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全面迈向新世纪的特区素质教育

时间:2015-12-20 14:47:00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1997年对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喜迎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一个世纪性的宣言,又在耳边回响: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这既是党和

1997年对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喜迎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一个世纪性的宣言,又在耳边回响: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这既是党和政府对我市教育工作者的期待,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为完成这一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砺精图治,吃苦耐劳,呕心沥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反映大家的劳动成果和在取得成果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及智慧勇气,以及所有探索实践的全过程,本刊自今年1月起,开辟了“特别报道:深圳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系列报道”:《重槌敲击薄弱学校》(1期)、《南山教育现代化并不遥远》(3期)、《福田教育走向大面积成功》(5期)、《美育开新花,劳技结硕果》(7期)、《宝安之花别样红》(9期),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经验进行了全方位的披露和总结。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个地区的个别问题,它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滔滔潮流,势不可挡。从家庭到社会,从学校到教育部门及至国家高层领导,无不深切地感到,实施素质教育,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的合格人才的必然需要。国家需要,群众呼声,上下一致,已成共识。深圳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的领先实验场,在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和经验的同时,同样也面临因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所带来的观念上、行为上的困扰,那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换言之,怎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认为,只有在彻底实现观念的转变后,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相应的成效才将成为可能。

谁持彩练当空舞观念转变数第一
大家知道,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和1978年,我国停止了10几年的高考恢复了,一时间报考大学的人数达到空前的1160万。在此之前,大学交白卷也可以读。当时有一个流行的招生标准:政治是条件,劳动是资格,不受年龄、婚否的限制。大学生我们招,中学生我们收,小学生我们要,文盲我们不嫌。贫下中农说:开门见共大;当时对大学的理解是:大学就是大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大学生产技能,大学就是大学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大学就是大家来学。在这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后面,考试只不过是一块掩人耳目的遮羞布而已,很多入大学的人都是通过种种后门关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千百万真正有文化知识水平的年轻人,却被种种不可解释的理由拒之门外。在报国无门、治国无才的历史的重要关头,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卓睿的胆识和勇气,毅然决然地在全国恢复高考,选拔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历史功勋,昭然于世。

历史已经大踏步地前进了20年。20年后,我们回眸,觉得1977年的恢复高考,考试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教育功能,但它只完成了第一个认识,就是要不要教育?要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仅仅认识到摧残教育、摧残人才是不够的;但是,在第二个认识上,即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面向新世纪的教育和人才应该是什么样的?对现代教育,我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人才观、教育观、价值观?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便历史地落到了今天,应当由我们用行动来回答。

1989年春天,市政府成立了由38个单位67人参加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班子,对深圳教育的发展思路进行课题调查和专题研究,结合这次前所未有的大型研究活动,市教育局及时召开了深圳市中小学教育发展研讨会,较早地提出了“中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论断,接着大家时什么是“素质教育”等问题作了激烈而深入的争论探讨。

我们的体会是:素质教育不是要取消考试。考试不过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消考试和唯考试论,都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深圳特区的素质教育,构建在边陲小镇十分落后的教育基础之上,构建在移民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基础之上。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抓住了素质教育,就等于抓住了现代教育与教育方针的本质。因此,经过思考和探索,我们明确以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深圳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并且明确了以“两全”作为深圳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一是面向全体,全面地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学生全面成才创造条件:二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我们对教育领域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了深刻的剖析,它的背后是对教育功能认识的片面性、教育管理指导思想上的自面性及教育质量观、人才观等方面的片面性。单调而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可能全部放弃,而只能改革创新,代之以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考察评价体系。深圳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采取笔试、口试和操作考试“三试”相结合的措施,根据不同的学科分别提出考试要求,“三试”之后确定学生成绩。

深圳实验学校的小学部于1990年就率先打破传统的百分制考试记分方法,将学生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稍差4等,随之全市大部分小学改变了评定学生成绩单看卷面分数的做法。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测试。深圳中学还设立了无人监考考场,全市先后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和重点初中,取消留级制度。对于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考试,我们取消了初中毕业考试,把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结合起来,把升学成绩的40%和平时成绩的60%相加,作为学生的毕业成绩;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除中考外,一律取消其它考试。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强调平时监控,重视教学的全过程。各学校对后进学生杜绝使用“差生”概念。1995年,全市中小学后进生的转化率达到了82%,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比较平衡。

打铁还需本事硬教师队伍是关键
深圳市现有中小学373所,教职员工约2.6万人。其中校(园)长900多人,专任教师1,7833人。正是他们在教育和管理着全市33万余名学生。他们的素质状况如何,决定着我市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程度。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采取自己培养、引进人才、岗位培训等各种渠道,千方百计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

