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时间:2015-12-20 14:29:24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化的价值。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育信息化价值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教育关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化的价值。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育信息化价值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教育关键词,不时在网络和报刊杂志中出现,同时教师专业化也是教育学界的一个重要字眼,不断袭击着人们的眼球,那么究竟两者是什么关系呢?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专业化有什么影响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一、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

(一)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信息资源支持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育信息产业化、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在这六个方面中,信息化人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没有信息化的教师人才,教师专业化就将是一座空中楼阁。江泽民同志说,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当然教育的信息化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必须“教育信息化先行”。

(二)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

教师在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不断采用新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资源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利用信息网络开发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教师利用个人网站进行网络教学,有效地拓宽了教学的界限,从而为实现教育教学、教师培养和培训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示范。

(三)教育信息化能够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首先、教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具有所要求的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化以后,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素质,有利于教师资格认证。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职业制度,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认证的条件是普通话的等级、教育学的考试合格、心理学的考试合格、学科专业水平的考试合格、教师思想的考核合格。教师信息技术素质考核也应成为教师资格认证的重要条件。其次,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师资格认证的公开化,增加了教师资格的透明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认证逐步在互联网上开通。只要输入学生毕业证号、姓名,就可以找到该学生曾在哪个学校毕业。教师资格证也是在互联网上公布,可以查看该教师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证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取消教师资格证。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区别教师资格证的虚伪与真实,从而有效地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教师聘任制度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4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与其他的行业一样要改变长期以来的国家包分配的状况,将教师岗位纳入竞争的范畴。教师信息化有助于教师聘任制度的发展表现有:第一,教育信息化能够让教师快速地获得人才招聘信息。教师招聘信息公布于互联网上,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查看。信息的获取速度比以前快数倍,信息的数量也有相应的增加。如此快的速度既有利于应聘者快速地获得招聘信息,也有利于招聘单位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其次,可以提高招聘制度的管理效率。可以通过互联网把招聘单位、招聘对象、教师工资待遇等相关信息公布于众。教师只要上网就能获得信息。可以有效地防止招聘中的欺骗行为,从而保证教师招聘的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进行,改进教师招聘的管理工作。

(五)教育信息化可以进一步促进教育服务的理念的形成

教师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事业,有人认为教育是“第三产业”,教师是一门服务性很强的行业。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共同成长,即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应是教学中平等的“首席”,而不是“权威”。教师通过信息化的过程来培养教育服务的理念,强化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促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在认识观念上进行更新

首先,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角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从自我封闭状态走向自由、开放、澄明的交互状态。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教师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系统中与学生进行“视界的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角色将会发生变化,教师要适应网络带来的改变,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

其次,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与学术的权威,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学生没有自主权。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今天的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借助网络搜索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不再只是一个“井底之蛙”,在某些方面,可能“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语)。所以,在网络的支持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对象。

再次,教师要对教育中介进行再认识。教育中介是指那些在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与意识的东西。教育中介包括物质中介与精神中介。教育物质中介主要指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黑板就能进行教学。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教室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室了,投影仪、电脑、音响、麦克风等信息技术设备远远优越于粉笔的功能。教师没有驾驭信息技术的素质,怎么能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教师需要再认识教学工具。教学内容当然也不再是孔子时代的“六艺”,也不再是“四书”“五经”和“一本一纲”(教学大纲和教材),而是包括教材在内的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获得知识的手段不只是教师上课,还可以从生活中、从互联网上获得,知识不仅出现在书本上,还出现在网络中、电视媒体中。所以,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二)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不断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一些主要理论基础;掌握教育理论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基本的技能包括:掌握Windows
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进行word文档编辑处理;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如利用Google、baidu等网站进行搜索下载;掌握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制作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等制作教学课件。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应用与创新的能力。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找资料,如电子教案、学术论文;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来发表教学论文,如可以申请自己的e-mail来进行论文投稿;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同学生进行交流与联系;教师能申请教育博客进行思想交流;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能够利用加密技术对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评价、考核进行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中华。体验教育信息化[J].教育信息化,2006.2.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标准(试行)[N],2004.12.

[3]王俊贤。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培养[J].教育信息化,2005.4.

[4]李克东等。《标准》制定的思路、意义[J].中国教师,2005.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