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歌曲作法》课的教学特色探讨

时间:2015-12-20 14:50:09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内容摘要 :文章论述了《歌曲作法》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歌曲作法》课的教学更具有师范特色,更加适应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 关 键 词 :高师 音乐教育 《歌曲作法》

  内容摘要 :文章论述了《歌曲作法》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歌曲作法》课的教学更具有师范特色,更加适应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

  关 键 词 :高师 音乐教育 《歌曲作法》 教学特色
  
  《歌曲作法》作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共同必修课,是唯一涉及作曲法方面的音乐理论课程。由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中等音乐教育师资和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师资为主要办学宗旨,因此,它不同于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作曲专业的《歌曲作法》教学。作曲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从事音乐创作。因此,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更侧重于作曲技术、技巧的训练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而高师音教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大多数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这就要求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歌曲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讲解歌曲的能力。也就是说,高师《歌曲作法》课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歌曲创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各种体裁、题材歌曲作品的能力,以适应今后教学和开展音乐活动的需要。如何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呢?怎样更好地体现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音教专业如何更加适应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歌曲作法》教学实践,认为创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歌曲作法》课的教学特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作曲的基本理论
  
  《歌曲作法》不仅是学习作曲技法的必修课程,而且也是所有音乐教师和音乐工作者都不可缺少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果一个音乐教师或音乐工作者懂得了歌曲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并对歌曲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有了深刻地理解,就能够更好地分析研究作品,准确、恰当地演唱、演奏所表现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求高师院校的学生,应该全面掌握作曲的基本理论。
  1.歌曲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歌曲创作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是每一个创作者都会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在以往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生活对创作所起的作用,而重视作曲技法的学习与训练。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即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音乐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能正确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作曲技巧去正确反映表现生活,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音乐形象鲜明的、受群众欢迎的音乐作品。
  2.歌词的艺术特点、结构形式等与音乐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认识歌词,让学生懂得一首好的歌词应该具备哪些艺术特点,以及怎样选择一首好的歌词。这是在进行歌曲创作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歌词的结构形式影响和决定着歌曲的曲式结构,因此,我们就不能不对歌词的结构形式有所了解,如对歌词的句式、段式、体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对歌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歌词与音乐的关系,即词、曲关系,是歌曲创作中最先遇到的问题,也是写好歌曲的关键。在歌曲创作中,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歌词与曲调、节奏、旋律线的关系上和歌词内容、结构、风格对曲调的影响上。在歌曲创作时,要正确处理好歌词语调与音乐曲调、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掌握词、曲结合的原则和规律。
  3.基本的作曲理论知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歌曲作法》这门课程之前,大多数没有歌曲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与掌握。例如:歌曲的体裁类型,曲调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线、调式的表现特点),歌曲主题及其类型,主题的发展手法,歌曲的曲式结构、高潮的形成与布局、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写法等,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
  
  二、初步掌握歌曲的能力
  
  歌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创作歌曲的能力,同时通过一定数量的歌曲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认识作曲基本理论知识,能够了解到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和特性,并能牢固掌握和运用。
  1.歌曲前的准备。音教专业的学生与作曲专业的学生相比,音乐理论基础较差,音乐语汇相对贫乏,如果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音乐创作,对他们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在歌曲之前,教师最好配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些强化训练。例如,①要求学生熟悉并背诵各种体裁的歌曲主题及歌曲。②熟悉并背诵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语汇。③对一个指定的主题(没有歌词的)进行多方面发展。④对原始民歌进行不同形态的改编。⑤对一些优秀的歌曲,进行模仿练习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多唱、多听、多分析、多写的训练,学生会逐渐提高歌曲的能力。
  2.歌曲的练习。教师在讲授作曲基本理论的同时,应该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布置一些歌曲的练习。针对学生初次歌曲的情况,在练习歌曲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歌词,包括歌词的格式、韵律、结构等内容。要求学生在创作时,根据歌词主题思想和内容的需要,安排适当的节奏,运用适合的调式,并在此基础上写好歌曲的主题,并把它发展成一首完整的歌曲。
  歌曲的练习应该先从歌曲主题开始,然后练习第二乐句的,乐段结构的,二段体歌曲的,三段体歌曲的等。教师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短及长、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开始要让学生选择一些短小的歌词来练习歌曲。
  3.歌曲习作的修改。由于音教专业的学生每个人的音乐基础不同,每个人曲调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歌曲质量方面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在修改歌曲时,只能在作曲技术上做一些基本的要求。例如,歌曲在音调、情绪、体裁、风格、结构、音乐形象等几方面是否与歌词的主题思想和内容相一致。歌曲的创作是否符合词、曲结合的原则和规律。歌曲的调式、节奏、节拍、速度、句法的安排是否适当等。在上的具体要求:①曲调要基本流畅、通顺。②主题因素应贯穿于全曲。③B段要通过音调、音区、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某一种或几种表现因素的变化,与A段形成对比。④全曲在风格上要统一。⑤整体布局基本合理,包括调高、音域、音区、高潮、曲式结构的布局等。
  
