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Z校该如何摆脱危机?

时间:2015-12-20 14:20:01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 Z校三年前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使得这所学校前后三年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学校民主建设走入研究者视野。总的来说,工具理性、官本位、组织目标的单一性与伦理反思缺失等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学校应该改革领导体制,建立委员会制度;推行

[摘要] Z校三年前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使得这所学校前后三年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学校民主建设走入研究者视野。总的来说,工具理性、官本位、组织目标的单一性与伦理反思缺失等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学校应该改革领导体制,建立委员会制度;推行举贤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学校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学校管理中心,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关键词] 学校领导;学校管理;教师
  
  Z校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学校,它的前身是美国圣公会举办的教会学校。恢复高考以后,该校有一批有影响的老教师又回到了岗位上,各个学科教学水平在该市处于领先水平。但是改革开放后,由于当时的学校领导层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走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在历经了20多年以后,学校陷入了困境。尤其是2004年上半年,该校先后发生了两起校园暴力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学校陷入了低谷。同年7月,教育局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将原校长、书记与负责教学的副校长调任他校就职,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当时,《扬子晚报》《南方时报》等报刊都做了相关的报道。历经了三年以后,学校目前的状况究竟如何?为此,笔者对相关教师进行了跟踪访谈,并对该校5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内容与对象
  
  本调查主要围绕教师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学校民主管理状况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师对学校的信心等五大问题展开。同时,笔者还对教师进行了相关访谈,以全面了解学校的现况。
  笔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Z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被调查者中有普通教师,也有中层干部,共50人;发放与收回有效问卷50份,无废卷。被调查者中男性18名,女性32名;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80%,专科学历的教师占20%;高级职称的教师占24%,中级职称的教师占42%,初级职称的教师占34%。
  
  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与分析研究
  
  (一)调查访谈的结果
  1.教师队伍与干部队伍不稳定
  笔者从教师中了解到:自从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调离或擅自到他校工作的教师已经有35人次。其中领导层有4人,中层干部有5人(学校领导层与管理层共1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4人;其他都为学校骨干教师。所有调离的教师都为中学中、高级教师。
  目前,学校没有一个市区学科带头人;有的学科甚至由于缺少教师影响了课程开设;办公室更是没有正式的工作人员,惟有两位新任命的干事。学校工作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局面。
  调查问卷表明:8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干部队伍不稳定,2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干部队伍基本稳定,没有人认为稳定。6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3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师队伍基本稳定,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师队伍稳定。
  2.学校领导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经过调查笔者了解到:三年以来,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没有特色,不思进取,缺乏开拓精神。教育质量连年下降,生源每况愈下。学校领导与中层管理者在工作中拈轻怕重。在近三年里学校中层干部离开学校的就有5名,占到了干部队伍的41.67%,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建设,在教师中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学校50人次的调查问卷表明:4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领导很少能起到先进模范作用,4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领导从来不能起到先进模范作用,8%的认为学校领导有时能起到先进模范作用,只有4%的认为学校领导能经常起到先进模范作用。
  3.学校民主管理不能起到作用
  笔者从教师中了解到:Z校从来就是学校领导决定讨论什么,决定讨论的程序以及决定通过怎么样的方案,全然不顾教师职工的反映与呼吁。在以往的四次教代会中,每次都是如此。学校基本上从都不公布每年收支情况、行政开支情况与基本建设情况等。一切都由校长说了算。
  调查问卷表明:28%的被调查者认为民主管理没有作用,24%的被调查者认为民主管理作用小,46%的认为作用一般,而只有2%的认为作用大。54%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少参与学校管理,30%的被调查者认为从没参与过学校管理,1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时参与民主管理,没有被调查者认为经常参与民主管理。7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工作由校长个人决定,只有22%的认为集体讨论决定。
  4.学校领导在对教师管理中注重学生考分,缺少人文关怀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学校每个月都要对教师和班主任进行考核,而考核的依据都是学生的成绩。年级与年级作比较,班级与班级作比较,教师与教师作比较,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经济的奖惩为代价的。这一方面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也给教师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
  调查问卷表明:5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领导从没主动关心过教师,3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领导很少关心过教师,18%的认为领导有时关心教师,而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领导经常关心教师。7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领导在对教师管理中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1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领导看重的是教师业务的提高,而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领导看重教师的特长发挥,但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领导看重教师身心健康。
  5.被调查者对学校的发展普遍缺乏信心,学校前景堪忧
  在对教师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学校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有相当部分教师都在寻找办法准备调离学校;有相当部分教师对该校的教学缺乏信心;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对学校领导以及中层干部的素质有看法;真正甘愿奉献学校的教师不多,真正能够静下心来研究学校教育的教师不多,学校教育质量每况愈下。学校前景令人堪忧。
  调查问卷显示:7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育质量没有提高,1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质量比三年前更差,而只有1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提高。8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学校不能赶上同类其他学校,只有12%的被调查者认为能赶上同类其他学校。教师普遍缺乏信心。
  
