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奥林匹克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时间:2015-12-20 14:36:50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奥林匹克文化通过近百年的传播,我们从接触、了解、认识到实践奥运的过程中,充实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了解、交流和融合。该文通过对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较,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必须改

摘要:奥林匹克文化通过近百年的传播,我们从接触、了解、认识到实践奥运的过程中,充实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了解、交流和融合。该文通过对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较,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必须改革,与时俱进,才能生存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奥林匹克;传统体育;文化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然而,从古至今在持续的时间、规模、影响以及所追求的崇高思想方面,几乎没有一种活动可以同奥林匹克运动相媲美。尤其在当今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成为人类社会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体育活动,也成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宏大社会文化现象,在全球各个领域产生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奥林匹克文化随着帝国主义的隆隆炮声传入中国,通过近百年的传播,我们由“被动”接受发展到逐渐“主动”接受。从接触、了解、认识到实践奥运的过程中,充实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了解、交流和融合。本文探讨奥林匹克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加强竞争意识培养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几千年来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也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中。中国传统体育的精神也深受其影响,重人伦、重道德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大特色。在射箭、投壶、蹴鞠、马球、捶丸这类竞技活动中,也倡导人们保持优雅的风度和揖让的礼仪。因此,在竞技比赛中所体现出的特点是“礼让先行”,以及“揖让而升,下而饮”,也就是“礼”和“让”。
  中国礼乐文化还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所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达到道德的升华。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中竞赛的目的不是取胜,而是要在竞赛中遵从礼的规范,体现竞技者的神韵和品格,即“神形合一”,修身养性,藉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境界。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持两用中”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制约着华夏民族的道德与行为规范,使得体育文化也毫不例外地被纳入“不争”的节制之下。中国传统体育规则的制订,更多的是从礼仪修养的角度出发,对参赛者提出品德要求,人们重视的不是比赛的结果,而是谁更符合礼仪规范,谁更具有谦谦君子的风范,是所谓的“君子之争”。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重视和谐。在和谐的思想影响下,传统的体育竞技演化成君子之争,具有自我修身的特点。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人类对于自然和自我命运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正是需要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育思想必须改变。在竞争的环境中,传统的体育思想必然演变成为现代体育思想,才能与环境和谐,才能生存和流传。
  而奥林匹克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平竞争特点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完善成了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竞争精神构成了西方体育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它通过竞争,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品格,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和勇气;它通过竞争,让人们学会了面对挫折后的坚强,学会战胜对手更要战胜自己。而这正是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格言,她表达了奥林匹克主义所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它所体现出的就是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奋发向上,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挑战极限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记录。这是百年奥运不断辉煌的精神所在,是人类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类社会自强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人生如赛场,时代要求当代青年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只有不断的战胜自己,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铲除封建的臣民意识,加强平等意识的培养
  
  所谓平等观,是指人们彼此之间承认其权力和地位平等的一种理想化表现。它要求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生存、享受、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这种机会面前的平等,不承认任何种族、性别、年龄的差别,更不承认那种由血统、门第、宗法关系所决定的封建等级差别和特权。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帝王统治的农业文明古国,其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发展。古代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处不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上尊下卑的阶级差异和男女的不平等。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种专制的、不平等的道德教化下,传统体育也只成为谦谦君子展示“温良恭俭让”人格魅力的场所。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往往被抑制,独立人格往往被忽视。
  奥林匹克运动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生活的模式。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和不歧视原则为运动员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拓宽了人权概念的范畴。《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努力使运动中普遍贯彻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以及一切竞技体育比赛中所施行的规则、裁判、仲裁、竞赛、选拔和奖励等,均模拟了法治社会的准则,它教导着每一个参与者遵守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观念让人们学会服从裁判、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与人和睦相处,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将奥林匹克的平等观念引入高校体育改革,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完善和健全民主与法制的各项基本原则,无疑是有益的。

