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成长

时间:2015-12-20 14:36:44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 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的思维模式决定其言行,进而深刻影响受教育者。关注、重视、优化教师的意识思维,是深化与提升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更应自觉地去反省自我和完善自我。 关键词 教师 思维 学生 成长 一、何谓教师?何谓学生

摘 要 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的思维模式决定其言行,进而深刻影响受教育者。关注、重视、优化教师的意识思维,是深化与提升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更应自觉地去反省自我和完善自我。

关键词 教师 思维 学生 成长

一、何谓教师?何谓学生?

“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1这是教师的简要定义。

“一切受教育的人”、“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2这是学生的简要定义。

从以上的论定中大家可以看到,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群体,可是,两者却要在同一环境当中,共同完成许多的研究任务,这就是教学的基本情态。

自从人类出现“教”与“学”的文化现象,教师和学生这两部分身份与知识都相去甚远的社会群体就聚集在一起展开了“教学”。久远以来,人们对于教学的认识与规范在不断地深化,多少的条例和措施的制定,所谓的“教学模式”、“教学体制”等等产生了。时至今日,古今中外各种各类的教学流派多不胜数。尽管流派诸多体系林立,但都有其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制定并遵守一定的方案和规程,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方案等等。每一所院校尤其是著名的学府,都具备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不同的教学特色就意味着培养出不同素质的学生。教学是塑造人的工程,教师无疑是执行工程的最后落实者,由此可知,作为工程的执行者,工程质量的成败优劣系于一身,可不慎乎?

二、教学方案是教学的具体执行者的实施文案,它虽然应以计划、大纲、进度等文件的要求与规定为指导,但“教案”乃是授课教师的思想深度、专业水平、表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决定授课质量的重大因素。对教案而言,教师的思维性质、方式、取向、程度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换言之,授课教师的思维乃是教案的灵魂。因而,教师的思维极大地干预着受教育者。

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关系,这种关联深刻而微妙。对于师生关系,人们往往只看到外在的形式而容易忽略了内在无形的意识思维。

在中外思想史上,体现教师意识思维影响力的例子令人震撼:孔子克己复礼的人格理想的意识塑造出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的颜渊。孟子的母亲专心刻意希望儿子好学成才,最终造就出一代大儒孟子。近代戊戌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决意培育变法人才,开堂讲学。康氏救国图强的强烈意识在学生的思想上烙下深刻的印记,日后成为著名的维新思想家的梁启超即出于康有为门下,并老师一同投身于波澜壮阔的爱国变法运动,历史称之为“康梁变法”。古希腊思想巨人柏拉图自幼聪慧,就在柏拉图20岁时,他的父亲把他送去拜苏格拉底为师。苏格拉底的“概念”学说被柏拉图所继承且加以发展,并最终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博大的思想体系。

在艺术史上也如此。东晋时期,王献之受到王羲之革新书法,变“古质”为“今研”的艺术创新思想的熏陶,以继往开来的作为,把书法艺术的变法更进一步,获得独特成就,后人称之为“二王”。元代,黄公望精于山水画,尤为难得的是他经长期观察,深得自然风光的真谛,刷新了表现技法,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具有划时代意义。黄公望的山水画创作受到书画大师赵孟俯的指导,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关注点。赵孟俯对黄公望的启发其作用难以低估,这是激励后者使之获得突破的关键所在。无论在历史与现实中,如此的例子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是否典型而已。

在前面所举的历史例子说明了:教师存有怎样的思维往往塑造出特定的学生,或者说,只有优秀的思维才有可能培育出好苗子。

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学术著作《大学》当中,把个人的学习与实践的整体程序提出来,这就是著名的所谓“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大学》一书为前人进行高级教育的讲学教材。这八项内容实际上就是阐述了意识思维与社会实践的内外关系,是哲学、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的某种综合表述,具有典型的东方人文色彩。在“八条目”里,“诚意”与“正心”处于中枢的地位。须知“诚意”与“正心”乃是所有人都应重视的,因为此乃人生处世之本。但作为教育者更应以此为自警,时刻以此为自律。教师切莫忘却了:以自己的思想言行影响受教育者,其“意”真诚与否以及其“心”端正与否,可谓波及面甚广,影响度甚深。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提出关于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5据说是从第1到第5个层面逐级而上,越往高处就越有难度。一般人们通常能够达到第3层的话,生活就显得完满,攀上第4层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是因为你希望获得社会的尊重,则你必须作出令社会尊重你的贡献与影响。至于上升到第5层面的人可以说十分难得,他们在实现人生价值以及展现理想等方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通常就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可以设想,如果转变角度而言,我们说五种需要也是五种人生思维内涵的反应,它既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同时也是若干类型的人生境界和理想的写照。不同层面的思维引发不同层面的生存状态,这是值得人们深入研求的课题。

三、意识思维决定了人的所作所为。要当一名出色的教师必也首先具备有深度有品位的意识思维,否则,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教师,谁不希望培养出社会有用之才?意欲实现这样的希望,必先反观自我:自己的思想水平以及道德操守如何?我们不应回避某种现实的现象,即有部分的教师对于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方面的重要性认知甚微,有的甚至是不知不觉。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表现为对人的知识构成不甚了了,尤其是对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范畴的知识缺乏兴趣和理解,造成了知识以及精神层面严重的营养不良,显得知识贫乏或知识失衡,最终会出现某种意义上的思想空虚苍白,人格迷茫,在很多问题上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此类教师是难以负起教书育人的任务的。归根结底,这是当代教育界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的表露,长期以来对于教育本质的认知存在着偏颇以及摇摆不定的理解,这就难免出现某种局部但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劣质”病症。

就某些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来看,加深对思维内涵重要性的认知,提高思维质量,确有必要。换句话说,提升内在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引起我们更关注的是,像这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还没有获得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与教育都进入转型时期。新环境新事物对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对此,教育界不仅要有适应性还要具备预见性。可以预料,如何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内在素质,如何升华其思想水平,将会成为更突出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素质与思想包括了专业与非专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精神。只有人文精神的存在和发扬,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才会有深刻而全面的认知,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水平才有可能不断地得到优化,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也才有可能获得合理的解决。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师与学生永远都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种存在关系,这种关系在新时期的今天也会发生新的变化,这是必然与自然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转变气质,升华思想,认真探索师生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认识教师的思维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原理,做到以更好的信息影响学生,让受教育者获得更为全面健康的成长。

注 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6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437页。

3钱穆:《论语新解》,巴蜀书社1985年版,第140页。

4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5刘烨编译:《马斯洛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参考文献

1.李武林.西方哲学史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4.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第八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5.罗继才.欧美心理学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