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口语常见问题分析(之四)
时间:2015-12-20 14:32:39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生理心理情绪思维语言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口语是教师口语的分支,它既有一般教师口语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本文从语用学角度,主要探讨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即:或由于心理紧张导致思维短暂空白或内容遗忘;或由于
论文关键词:生理心理情绪思维语言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口语是教师口语的分支,它既有一般教师口语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本文从语用学角度,主要探讨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即:或由于心理紧张导致思维短暂空白或内容遗忘;或由于·c.:JE或生理状态不佳而导致的情绪不佳、语言失控等问题。试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纠正的办法,以避免这些毛病的产生。并希望给其他阅读者提供一面镜子,检查自己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语言的交际过程是一个由内到外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输出与输人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一一传送—输人—解码几个阶段。作为输出的一方,要经过信息编码、发送和传送。在编码阶段,要求有丰富的词汇量,以便选择和使用,这是编码的必备材料;还要懂得语法、语义(包括词义)和修辞规则,考虑怎样使编码正确和便于发送,并且有利于接收。在编码形成的过程中,不管是语言贫乏、思维不畅,还是心理紧张或情绪不佳,都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口语问题。在前文(之三)已经谈了由于知识贫乏、词汇单调和由于思维混乱、逻辑性差而导致的一些口语问题,本文主要讲下列问题:
一、因心理紧张导致思维短暂空白或内容遗忘
一般情况下,人的语言表达会伴随着思维连续不断,尤其是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话语的连续性会保持得更好。但是,人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又同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同心理素质的人,受到的影响会有不同。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发现,有些人平时口语表达能力并不差,有的还词汇丰富,妙语连珠。可是一遇到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参加较大规模的演讲比赛,或上观摩课,或有关部门领导、家长听课等,面对大庭广众,便会出现表达不畅,手足无措,面部表情僵硬、不自然的情况,哪怕是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也难免会中途卡壳、丢三落四、语无伦次,根本看不出平时的风采。原因何在?就是由于心理过度紧张而导致的“暂时性遗忘”。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已背得滚瓜烂熟,但当被老师叫到台前背诵时,往往会背不下来,而回到座位上就又想起来了。考试中的“晕场”,演讲比赛中的“怯场”都属于这一类。可见,心理紧张等因素影响记忆,造成暂时性遗忘。心理学家还发现,遗忘与所记材料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形象的材料不容易遗忘;相反,枯燥无味、内容抽象的材料不易保持,忘得较快。
幼儿教师容易遗忘的多半是那些枯燥无味的、内容抽象的大段语言材料,而怎样演示教具、示范动作是不会遗忘的。
有些年轻的幼儿教师,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腼腆、胆小的教师,如遇到有外人听课时,难免会产生紧张心理,一紧张便避免不了慌乱,一慌乱便使思维混乱,心跳加速,或战战兢兢,脸色苍白;或手忙脚乱,冷汗渗出。思维不能正常进行,大脑一片空白,教学口语便出现混乱,或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或词不达意,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僵立在讲台上。
能引起人的心理紧张的因素是很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i.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人,虽然有强烈的交际欲望,但又不敢大大方方地与人平等交往,担心受到别人的冷落和嘲笑。在语言交际时,也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出现脸红心跳、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等现象。如此多次反复,便逐渐强化了懦弱感与自卑心理。有的幼儿教师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专业知识学得好,不如别人表达能力强,不如别人善于组织等等。总之,上课时想的总是不如人的地方,这样的心理暗示,难免产生紧张情绪,越想越怕,越怕出错往往就越出错。
2.陌生感。运动员在自己经常训练的场地就能发挥自如,到陌生的地方比赛,就往往不适应,这就是陌生感。有的幼儿教师怯场也是因为陌生感。比如第一次面对全园教师上观摩课,第一次去外地参加“教学能手”比赛,第一次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等,都会面对许多陌生的面孔。在众目睽睽之下,因为环境陌生而心理紧张。
3.性格内向。根据性格的倾向性,有人把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型。内向型的人平时不爱说话,不爱表现自己,就失去了很多锻炼胆量的机会,这样的人一旦当众讲话,就难免因心理紧张而扭扭捏捏,呼吸急促,甚至手脚发抖,前言不搭后语。
