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时间:2015-12-20 14:48:45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WTO加剧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而加入WTO则意味着融入了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入WTO与教育国际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惟有深入研究和有效行动才是迎接这一时刻到来的最好选择。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更大的发展机遇,
摘要:WTO加剧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而加入WTO则意味着融入了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入WTO与教育国际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惟有深入研究和有效行动才是迎接这一时刻到来的最好选择。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更大的发展机遇,不仅带来办学理念的更新,而且会带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运行方式的转变。中国融入教育国际化的潮流,需要走一条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发展相似的道路,应加快中外合作办学的步伐。
关键词:WTO;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
我国正式加入WTO至今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了,按照国际惯例和入世时我国签署的具体减让期协议,目前已到了期末阶段。因此,如果说在入世前及入世的那一刻,仅仅是为了提高国民的重视程度,我们曾喊过“狼来了”,那么现在,在各项入世承诺即刻兑现,新的规则即将全面生效的关头,特别又伴随着国外金融机构和保险业申请来华开办业务的脚步声,我们不能不真切地感受到“狼真的来了”。此时,社会一切与入世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行业与部门,惟有抓紧最后的时刻,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搞清WTO的各项规则,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否则便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触犯“游戏规则”而受罚,这样的代价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作者,面对WTO通行的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规定,和当前日趋明显的教育国际化趋势,更不可能无动于衷。因此,加强研究,加深理解,加大改革实践力度,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一、教育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是培养和开发人的心智与潜能,以提高人的创造力的社会活动。它是随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或者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的存在,而且随着人的社会实践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的领域与教育的功能也都有了相应的扩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历史条件下,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联系日趋紧密的国际环境下,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不断向外扩散的特点,形成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教育国际化首先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由于各国的联系与交往的增多,进而产生的广泛的国际合作现象;而这种国际合作又必将导致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并且会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加以整合,最终形成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各国教育呈现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在经济全球化影响日益扩大的前提下,更加快了步伐。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的综合国力主要体现在对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虚拟财富的拥有上,而知识、信息等大都又是由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所拥有。因此,20世纪末“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各国就已经把综合国力的角逐逐步转移到对高科技、高素质的人才争夺上;与此相对应,各国所制定的竞争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越来越明显地转向了作为人才培养基础的教育发展方面,以至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一国范围内对其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大。从1990年代开始,全球教育大发展的势头愈加强劲,在教育领域内,国际交往与国际合作日益增多,教育的发展对世界许多方面都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同时,经济的全球化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在世界范围蔓延,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经济领域中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不仅带动了新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带动了人才在更大的地域流动,也带动了各种生产资源在世界领域的调配。同时全球化也使各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全球性的问题。例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困继续加深、社会歧视加重以及恐怖主义猖獗等。这些又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共同研究的必要性。因此,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并促进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步伐的加快,导致教育国际化甚至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及其《行动纲领》;以后在1994年10月,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召开,以“国际理解之教育的总结和展望”为主题,进一步阐明了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合作的意义,也促进了世界各国对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而到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不仅发布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也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思想和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推动了教育国际合作的发展。面对这一切,中国的教育要发展,必将无可选择地要汇入世界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之中.
二、WTO、教育国际化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
WTO作为现代国际社会中协调各国经济关系,促进相互交往与合作的国际性组织,为其成员的活动制定了多项“游戏规则”,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在WTO成立以后,已被正式纳入《WTO协议》的国际法框架,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有关规定,教育服务是其中列举的各成员国必须做出市场准入承诺的12个基本服务部门之一。因此,必须按照GATS的国际规则,遵守以下6项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经济一体化”原则、透明度原则、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原则。这6项原则相对于教育而言,每一项都起到推进国际化发展的作用。当中国加入WTO时,就意味着必须遵守这些原则,也就是要敞开教育市场的大门,自觉地与国际接轨。这包括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以及教育运行的方式上与国际接轨,不断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在进一步的国际教育资源整合与重新配置过程中的取得主动权,获得更多的有利于本国发展的优势条件。
可以预见,加入WTO,融入世界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之中,对我们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必然会在以下几方面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促使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从“关门办学”转向“开门办教育”
虽然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教育理念上也有个演变和渐进的发展过程,但是到今天,已经基本确立了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思想,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西方各国大都在已经形成的“大学自治”“教育平等”和“学术自由”等基本框架体制下,通过改革使高等教育纷纷走出“象牙之塔”,最终形成一条直接面向社会,为社会服务,“使大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发展之路。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化进程和开门之路走的却异常艰难。几经反复,许多高校至今还采取一种面对社会关门或半关门的态度办学。这不仅是由于现行的体制管束造成的,也更多地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关。办“太学”的思想,精英式的教育模式,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陈旧观念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只有在进一步地融入教育国际化的潮流过程中,才会对传统的教育理念产生冲击,会促使我们的思想更新,从而使高等教育完全地面向社会敞开大门。
