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4:46:17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内容摘要 :小提琴声伴随着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生,音乐的启发让大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琴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人文精神以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素养,帮助人们提高审美感受。工业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塑造是设计教育的主题之一。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设
内容摘要 :小提琴声伴随着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生,音乐的启发让大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琴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人文精神以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素养,帮助人们提高审美感受。工业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塑造是设计教育的主题之一。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将有目的地强化设计文化的创造主体意识,自觉主动地将文化根植于工业设计中。
关 键 词 :爱因斯坦 人文精神 工业设计教育
一
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爱因斯坦是继伽利略和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他的科学成就,其实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爱因斯坦回顾往事时曾说:“我从6岁开始拉小提琴……而真正懂得音乐还是在13岁左右,那是爱上了莫扎特奏鸣曲之后的事。”这样一位酷爱音乐的科学家,悠扬的琴声伴随了他七十余载。难怪他常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
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音乐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就像一盏永恒的明灯照亮着他前进的道路。精神世界的丰富能给人们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和追求生活的最高理想即真、善、美。在科学上,大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物理学的优美的图景,同样在艺术中,他也为我们奏出了动听的乐章。由此可见,一位科学大师除了具备数理知识之外,还需要深厚的人文精神。爱因斯坦拉琴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文精神虽然不能直接指引大师去解析数理奥秘,但是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素养,却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感受,从而有助于他们成就辉煌的事业。
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提供了难以想象的变革和开拓世界的无穷力量,同时也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人类为每一次科技的向前迈进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吞咽着苦果,如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情感淡漠等现象的出现。工业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只有通过工业设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最终价值。工业设计教育的作用就是,它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含义融会到产品之中,以期感染和启迪广大消费者,它引导设计师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置身于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的文化背景,努力体现人的价值蕴涵和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
找回设计的人文精神,体现与时代平行的人文特征,创造丰富的设计文化,将成为今日设计界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进入21世纪,站在竞争前沿的工业设计的地位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其教育在授人以系统知识的同时,强化人文精神塑造。
二
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重在体现人的价值蕴涵和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工业设计教育本身固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然而,知识与能力、为学与做人、情感与理性的割裂,以及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是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的薄弱方面。人文精神不是先天生成的,只有通过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使人进入人文精神的殿堂。
人类几千年积淀的文化是人类主体创造活动的结果和主体生命价值的展示。文化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内涵丰富、多维空间的基本图景。它的魅力在于其生成活力和蕴涵其间的感召性意义。工业设计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是设计文化内涵的体现,通过对大批量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对产品功能的合理安排,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而物质生活恰恰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最终都会在人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即在具体的人的层面体现。工业设计在创造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人类不断从实践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过程。这种过程以不断改变着的、新的生活方式出现,也体现设计的目的——为人的价值蕴涵和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工业设计从技术层面上升为社会层面,从技术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可以说设计是实现人的价值和追求理想的最好中介。它一方面基于对自然的认识,通过人类的实践完成;另一方面基于对人类本身的认识,即人与物质的关系在精神上的作用。通过设计实现这一过程,体现了设计与文化的共同发展机制,人类的文化多样性是通过对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怀过程而不断发展体现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是人类不断向价值蕴涵和追求理想的过程。用这样的视角来审视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迪。
众所周知,自儿童时代开始乃至终身的不断修养,在使受教育者以自然人升华为文化人的过程中,唤醒一个人文化创造的主体意识,人文精神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尚未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天才也难有很大作为。所以教育界提出把人文精神与一切专业学科结合起来,打破专业方向之间的屏障,切实加强设计教育的互融性和交叉性,构建崭新的设计教育新体系。
工业设计教育是具有统一性的知识综合,又是不断向外扩散的动态体系,它需要有横向的多维关联,更要有纵向的时空延续。面对一个空前开放的世界,我们眼前会是一个多彩的天地,人类的思维方式进入了非线性阶段。抽象与具象、理念与直觉、再现与表现、主体与客体、现代与传统、语言与意义、精神与物质……这些曾被视为对立的东西走向统一,人类文明史上一切闪光点都被现代人所容纳所接受,因为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同以往任何时代都大不相同,这将有力地推动工业设计向前发展,进而也影响着工业设计教育。
三
我们在探寻爱因斯坦的心路历程中,感受到琴声在他的一生中是莫大的精神安慰和幸福源泉。大师认为,科学与艺术在目标追求和探索上是一致的:科学揭示外部物质世界的未知与和谐,艺术则是揭示内部精神世界的未知与和谐。工业设计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揭示外部物质世界,与科学为伴,是理性的,同样又需要揭示内部精神世界,与艺术产生共鸣,无疑又是感性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艺术的最大价值是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确信:“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把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自身融为一体,去铸就人文精神。在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的眼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享受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当人们评价一件产品时,常用艺术的眼光来评价设计的优良与否。譬如,节奏和旋律是工业设计造型的形式美法则之一。设计的节奏和旋律体现原是用来比喻形式感觉,现在更多地称之为审美通感。运用通感进行联想和想象,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宽广的时空境界。设计师通过艺术感悟,在其设计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中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创造的灵感。
我们一直崇尚德国的工业设计,其产品在品质上堪称世界一流。从1907年在慕尼黑成立的德国工作联盟,提出艺术和工业技术相结合,到1919年在魏玛创建著名的“包豪斯”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再到1953年创建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倡系统设计理论。德国人的设计思想一直是主导世界设计的主流,德国是现代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源地,为世界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德国工业设计师除了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支撑着的严谨思维方法之外,人文精神的浪漫气息的熏陶也是不可或缺的修养因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3263.html
上一篇: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下一篇: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