  (二)结果的分析研究
  1.“工具化”管理下工作的非人性化
  这种非人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的数字化。譬如:升学率、学生按考分排队、实行淘汰的聘任制、教师的职称评定、对教师的奖惩条例等,使教师难以轻松应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是只能进不能退,所任班级的升学率提不上来不被学校认可。
  其二,学校对教师业务进修的轻视化。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很多教师抱怨说,教材、教法不停地变,而学校又不愿意把经费花在教师的培训进修上,而且还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为由对教师的自费进修加以阻挠。因此,教师感到难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这种知识上的缺憾使教师后顾之忧极大。
  其三,学校对教师关心爱护的淡漠化。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教师实际社会地位的失落之间产生的反差让教师难以避免内心深处的角色冲突。而我们的领导几乎从来就不关注这一问题,从来也没想到要去关注教师的现实生活情况。
  2.“官本位”意识下教师人格的变异
  Z校的管理实质是一种“以官为本,以权为纲”的官本位制度的体现。“官本位”的意识对学校中工作着的教师是极为有害的。
  首先,“官本位”意识与教师的民主意识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由于“官本位”者的出发点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把官职、权位及其既得利益看得极高极重,这往往会导致一种固执己见、要求下级服从上级的绝对观念,靠宣传自己的职权强制力来剥夺教师的民主权利。
其次,“官本位”意识误导教师的价值观和人才观。学校的教育需要各个学科的精英和人才,但在制度安排和体制设计中以及实施的过程中都会体现出或暗含着“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并在利益分配格局中明显向行政人员和权力倾斜,这就必然诱导这些教师都来挤“官道”,形成一种独特的“仕途文化”,学校也因此变得机关化了。长此以往,“官本位”意识和现象不仅扩散到了学校的领导层、管理层,而且渗透到了操作层,即便不是“官场”中人,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谓地消耗在权力的纷争上、消耗在依附及相关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上。在“权和利”相联的学校环境下,这样的价值观与人才观显然玷污了教师崇高的职业精神。
  再次,“官本位”的意识,实质上造成了与教师争权夺利的事实,必然损害教师的人格,破坏学校的制度环境。从Z校的管理过程来看,权力与权利之间成反比关系:权力之手伸得越长,教师的权利就越容易受到侵犯、伤害并不断萎缩。与教师争权必然会破坏甚至摧毁教师的自主性,损害教师权力的行使、人格的尊重、尊严的维护,将正常的人格扭曲为奴性的人格,进而妨碍和破坏自由、宽容的学校氛围的形成,导致学校的分配不公和腐败,妨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大大挫伤广大教师的开拓创新的积极性。
  