开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校长是教育基层单位的组织者,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直接通过校长的领导水平来体现。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市从1994年开始,校长培训班至今已开办4期。通过集中强化训练、邀请全国各地专家登台讲授教育方法和管理理论,去学校挂职锻炼,到国内先进学校或国外发达国家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校长的道德、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素质。宝安区教育发展基础薄弱,特别是校长队伍年龄偏大,他们主动实施“校长工程”,举办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培训班。该班学员从全区中小学中层干部和教师骨干中严格挑选,8个月全脱产培训,学习前沿教育理论、全新教育管理方法,赴京、津、沪、港等地名校学习考察、挂职锻炼、更新观念,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南山区实施“人才库”战略后,80%以上的中小学校校长来自全国各大中城市重点中小学。

对校长、幼儿园园长实行岗位资格证书制度,没有获得该资格的一律不许上岗,这将极大地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几年来,我市罗湖、福田、龙岗区亦先后邀请全国一流专家来深进行指导培训,如此高规格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在全国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广东省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近年来,我市涌现了金式如、邓继新、孙振东、汪义凯、余国治等一批在省内外均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校长。“校长工程”的效益,已经和将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施“名师工程”。在关心和改善广大教师的待遇的同时,实施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岗位成才的名师工程。龙岗区千方百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对在职教师,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之成为优秀教师,对经过年终考核不称职的教师,或连续3年考核才基本称职的教师,要给予解聘或辞退。他们放开思路,打开视野,从全国大中城市引进高学历、高能力的教师。他们认识到,一个学校或一个学科引进一个名牌教师,就能使本学科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并带动其它教师素质的提高。认识到了“名师工程”的作用和价值,龙岗区从区委、区政府到各镇、村、街道办,都是主要负责人出面亲自抓“名师工程”的具体落实,对区教育工作实行“六优先”。罗湖区在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的同时,公开招聘100名优秀教师,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教师前来应聘,现已落实到位。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抓住了“名师工程”这一关键,就等于抓住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牛鼻子”。

有“名师工程”作为背景,将教师队伍培养成为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家型学科带头人,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我市教师队伍中,上百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确300多人正在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全市中学教师本科化达86%,小学教师大专化为71%,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在95%以上。以南山区为例,全区先后招聘中、高级教师达300多人,小学教师大专化的比例为98.6%,中学教师本科化的平均比例达90.7%,硕生研究生占5%这将在文化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教改第一线,建立多渠道的科研网络。现在我市五区教育局大都设置了教育科研专门机构,力求做到校校有利研项目,人人都有科研成果,重视走科研兴教之路。《学校文化研究》、《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21世纪中小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验》、《国家“四结合”语文计算机试验》,《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活动课程研究》、《教学整体改革》、《中小学生主体教育试验》,丰富多彩。

有些学校还承担了国家八·五期间和九·五期间重大教育改革课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深圳中学是广东省重点中学,它不但教学设施一流,教师科研队伍也是一流。


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的治校宗旨的指引下,涌现了像尚强、许强、高德针、郭时宏等一批思想文化、教育和教学素质十分过硬的科研良师,正是他们的辛勤栽培与发奋钻研,才培育出了像韩嘉睿这样的世界冠军。

学校现已建立出版教师基金。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教师出版各类学术教学著作。

现已出版了语文、数学、美术等方面的论着。我市其它学校也纷纷出版了教师们的论文专集成其它学术科研成果。

一个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推动“科研兴教”、争做学科带头人,实现教学科研一条龙的教学服务体系的可喜局面已开始形成。校园的科研文化气氛越来越浓厚。

于无声处春雷响薄弱学校敲重槌
17年弹指一挥间。边陲小镇残破凋敝的教育景观已一去不复返,深圳特区教育现代化的磅礴气势如歌如潮。与南海潮涌帆飞、教坛气象万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市仍然有一批校舍差、教学设备设施差、教师住房条件差的“三差”学校,这样的薄弱学校,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里普遍存在,它是城市教育改革的“老大难”,社会广泛关注的“择校生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难点热点,都集中反映在薄弱学校。社会舆论,“应试教育”等诸多压力,不同程度地压在体弱学校的领导班子身上。

没有必要的办学条件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就只是一句空话。1995年4月21日,市长李子彬就改造“三差”学校问题,主持召开了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1996年1月23日,武捷思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汇报了办理“三差”学校议案的情况,同年4月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又将“三差”学校的改造列为我市六大教育工程之一。市政府近年来为改造我市薄弱学校的专项投资金额已达3亿余元。

有市委、市政府作后盾,我市全面敲响了改造薄弱学校的重槌。

福田区福田中学创办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过去是一所农村中学,深圳虽建特区多年,但直至1988年,福田中学依然很薄弱,教师跳槽,学生转学。不久,从北京来特区的朱湘泉校长被任命为校长后,他立即从浙江等地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制订了9项教育教学目标,分3个“三年”实现。第一个“三年计划”分别是建设年、巩固年、质量年;第二个三年则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第三个“三年计划”之一是“继续教育年”,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与业务素质。之二是“课堂教学年”,主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45分钟要效益,之三是“等级评估年”。当第二个“三年计划”顺利实现时,校内有年轻教师提出“敢与深圳中学和实验学校争高低”的口号,朱校噬则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走。例如他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行三级管理,如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他主持课题调研,将其分解力极具操作性的“德育120步”;如抓初中课堂教学,通常是抓“初三拼杀”、“突击升学”。而他则注重抓中学衔接,在初二抓减少大面积分化,在初三最后冲刺。几个“三年战役”下来。