4.过于关注效果。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的人本来表达能力不错,可是一到正式场合,就不能正常发挥。如参加演讲比赛、上公开课时,总想名列前茅,由于过于关注效果,而导致心理压力加大,造成紧张。紧张就难免出错。
5.惧怕权威。有的幼儿教师平时讲话挺好的,一遇到有幼教专家、领导、母校老师来观摩,就往往因为怕表达的内容或观点不妥,会引发别人的不同看法或非议,怕贻笑大方而紧张。
以上所说的容易造成紧张的几种原因,表面上看互不相同,其实质却是一致的,即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说话时因紧张心理而引起的口语表达障碍。由于口语表达的即时性和临场性,很容易造成说话人的羞怯和紧张。紧张心理是口语表达的大敌。情绪紧张很容易导致语言和动作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下降,干扰说话人的正常思维,严重的甚至令说话人失去自控能力,使口语表达产生障碍。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因紧张而产生口语节奏、音量的失控,话越说越快,或声音越来越小,使人听不清说的什么;有的人因紧张无法表现口语表达中的停顿、重音、语调等技巧,使话语平淡乏味;有的人因紧张而表现出目光呆滞,眼神游移,无法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有的人因紧张引起言语和动作的失调,甚至做出多余的小动作;最常见的是说话人因紧张而导致思路不畅,语流受阻,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更有人因高度紧张而引起声音嘶哑,甚至失声。心理障碍起源于表达者自身的心理活动,是自信心不强的必然产物,是人们自己给自己设下的一道障碍。这也如同心理暗示。所谓心理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我们发出某种信息,而我们又无意中接受了这些信息的影响,并作出相应行为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不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它们。也就是说,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了解了造成紧张的各种原因,就可以找到消除紧张的方法。根据个人心理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方法。不同的人诱发紧张的因素会有不同,同一个场合,有的人紧张,有的人就不紧张,这与各自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纠正的方法是对症下药,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调控能力
二、因心理或生理状态不佳而导致的语言失控问题
语言表达往往受情绪的影响,情绪往往受心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因此,要想保持良好的口语表达状态,就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必须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在生活中,有些事物使人高兴、乐观,有些事物使人忧愁、悲伤,有些事物使人赞叹、喜爱,有些事物使人惊恐、厌恶。这种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内心体验,是以人的态度为转移的。心理学上把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态度体验,叫做情绪和情感。其中情绪比较短暂、易变,有较多冲动性,并且有外部表现。情绪反映人在吃、穿、住、睡眠等方面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情绪的变化会带来身体内脏器官机能的变化,如呼吸、脉搏的变化。还会引起身体外部的变化,如表现在面部上:喜时扬眉吐气,悲时双眉紧整,怒时双目圆睁,惑时张口结舌,愤时咬牙切齿等。表现在语言音调节奏的变化上:悲哀时语调低沉,言语缓慢,语言时有间断,而且声音高低差别很小;喜悦时语调高昂,说话语速快,语言高低差别大;愤怒时声音高尖而有颤抖,有时声音沙哑①。从情绪影响身体所发生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一个人当时的内心体验。但是人是可以自我支配的,当生理或心理状态不佳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因为情绪会影响人的口语表达。
美国有位学者指出: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心情不好时,幼儿一个很小的失误都可能使教师大发雷霆,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②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工作场合,不管你身体有多么不适,心情有多么不好,都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否则,不佳的情绪状态会使你的语言表达失去控制。幼儿的心灵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如果由于你一时的语言失控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将是用多少言语也不可挽回的。近些年,因教师语言和行为不当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实在是触目惊心。
案例:西安市某幼儿园的两名幼儿因不听教l}招呼,珠脏了教师刚拖过的地板而被迫罚跪,并祖迫用舌头舔净她们踩脏的地板。这位教师事后很龙悔,说自己刚和丈夫吵了架,心情很不好。广州某以儿园教师也因自己心情不好,加上幼儿不听话,而多次拧幼儿的耳朵,致使幼儿身心受到很大伤害,惧怕上幼儿园,夜里总是作恶梦③。
以上都是教师因心理状态不佳没有及时调整而导致的过激行为。可以想见,教师当时的语言会是多么凶恶、可怕。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产生不良情绪呢?
