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5-12-20 14:25:23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科学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研能力创新素质培养途径 科研活动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

摘要科学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研能力创新素质培养途径
科研活动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或者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运用科学知识于研究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高校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精英的储备库,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如何将对国家的整体实力产生重要的影响[1]。因此,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目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
一、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现阶段,由于学生的专业划分过细,使其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并不平衡。多数学生习惯于现有书本知识的学习,满足于记忆和重复,并且受专业口径狭窄的限制,接触交叉学科的知识并不多,造成知识深度、广度和精度明显不足,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现象在本科毕业进入工作岗位或继续研究生攻读阶段初期非常明显。
从事科研就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学生通过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可以弥补其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不足。学生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相支撑,这必然要求学生对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有所涉猎。通过科研活动的参与,可以极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品质培养的过程,因此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其创新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教育创新,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的特殊作用[2]。
二、科研能力的具体要求
科研能力是从事科研活动所必需的一些能力的有机结合。科研活动往往需要经历提出问题——查阅资料——方案论证——实践操作——总结答辩等步骤。由于科研活动领域十分广泛.所以构成科研能力的因素也相当复杂。总的来讲,学生的科研能力表现为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并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等[1]。这就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1、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海森堡曾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当问题被发现或提出后,人往往会形成“问题意识”,能够更敏锐的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因此,正确的发现问题可以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
2、查阅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信息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资源。开展科研活动,首先必须掌握关于研究对象的大量信息,如研究历史及现状、研究方法等,在他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研究,并使自己的科研活动能够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3、深入分析思考、采用科学合理的实践操作。要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就必须对所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分析过程中,勇于探索,尽量去发现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同时还要对所搜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综合、归纳、抽象和推理,从而形成新的研究观点和目标。
4、归纳总结并准确表达科研成果。科研活动最终是以一定的成果形式表现出来的,或是新思想、新技术,又或者是发明专利与新方法等。这些成果都需要通过文字或符号表达出来,因此,从事科研活动必须具备总结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三、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的科研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后者的科研能力直接制约着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科研经验来指导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如何选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利用参考资料、如何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如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我们在实际科研活动与学生培养中的体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于本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他们的科研意识与科研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甚至是不同年级之间,这种差异也很明显。对于低年级或刚刚接触科研活动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兴趣,引导他们改变原来定向思维的方式,主要要求其能够掌握信息搜集、分析归纳、问题总结等基础技能。对于高年级或已有一些科研经历的学生而言,要把他们的问题意识发展成为科研意识。这些学生可以参与甚至适当的申报一些科研项目,在这些科研活动中,学生应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来正确选择科研课题、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撰写立项申请书以及研究报告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设计、数据处理、结果论证等工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和培养方案,使学生感到教师所授内容切合实际,与自己密切相关,是关心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重视科研活动的选题设计。选题主要是确定科研目标和主攻方向,是做好研究的基础。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自主探索、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如何获得创新思维,勤于实践,开发其创造潜能。
通过引导学生广泛的查阅资料,分析国内外针对该课题的研究历史以及近几年的现状水平、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使学生明确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选题主要来源于科研项目,因此应该使课题尽可能的具体化。例如,确定解决课题的方法和途径、拟定实施方案、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指标等,这些工作主要是在开题过程中完成。开题报告时,最好请专家组给予讨论指导,提倡多提意见,这样可以避免研究过程中多走弯路。在选题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效率。
3、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参与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学生的科研活动大多是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的,在课题组内,完成一个研究计划往往需要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因此就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交流与团结协作,学会兢兢业业的完成每一个研究步骤、做好每一件小事。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性格、动机和意志品质等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也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科研精神。团结协作、锐意创新、艰苦奋斗,这是一个科研团队蓬勃向上、稳步发展的珍贵精神财富。
4、重视外语学习并及时对难点课题进行总结。科研过程中,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及早的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外语水平,无疑对以后的研究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积极的邀请校内外,甚或是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鼓励学生主动交流和积极参与,既浓厚了科研氛围,又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综合素质的平台,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强化。
在按照教学大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并与学生就难点课题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及时总结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素质。
四、总结
科研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正确的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教师应该积极启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颖香.刍议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2.来秀明,陈旭.简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
3.杨博宇,张桂荣等.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9
4.李鑫雅.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福建高教研究,2005.1
5.陈丽华.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5.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