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取效言行和课堂教学用语

时间:2015-12-20 14:44:41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本文就试图来谈谈取效言行的分类以及取效言行和说话人的意图和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取效言行课堂教学用语 0引言 取效言行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三种言语行为中的一种。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在50年代提出来的,六七十年代塞尔、格赖斯等

摘要:本文就试图来谈谈取效言行的分类以及取效言行和说话人的意图和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取效言行课堂教学用语
0引言
取效言行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三种言语行为中的一种。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在50年代提出来的,六七十年代塞尔、格赖斯等人加以修改和发展,目前已成为语用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可以看成一种行为,通过言语这一手段来实现人类的某些行为所以叫做言语行为。对于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学家更多地关注示意言行,本文就试图来谈谈取效言行的分类以及取效言行和说话人的意图和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
1言语行为理论
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甚至言就是行。“语言的原始功能是作为一种行动方式,而不是思想的对应物。”(Malinowski1923:296)。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言在最初的时候“从来没有仅仅被用做反射思想的镜子”,这是“语言的一种很牵强的派生的功能”。“在最初的使用中,语言作为人类行为,是连接人类一致行动的纽带。它是一种行动方式,而不是思考的工具。”(Malinowski1923:313)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应包含三种言语行为:
发话言行(locutionaryact):说出合乎言语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示意言行(illocutionaryact):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即语力;取效言行(perlocutionaryact):说话行为或施事行为所产生的某种效果,即语效。
2取效言行
取效言行是奥斯汀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中三种言语行为之一。奥斯汀认为这种言语行为的产生是因为言语会经常,甚至都会对受话人或说话人或其他人的感情、思想或行动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取效言行即语效应该有三方面的:对于说话人自己的语效、对于听话人的语效和对于其他人的语效。
按照奥斯汀所给出的取效言行的公式:“BysayingX,IwasdoingYorIdidY.”(2002,122).
X=Iwouldshoothim.
Y=Ialarmedhim.
把X和Y代入上面的公式得出:
“BysayingIwouldshoothim,Ialarmedhim.”
在这三方面的语效中,我们又可以分为说话人和听话人两大类,后一类中包含受话人即话语的直接对象和旁听者即讲话者默认的听众。由于旁听者可以拒绝听而不失面子,我们就着重指对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语效。
3对己语效和对人语效
取效言行是言语行为的效果,而这一效果是言语对受话人的作用,言语使受话人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什么反应。这种效果不同于传统认识上的表达效果或接受效果。传统意义上的表达效果主要是指言语形式中蕴含的语义能量,它的显现方式以及二者的和谐统一三层含义。接受效果则是受话人对表达效果充分理解上的共鸣。而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取效言行,关注的是受话人接受言之发后,理解了对方示意言行后会在自身行为上有什么反应,也就是说发话人言语行为对受话人的行动有什么作用,它同行为科学上的行为目标是直接对应的。表达效果只是使用语言本身的高下优劣的评判标准;接受效果是听话人表达效果的理解程度;而取效言行则是言语在受话人对说话人的发话言行和示意言行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作用,是使用语言后它向外辐射的能量大小的尺度。如同一个力作用于某物体后能使它移动多少距离。
例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我明天来。”
通过说“我明天来。”这句话,说话人表达了“承诺”的语力的同时也就坚立了自己明天来的意念和决心。言语行为可以调动全身的神经和意志。舌头是百体中最小的,却像火,能点起全身的火。可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人有训:“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所以要“言出必行”。说话人的语力是使受话人放心,说话人也通过说“我明天来”这句话,使受话人“放心”。
4 课堂教学用语和取效言行
教学语言(teacher talk)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教学语言不同于课堂用语(classroom English即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特定用语,往往有固定的句式如:Class begins. Open your books, please. Read after me. Class is over.) 但是,教学语言超出了课堂用语的范畴,指教学全过程中的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广义分有声和无声两大类。前者是可听的话语;后者指书面文字——教材讲义、辅导教材、讲授提纲、参考资料、板书、评语等,还指体态语——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狭义的教学语言指课堂教学语言。在这里,课堂教学语言指课堂上不是用来讲解授课内容以及课堂用语的对学生的思维、个性和情感有益的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
课堂教学用语中有很多的祈使语句,如警告语和禁止语,并比较有无please对学生的效果:
(1)Stop talking./Stop talking now,please.
(2)Don’t talk./Everybody quiet,please.
(3)Don’t be silly.
(4)Settle down.
(5)You mustn’t make faces in class.
再看一下评价语:
(1)You have done a good job./Good/Very good./God job./Good work./Good example.
(2)That’s Interesting.
(3)That’s not quite right,any other answers?——That’s close./That’s almost.我们来比较(3)句中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很明显,后面的句子对学生而言比前面的好,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有价值,随即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我所差的那些是什么呢?”这样,这个学生的思维还会随着以后学生的回答继续下去,不停地探索答案;而不是在想“自己的表现不是很好”或“不论怎样,我都已经回答过了,没事了”而停止了思考。
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起码要求;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师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熏陶、其感知思维等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
5 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言语行为理论中取效言行,把取效言行分为对于说话人自己的语效和对于受话人的语效,以及即时语效和非即时语效,试图说明言语行为对人对己都有很大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师为了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和更好教学效率,应尽量多说造就学生的好话,使学生的个性,情感、思维、自尊心和自信心等积极、阳光、快乐地成长,尽量不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等消极的话语。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