社会转形与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珍子、家庭,面对当前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能力的高标准严要求,家长不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睡好、玩好、绝对安全(幼儿的安全问题是教师面对的最大压力之一),还要求幼儿园成为人才的摇篮,要求幼儿教师成为孩子成才的第一塑造者。这使本来就担负着母亲、妻子、儿女等多重角色的幼儿园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成都市一项“关爱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3.2%的教师希望自己接受心理健康咨询,其中10.36%的教师还认为自己急需接受咨询。在回答“工作中感到最焦虑的问题”时,很多教师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压力过大”。在回答“教师的工作量呈什么趋势”时,88.6%的教师认为呈上升趋势,只有1%的教师认为呈下降趋势。有89.1%的教师认为当前的工作量过大;而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价时,58.1%的教师选择了“疲于奔命”这个答案,只有7.25%的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是“游刃有余”④。这个数据足以表明当今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心理状态支配下,教师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职业倦怠。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厌倦情绪,导致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就是职业倦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精细的、长期的、紧张的并带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教师在这种繁重的工作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同时教师还可能将个人在社会、工作、家庭方面的烦恼带人幼儿园,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伤害幼儿。在与教师的交谈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每天太累了,回到家只想躺在沙发上一个人静一静,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晚上做梦都梦见孩子摔了,缝了5针。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惊醒了,莫名其妙地回到家就想发脾气。’,⑥这些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许多幼儿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试想长此以往,怎会不令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呢?
产生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流露出自己的厌烦情绪,有时便会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语。幼儿教师心气不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没有热情,做事无精打采,说话漫不经心,眼神没有光亮,表情麻木。见到孩子就烦,言语要么冷漠、不予理睬,要么含有嘲讽。
案例I:有的幼儿教师以消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的求助行为:“老师,我不想画了。”乐乐对老师说。“你可以涂色。”“我没有水彩笔,他们不借给我。”“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川他不听话,我就不借给他。”一个小女孩说道。“他还把水彩笔弄坏。”又一个男孩说道。“好了,画完画的可以看一会儿书。”教师制止道。
案例2:有的幼儿教师以冷漠的态度回应幼儿的行为。“好了,把你们要送的礼物都画在纸上。”教师说道。幼儿取出彩笔盒,开始画画。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说:“老师,你看我画的花儿。”“你不用让我看,等会儿我才看。”教师回应道。又一个小女孩拿着自己的画给老师看。“你画的是什么?”“一幅画。”小女孩说道。“就没有别的了?再想想去。”教师回应道。
教师对幼儿发出的信息以冷摸的态度进行了反馈,未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支持,教师与幼儿之间未能传递爱与接纳、认可与欣喜的情感。新《纲要》提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求教师以积极的方式回应幼儿,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对于幼儿心理建康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
案例3:有的幼儿教师这样回应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边看图书边听录音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时,一个小男孩指着另一个幼儿向教师告状:“老师,他撕我的书。”“你别告别人,你是什么样子,我最清楚。”教师回应道。
