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
[2]共青团中央通知: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16日
[3]中小学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思想大讨论.内部学习资料,2004年8月,南宁
[4]全书编委会编著.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与思想道德工作指导全书.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年3月
[5]佟丽华编著.中国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指导全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6]谢景隆主编.普通教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7][苏]巴拉诺夫、活莉科娃、斯拉斯捷宁等编.本子卓、赵玮、韩玉梅、吴式颖等译校.教育学
[8]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9]http://tech.qq.com/zt/2008/cnnic21/,腾讯科技网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