果然实现了学生“低进高出”的高难度教学目标,学生毕业合格率和升学率连年攀升。

数年前,提到南山区的荔香中学,人们会自然想到那里总有些学生头上留长发、脚上趿拖鞋,身上穿着长短衣和破洞闪烁的“乞丐裤”,嘴里哼着流行小调。

这群学生有些来自外来工家庭,有些是本地富裕起来的农家子弟。老师为他们的前途担忧,家长自己倒不惊慌。校领导先从学生的穿戴、习惯等“做人”的常规抓起,抓法制教育,让学生逐步做到明理、强身、自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在备、教、改、导、考、析六个教学基本环节上下苦功夫。教师们往往要为一堂课准备好几个教案,针对基础差异甚大的各类学生细心施教,否则就不能达到大面积转化后进中的目的。几年下来,该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降为0,后进生转化率超过75%。

我们又来到了龙岗中学。如果不是耳边飘过来那朗朗的读书声,或许,将龙岗中学当作一座花园更适合。这所中学1990年才创办,过去基础十分薄弱。该校肖茂生校长的管理经验是,不搞加班加点,不搞“题海战术”,不与重点学校争生源。连续几年在郊区一般生源的较低起点上,坚持素质教育为基础,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去创造办学的最佳效益。办学6年多来,他们送出的毕业生参加升中学统考,名列龙岗区前茅,各年级各学科成绩也稳居区内前列。校内文体活动活跃,学生体质强健,1992年该校学生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夺得初中组总分第一,1994年又获得全市总分第一。该校己成功地举行了3届校运会,2届文艺节。“尚勤从严,务实求知”的校训,优良的校风,保证了学校自开办以来师生违法犯罪率始终为零的纪录。龙岗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龙岗区教学工作现场会、深圳市普通中学工作会议曾一度在该校召开,他们的改革管理和教学经验得到了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

宝安过去是一个农村县,1993年撤县改区后,它成了深圳市的一个区。与深圳市内的罗湖、福田、南山区相比较,无论是设备、师资还是学生的学习基础,都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村村办小学,有的一个班仅10余个学生,全校师生不足100人。这类袖珍小学比比皆是。从1990年至今,私人在城区和部分镇中心区、开发区办了31所私立简易小学,招收学生7000余人,其中90%以上是暂住户口学生。基本上是农村教育模式。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现象明显存在,课堂教学“满堂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主体性的发展,明显偏重应试教育,封闭型教育仍占很大成份,实际效益不理想。如何才能教好这些上里土气的娃娃?

宝安区教育局经过调查摸底,制订了“四个两”方略,狠抓“两个突破口”,以督导评估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突破口,以艺术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将耽误的时间和损失夺回来。对于那些因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来说,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让那些孩子迷上学习。该区有名的“三差”学校----新安中学,要求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一位学生拥有愉快的学习体验。他们开发了书画、体操、音乐、美术、舞蹈班;宝安中学成立了管弦乐团、鼓号队、合唱队、表演队及球队、棋队等娱乐小组,形成了多才多艺的艺术网络化教育体系,使每一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

艺术教育不应该简单理解为吹拉弹唱,写写画画,它是以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陶冶情操,培养人的良好个性气质。而宝安区农业人口居多,农村孩子的智力潜能和城市孩子并无多大差异,只是见识少,文化艺术熏陶不够,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学习效率。1997年,宝安区中考成绩创建区以来最高水平,高考上线人数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各类学科竞赛、比赛获得大面积丰收,教育科研取得新进展,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论文327篇……这些振奋人心的数据、实绩,无不让人感到以改造和提高薄弱学校作为全面提高深圳教育质量的突破口这一决策的正确!建设教育强市,改造薄弱学校!改革风来满眼春。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市51所“三差”学校已基本改造完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鼓声阵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市教育领域将再现辉煌。

波澜壮阔的世纪之交已经来临,深圳教育正迈入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好时期。发展就是硬道理。实施素质教育,加快特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是21世纪我们必须面对的战略选择和历史任务。从深圳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和不足之处出发,我们应该建立全面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引导机制——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引导、理论和舆论引导,促进全社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管理机制——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强化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行全程监控。

评价机制——建立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保障作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纠正单纯的根据升学率的高低衡量办学水平的倾向。

协调机制——强化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协调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行政管理部门、家庭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走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相结合之路。

坚冰已经打破,航道正在开通,让我们高举教育改革的大旗,以满怀的热情,信心百倍地迎接21世纪的到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