这位教师凭借主观印象以消极的态度制止了幼儿的告状,既未询问幼儿告状的事因,也未给幼儿的同伴交往以恰当的引导。《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案例4:幼儿教师这样回应幼儿的设想。“我们给卖火柴的小女孩送礼物好吗?”教师提议。“好,送汽车。”“汽车现实吗?我们要送小女孩最需要的。”“送花!”一个小男孩喊道。“送花干什么,既不能吃,又不能穿,你就不动脑筋想想,一点都不现实,你们要送她最需要的。’川送飞机。’川你送飞机,你送得起吗?”教师训斥道……⑥
怀有倦怠情绪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所有表现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轻者冷漠,重者嘲讽。这样的幼儿教师怎么能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呢?又怎么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如果再遭到家长的指责,领导的批评,是不是更厌烦呢?一个不受幼儿和家长欢迎、尊重的幼儿教师还有什么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2.烦燥郁闷。幼儿教师工作繁杂琐碎,事无巨细,要求教师时时处处眼到、嘴到、手到、心到,稍不留神,就可能给幼儿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工作中的困惑、竞争、压力,同事间的矛盾,社会上的一切不公、偏见,都可能造成幼儿教师的心情烦恼、焦燥、郁闷、甚至恼怒。幼儿园是女人的世界,作为女人,有天生的优点,也有致命的弱点,诸如爱面子、虚荣心强、忌妒心强、气量狭小、见识短浅。有时领导的一句话,同事的一个眼神,园中的一次评比,一次职称评定等都会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微妙。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是最容易让人烦恼、郁闷的事情,怀有这种消极情绪的幼儿教师,怎么可能希望她说出动听的话语来呢?如果幼儿教师的自制力不强,便会导致焦燥不安,喜怒无常。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生气发怒时,肾上腺分泌会明显增多,增多会导致许多心理现象产生,言语失控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示例1:有的幼儿教师因为有些家长的刁难和告状,被气得面色仓白,嘴角哆嗦,于是便有了反唇相讥:“说我不负责任,没有爱心?你还到园长那儿告我?你还要让电视台来曝光?你爱去哪告告去,上‘焦点访谈’也不怕!”“你难道还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抢别人玩具的有他,抢别人东西吃的有他,推打别的小朋友的还有他,上次还把xx小朋友推倒磕破额头了呢!”
幼儿教师与家长发生冲突,甚至恶言相向的情况是极少的。遇到不讲理的家长,多数情况下总是教师在忍让,委曲求全。这无形中也加剧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发怒恐怕多数是跟家长或其他人发生冲突,至于跟幼儿则是另一种情形。
示例2:“你怎么这么笨?都上幼儿园了,还弄脏裤子,连上厕所都不会,真是恶心死了。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你的耳朵哪去了?我都说几遍了?川‘你怎么这么多事?回到你的座位上去!谁再随便插话,我就把他请到外面去。”“你顽皮的样子就像个猴子,是不是应该把你送到动物园去?”“你吃饭的样子就像小班的孩子一样,我们应该把你送到小班去。”有的幼儿教师经常对幼儿说:“谁再打别的小朋友,我们就不和你玩了。”“我今天心情不太好,你们可不要惹我。”等等⑦。
如何矫治这些心理问题呢?已有专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给出良方。
幼儿教师遇到生理或心理状况不佳时,要注意自我调节。如: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多与领导、同事们谈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快乐,体会人生价值,以缓解压力;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遇到突发事件时要理智,避免感情冲动。尽量避免在情绪不佳时与人发生冲突,以避免一时语言失控造成严重后果。
J清绪、情感与教学口语密切相关,教师良好的J清绪心态,是教学口语富有良性情调和顺畅通道的重要条件。作为幼儿教师的直接管理者幼儿园,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环境,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对幼儿教师要给予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幼儿园要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要有融洽的干群关系,要把幼儿园建成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让幼儿教师充分感受到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关心、家庭的支持、幼儿的爱戴,给教师多创造专业成长的机会,让幼儿教师充分享受到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在报刊上,我们发现许多有见识的幼儿园园长已经这么做了。作为幼儿教师自己,也要注意自我调控,在教育教学中要满怀积极和良性的情绪,不论生理还是心理有不佳情况,都要格外小心。若心情实在糟糕,可以请假在家休息。有的幼儿园已实行了“情绪告假制”,这样做既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教师负责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