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让音乐牵手语文课堂

时间:2015-12-20 14:22:06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适当地借助音乐配合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其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构建一条学生与作者情感交流的桥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经过课堂实践,笔者将音乐牵手语文课堂教学的类型归纳为:课文导入型、配乐朗读型、讲解插花型、单

[摘要]适当地借助音乐配合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其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构建一条学生与作者情感交流的桥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经过课堂实践,笔者将音乐牵手语文课堂教学的类型归纳为:课文导入型、配乐朗读型、讲解插花型、单元综合训练型、古诗词欣赏型。
  [关键词]音乐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让音乐牵手语文课堂,旨在对语文课堂注入情感关怀。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或循循导入,或渲染气氛,或调动情感,或深化意境,或突出中心,或愉悦身心,其作用不一而足。经过课堂实践探究,笔者归纳出如下五种“牵手”类型。
  
  一、课文导入型
  
  中国有句古话说:“善于始者,成功一半。”可见,开头的好坏,对于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音乐这种听觉艺术,它最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掀起情感的狂澜。如教《次北固山下》一文,我先播放《橄榄树》歌曲,好多学生会跟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唱着唱着,大家沉浸在“乡愁”之中。此时,我顺势写出题目,简要讲解了题目中“次”(停泊)的意思后,启发学生思考诗中怎样表达了作者的乡愁?同学们动情地朗读,继而踊跃地发言……
  再如,教《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为了把学生带入诗人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把握全诗的内容及诗中所蕴涵的深沉的思想感情,我播放《阳关三叠》二胡独奏曲,学生从听觉中感受到悲伤、哀婉的气氛,他们也似乎置身于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气氛之中。有这样的感情积淀,对本诗就能轻而易“教”了。
  又如,教《看云识天气》一文,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认识云就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我用闽南话唱了浙南民歌《天乌乌》中的一小段:“天乌乌,要下雨,阿公扛锄头去掘芋……”学生笑了,我顺水推舟,同学们,你想快速成为气象小专家吗?那么请看课文……
  上面所述的音乐导入,渲染了气氛,调动了情感,架起了“教”与“学”的桥梁。难开的“头”开好了,结果往往也会好。
  
  二、配乐朗读型
  
  配乐朗读,犹如有伴奏演唱,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是通过演唱者和伴奏的共同再创造得以最终实现的。同样,选择适当的音乐有助于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
  如教鲁迅先生《故乡》一课,为了让学生从闰土少年时的形象与中年时的形象的巨大反差中把握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领会当时社会的黑暗。在朗读描写少年闰土部分,我选择了富有江南水乡气息的江南丝竹《欢乐颂》来配置音乐情境。这一首曲子气氛热烈,旋律轻快,与闰土少年的开朗活泼相映成趣,学生深深地被少年闰土的快乐所感染。而在朗读中年闰土部分则选择《江河水》来渲染气氛。这一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苦难岁月》配音的著名二胡曲,开始便是一段类似哭腔的引子,接着,音乐由低到高,迸发悲伤的气氛、情绪,随着旋律的缓慢,缠绵悱恻,似在诉说满腔的悲苦。一时,课堂里气氛低沉,再配上抑扬顿挫的朗读声,更显得凄凉悲伤。在这两种截然不同气氛对比下,只见学生动情动心,仿佛回到了闰土生活的年代,更深地体会到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生活滋味,并且领会到作者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故乡》的最后一段,作者从对故乡的伤情中解脱出来,写出了有关“路”的深刻内涵,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因此,我选择了刘天华先生二胡独奏曲《光明行》的引子,来表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此曲鲜明的节奏感,优美的旋律,刚劲而流畅的热烈情绪,刚好和“路”的深刻内涵相吻合,催人奋发,引人向上。
  又如,上毛泽东所写的《沁园春.雪》一课,为了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这首词的磅礴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我选取了《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颂》为《沁园春.雪》上阕配置情境。《黄河颂》激昂高扬的音乐声如黄河奔流,如万马奔腾,意境十分壮阔。此时学生受其感染,情绪激昂,仿佛自己已身处黄河岸边倾听水声,身处高山俯视茫茫雪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心中激荡。凭着这一份激情来朗读《沁园春.雪》的上阕,成功地表现了这首词磅礴的气势。

  如上的配乐朗读,绝对要比“清读”好得多,好得很!因为,课堂气氛浓烈,情感涌动。
  
  三、讲解插花型
  
  这里所讲的插花,是指在上课中适当地插入并唱出一句或几句歌词,以达到此时“歌声”胜“讲”声的效果。可将其形容为锦上添花,烹调之味精。
  如上名著导读《水浒》之精彩片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文中最精彩的地方是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我指导学生明白了用比喻等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这“三拳”的威力,有力地表现了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而粗中有细的性格,然后,我问学生,鲁智深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故事,可用电视剧《水浒》《好汉歌》中哪几句歌词来形容呢?怎么唱?——“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我和学生齐唱着,学生的情绪激动,边唱边挥动着拳头,俨然自己就是“鲁智深”在除暴安良……这“三拳”,不用说永记在心。
  再如,上王家新《在山的那一边》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山”与“海”的含义:只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向既定的目标进发,你就有可能成为赢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学生回答了此问题后,我选择了粤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中的几句唱起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拼命,这样才会赢……”学生笑了,目光坚定了……
  又如,教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了突出莲的君子品行,作者以牡丹等花来作对比、衬托。尤其是牡丹,花中之王,我演唱了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中的几句:“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这歌词,这歌声,打动了学生的心:哇,多美艳的牡丹,多迷人的牡丹。然而,作者不喜爱花王,却喜爱花之君子莲花。可见,作者之情操非俗流所能比,非常人所能及。
  再如,讲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后,我特地唱了歌曲《朝花夕拾》中的一句:“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儿在风雨后……”
  这些小插曲,犹如画龙点睛,一“唱”中的。
  
  四、单元综合训练型
  
  各单元的综合练习,也有不少可与音乐牵手的内容。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戏曲大舞台》。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曲的典雅精致,黄梅戏的悠扬委婉,越剧的轻柔婉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戏曲的特点,我选播了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这些选段的乐曲,无一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些戏曲的风格特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其各自的音乐韵味和魅力,效果很好。如果只是凭口说说而已,那效果无疑是隔靴搔痒,雾里看花,只有些肤浅的“意感”,而没有形象的“乐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