  3.正确对待恕道原则,加强公正意识的培养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儒家强调恕道原则。宽恕、仁爱、和睦就成了人们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一个不必通过法制规范,而是靠人的“自律”,靠启发人的道德之心进行自我教化的典型例子。但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造成了几千年中国人文思想淡化物质利益,扼杀个性的一面,养成了人们保守、内向、克制、依赖的心理性格。
  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当今竞赛场上,我们仍然扮演着这种受冤屈的角色。在前不久亚洲杯上被日本队用“上帝之手”打进制胜一球的中国男足,轻易地放弃了规则赋予的申诉权利。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击剑选手谭雪与美国选手扎古尼斯的对阵中,开局阶段裁判即有两个明显的误判,致使谭雪冤中两剑。但中国队并未当场提出异议,理由无一例外是“毕竟结果无法改变”。只有对竞技规则的普遍遵守和严格维护,才能保证每一位运动员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展开竞争。而当运动员得不到公正对待时,运用规则进行抗辩、申诉,也就成了维护竞赛公正性和运动员合法权益的惟一正确的途径。类似谭雪的事件虽然转瞬即逝,其负面影响却很深远。让数以亿计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目睹了世界顶级赛场的不公已经是对奥运公正形象的损害,而作为一个积极参与奥运事务,即将举办奥运赛事的国家面对这种不公却不采取行动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不去维护奥林匹克的公正形象就更是失职和对观众的误导。奥运的主要社会功能在教育,而类似谭雪的事件大大的削弱了奥运的教育意义。公正是奥运的生命元素之一,维护公正需要作出全方位的不懈努力,这是谭雪事件给我们的启发。
  
  公正是奥林匹克的基本原则。它是构建人类社会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模式的基石。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奥运赛场竞赛参与者同等的资格、共同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又为社会竞争创建了一种典范。在这种平等的竞争中,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公平地得以展现。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与比赛方法详细具体,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并要求每个参赛选手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公正民主、平等竞争的社会意义,远非竞赛本身所能涵盖。奥林匹克运动中的Fair play(费厄泼赖)原则,可使青少年从小就认识到无论是赛场上还是人生中的竞争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秩序、保证公平。这对青年一代健康人格、民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
  
  4. 抛弃狭隘封闭的农耕文化,加强参与意识的培养
  
  参与是指在某一项具有具体目标的社会活动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联系。参与有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两种类型。积极参与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参与;也就是参与者能将集体的目标当作个体的目标,能在集体的宏观行动中找到自己的微观行为。而消极参与则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参与者往往不明白集体的目标,或不明白自己的微观行为与集体的宏观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中国长期农耕文明的土壤里诞生的封建制度和“儒”“释”“道”文化使中国人具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重视自己的土地和家庭、缺乏协作精神的特质。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潜意识地就体现出“事不管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参与意识或者随大流的消极参与意识,还有更为愚昧的听天由命的消极哲学思想。这里的“天”,一是指大自然、二是指封建皇权。这种产生于农耕文明土壤的消极参与意识与现代科技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参与”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体现民主和平等的一种行为模式。奥林匹克的著名格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在全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通过奥运会的宣传、组织和比赛,使运动员和全社会其他与奥运有关的群体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顾拜旦曾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
  奥林匹克格言鼓舞和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勇敢地面对未来,更有无数的年轻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公正和平等的教育。美国纽约市一位前任警察局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体育要求孩子们遵守规则,又反过来要求同伴也遵守同样的规则,这使孩子们对了解个人的价值和尊重别人的权利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获得了如何玩的公正的意识,并掌握了社会行为准则,因此体育对民主是再好不过的教育了。”将参与意识融进我国体育教育,有利于改变和消除农耕文明留下的消极参与意识,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打下基础,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培养环境。
  
  5.克服愚民的道德教化,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做法。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人文奥运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奥林匹克这一社会文化活动,颂扬人类的真善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建立和平与美好的世界。
  传统文化中缺少对人的尊重体现在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家文化落后的部分。愚民政策、君主制度和等级观念造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人文精神的落后和新社会人文精神进步的艰难。苍海明月曾撰文说:“反观我国,数千年的文化虽然蔚然壮观,但因为缺少了人文精神而逊色不少。当历史行进到二十一世纪时,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倾力构建属于我们这个世纪的精神家园,改造缺少人文精神的传统,建设全新的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给我们带来巨大创造力的文化。这个文化既体现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又能唤醒每个个体敢于舒张个性、勇于创造,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自主意识和博爱精神。”把人文奥运的崇高理想,渗透到我国体育教育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意识、体会人文关怀并学会关怀周围的人群,有利于将体育改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现在,以人为本的“工程人文精神”已经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并成为当代工程科技人员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已成为指导工程科学进步的思维主旋律。因此,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体育教育中重视现代体育人文精神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从广义上说是一项全球性的社会活动,竞技比赛只是一种手段,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才是她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取长补短,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3.28-31.
  [2] 商聚德、刘荣兴、李振纲.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15-1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