2.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创新,从“官学体制”向“多元体制”转变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要在新的综合同力的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不能不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最突出的一点是“官学体制”,即以国家行政控制为主导,融投资者、办学者和管理者为一体的“集中计划体制”,以及国家或者政府的行政权力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状况。因为办学的一切资源主要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调配,所以在管理上也就形成了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代劳”,由政府计划统一控制的局面,进而造成各个高等教育机构眼睛向上,而且一旦有可能,不论是国有还是民办都想挤入体制内占据一席之地,即使不能进入体制内的学校,也以各种方法将自己与“官学体制”捆绑在一起,以求生存和发展。加入WTO,根据有关基础性协议的精神,我国的文化教育市场进一步开放,参与主体由过去的国家主导、和社会、私人参与的二元结构将变为有国际办学渗透其间的三方共同竞争的格局,这本身就是对旧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突破。同时,由于国外教育机构的进驻,一些发达国家办教育的理念和经验也随之传入,再加上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空间将会更为广泛。因此,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体制构架(即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必将形成,也必然带动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3.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的拓展,实现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轴心”的转变
坚持“三位一体”的办学思想,使高等教育走出“象牙之塔”,直接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也将带动高等教育功能上的拓展。学校不仅是生产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科技创新的基地;老师和学生不再简单的作为教育产品的供给者和消费者,更是共同支撑社会并促进其进步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像《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的那样,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使其更加突出了两个方面的职责:一是教育,培训和开展研究的使命。二是伦理作用,自治、责任和预测功能。这时高等教育通过学校及其师生的影响力,在道德伦理、社会责任、社会形势预测方面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社会需要的权威知识,以帮助社会去思考、理解和行动”;解决社会、国家和全球“福祉”的问题。由此一来,承担高等教育任务的高校必然会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进一步转化为“引导社会”乃至“变革社会”,这就是所谓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轴心”的概念。而这种“高等教育轴心论”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特别在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盛行的年代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这对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指导性作用;进而促使整个社会都更加关注与重视高等教育,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宽厚的社会基础。
4.促进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改变,从“单向循环式”发展转为“立体交叉式”运动
由于我国传统体制中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定位的,又是根据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同和管理权限大小进行分类和分级的。因此,各级各类教育通常只能按行政体制的区划在本系统中由低层次逐级地向高层次发展,不但方向单一,而且出口也只能有一个。因此当你踏入一所学校,进入到一个独立的循环系统中,就别无选择地只能向一个方面发展,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合格而排除体外。在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学校之间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想完成跨体制、跨系统的升级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方面更强化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色彩;另一方面又加重了教育发展的局限性,并且割断了各类教育之间的自然联系,破坏了教育发展的规律。所以不能使教育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实现有效配置,进而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加入WTO,国外教育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各种层次和各种不同类型合作办学的发展,首先就要求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之间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建立互认互通的桥梁,也因此而打破了那种单向式循环的运行方式,接着在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促进下,高等教育必将逐渐形成具有全方位立体交叉特征的网络运行模式,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最终可以通过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按共同协议的转换方式进行嫁接,从而满足不同的人对教育服务提出的多方面的需求,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生学习的愿望。这同时也促进了教育资源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整合,促使高等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
综上所述,加入WTO与教育国际化尽管会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形成猛烈冲击,会加剧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竞争,甚至会导致在一定时期内教育资源的外流和人才的流失,但同时会引发高等教育领域中更加深刻的变革,最终会带动中国高等教育大规模和高水平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顺应这一历史的潮流。
三、惟有加快国际合作步伐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当我们认清了教育发展的形势,看到了WTO和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我们就不可能再等闲视之,而必须尽快地行动起来。但是,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融入教育国际化的大潮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向国际化。那么这个进程的起点在哪里?我认为,除了要加强国际交往,让在教育领域工作的普通人也能走出去看一看,要多一些在学术或专业研究上的交流,并在多个层面建立与国外教育机构和组织的联系以外,一项真正具有国际化意义的措施就是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合作办学。这就像我们已经走过的经济体制改革之路一样,通过开放及合资与合作办企业,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中得到了发展的机会。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也是这样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是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重要环节。
通过合作办学,我们可以学习国外院校好的管理经验,可以了解并及时补充建立新的专业学科,对传统的办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造,也可以获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合作办学也是促进我们取得先进技术和优秀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当然,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同教育体制之间的冲突,会在教育教学的运行机制上发生矛盾,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件好事呢?毕竟我们对现存教育体制的问题感受太多了,高喊教育改革也有10多年的历史,可教育体制的改革成效并不理想;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日益加重着体制上的矛盾,仅凭国家投资,靠政府支持以及用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方式来协调教育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远远不能适应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或融入国际社会。因此,通过国际合作办学,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一步。
国家教育部在经过多年的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和反复实验之后,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不仅非常及时,而且是一种很积极的举措,体现了在国家统一掌握和协调管理下,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把中外合作办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的主导精神。但是,在具体执行这一政策和贯彻有关文件精神中,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行动却令人感到失望,也很难让人信服。不仅因为申请合作办学的程序复杂,审批周期过长,而且常常会让人在操作过程中处处感到羁绊太多,根本感受不到国家政策鼓励的原则立场。虽然不是明显地在设置障碍,可是事情往往不能顺利进行,有关部门常以“要按程序办理”、“要符合规定”,以及“要谨慎”,“保护国家主权”,“保护学生利益”等等各种名义增加申办过程的反复和延迟审批时间,以致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甚至导致有利时机的错失。但是,如果对主管部门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不难发现,不仅完全不能让人信服他们的担心和提醒是有道理的,即可能对“国家利益”“学生利益”造成损害;而且有时甚至让人感到是一种无知,是由于传统的体制,带给其中工作者的“无知”,只相信自己,只认同或遵从本国的规矩;实际上任何一个正规的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在对待学生和办学质量问题上,都是十分慎重的,通常也会以教育工作者惯有的严谨、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中方学校的要求给予积极的配合。他们的态度与我们的主管部门形成的反差有时竟使我们陷于尴尬的境地。面对这些,我们只能说某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谓的担心和放不开,还是源自于思想观念上的不解放和旧体制的遗风不散,如果不彻底改变,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走向世界,跟上国际化的步伐是不能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绝不能因此失去教育发展的有利机会,也不能因此而影响我们在新形式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世界范围内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一定要加快中外合作办学的步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