  三、解决学校当前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学校当前的形势十分严峻,干部队伍与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与社会声誉每况愈下。20世纪90年代进学校的骨干教师纷纷离学校而去,教师们对学校普遍丧失信心;而学校领导层又没有任何新的谋略与计划,仍然按部就班,没有新的作为。学校面临着干部队伍的危机、教师队伍的危机以及教育质量的危机。学校在2006年教学质量已经位处市区末位,在全市名列倒数第二。这所曾经辉煌的百年老校已经处于危急之中。百年老校如何重塑自己的形象,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已经成为了所有关心、热爱学校的有识之士热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上下民主互动,建立共同决策机制
  从目前来看,学校主要存在着“领导者的权力与被领导者的权利”不能协调的问题,即被领导者的权利经常受到领导者的侵害或剥夺,因此加强学校民主监督机构的权力,对学校领导的决策进行有效监督就显得十分必要。学校虽然已经确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然而民主机构并没有真正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行使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力,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以为在现有条件下要实现民主管理、监督学校,需要有一个互动的过程:即制定自上而下的政策法规,同时加强对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增强自下而上的民主要求,树立起双方共同的民主意识。其次,上级部门在权力下放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校的督导工作,确保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利的有效实施,成立学校内外合一的学校理事会,以完善校长负责制,倡导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共同决策的机制。
  
  (二)改变学校管理层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
  传统的学校组织通常是金字塔式的,容易形成官僚作风,学校教职工的活力和创造性往往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同时这种组织管理模式对信息、决策、员工和技术加以控制,使被控制者产生压抑感,再加上学校组织的沟通局限于严格的上下单向交流架构,往往造成狭隘的偏听、拖延的反馈、信息的难以获得,结果令至关重要的信息反馈受到阻塞或歪曲,甚至根本不为人知。如此,学校领导的管理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则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成员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从而形成以“第一线”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笔者建议,Z校目前的三层管理层次可以适当削减,使学校管理成员职位与职权相一致,做到有职有权,避免领导成员的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上下级的不断沟通,下层可以直接体会到上层的决策思想,上层也能亲自了解到下层的动态,搜索到第一线教师的真实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深刻了解教师对学校工作的真实体验,找出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痼疾,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
  
  (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保障权力与权利的法律关系
  权力与权利是现代依法治校的两个轴心,两者是以法为核心的两个方面,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好,容易导致学校的停滞不前或倒退,协调好了,学校就能和谐发展。在学校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少学校以改革为名,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名,采取所谓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奖惩制等,其目的在于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而学校领导则由上级考评,对下级毫无顾忌,这就造成了校长权力与教师权利关系的严重失衡。教师的合法权利在学校内被损害、被剥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学校部门的不正之风、违法现象也屡见不鲜。
  我们知道,法律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维护权利的尊严和限制权力的滥用,而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发挥人的最大潜力,两者都是以权利为中心的。从权利本位的视角出发,法律是悬挂政策的衣钩;而从权力本位的视角出发,法律则成了实施政策必须跨越的栅栏。如果在法律(权利)和政策(权力)两极对立中执其一端,是无法调和其矛盾的。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以保障权力与权利的法律关系。我们要改革校长选拔制度、建立校长资格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以使校长的权责相符;我们要在改进民主管理学校和民主监督机制、实行学校民主化管理等方面寻求改革抓手。我们还要设立教师监督委员会,以弥补权力机关内部监督的不足;设立教师监督专员模式,提高监督的效率与准确性;明确和细化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权限范围等做法,可以使基层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具有可操作性。
  当然,学校管理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民主管理与监督制度的建立,而且应该是人性和制度的完美结合,人性的弱点需要制度去克服和改造,人性的优点和潜能需要去唤醒和挖掘。制度的根本目的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激励人发挥精神中潜藏的巨能;管理的秘诀也不是制度的严密性,而在于尊重和爱护。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以法定形式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用监督的权力来制衡行政的权力;另一方面我们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给校长以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用尊重和关爱去唤醒内心和激发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校园,促进制度与人性的协调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