  三、加强分析各种体裁、题材歌曲作品的能力
  
  为体现《歌曲作法》课的师范特色,加强实用性,在《歌曲作法》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作曲基本理论知识外,通过歌曲基本掌握作曲的基本技术,并具有一定的歌曲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对各种体裁、题材形式的歌曲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增加一些谱例及音响的分析内容,加大歌曲分析的比例。在分析歌曲作品时,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外,教师还要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己独立分析歌曲作品的能力,并要抽查个别同学在课堂上讲解,以提高学生们分析讲解歌曲的能力。


1.歌曲分析的内容。在教学中,应该对以下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①歌曲产生的年代,词、曲作者,创作目的及时代背景等。②歌曲的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点。③歌曲的体裁类型,风格、情绪特征。④歌曲歌词的艺术特点,词、曲结合的规律。⑤歌曲的主题(包括主题形象、主题特点),主题的发展手法。⑥歌曲的曲式结构(包括乐句、乐段的划分等)。⑦旋律发展的层次性,以及作曲技巧的运用、对比手法,高潮的形成与布局。⑧歌曲旋律的和声因素,包括歌曲调式、调式调性转换以及转调的手法等。
  2.歌曲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歌曲作品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歌曲的艺术特点着重对某些方面进行分析。在具体分析歌曲作品时,首先应该分析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其次分析歌曲作品的艺术特点、技术技巧。此外,任何艺术作品除了有其共性外,还有它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分析作品时就要找出它独特的艺术特性。在对歌曲的分析中,还应着重强调对歌词的分析,弥补过去只注重旋律而忽视歌词的不足。
  3.歌曲分析谱例的选用。歌曲谱例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①歌曲作品内容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②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并具有针对性的歌曲。③尽量选择各个时期较为经典和更有影响的作品。例如中国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保卫黄河》《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的祖国》《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爱你,中国》《再见吧,妈妈》《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海啊,故乡》《妈妈的吻》《长江之歌》《我爱你,塞北的雪》《春天的故事》等。④适当选用部分外国歌曲。
  通过对歌曲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提高了分析讲解歌曲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歌曲作品的分析,学生也学习借鉴了别人的创作经验、创作技法,提高了自己创作歌曲的水平。
  
  四、初步具备分析、二部歌曲与改编合唱的能力
  
  在《歌曲作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分析、二部歌曲与改编合唱的能力,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弥补学生线形思维的单一性,为多声思维与线形思维的结合提供了再发展的机会。由于高师音教专业的二部歌曲教学不是这门学科的专门化教学,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二部歌曲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二部歌曲的能力,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和开展社会音乐活动的需要。
  1.二部歌曲的基本知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除了独唱、齐唱还经常会涉及到重唱、合唱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二部歌曲的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①二部歌曲中各个声部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掌握女声、男声、童声高低音的音域、常用音区、音色特点等。②二部歌曲的声部组合形式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认识女声、男声、童声的同声二部及各种混声二部歌曲的不同组合形式和在音域、音色、和声、表现性能等几方面不同的艺术表现特点。
  2.二部歌曲和声音程的具体运用。在二部歌曲的中,需要解决好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的问题。横向方面,主要是两声部的走向及其表现特征等。纵向方面,主要是大、小调式和五声性调式中和声音程的具体运用。①声部的走向:如平行、同向、斜向、反向进行及其表现特点。②大、小调式的和声音程运用:在大、小调式的和声音程运用,基本按照《和声学》所提示的音乐思维和技法要求,具体讲授大、小调式各种音程的音响特点及其使用原则和方法。③五声性调式的和声音程运用:具体有和音式、支声式、混合式等和声音程运用的方法,同大、小调式相比,五声性调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3.二部歌曲的基本类型。二部歌曲的基本类型有以下三种,应让学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①同节奏二部,也称为和声式二部。②对比二部。③模仿二部,其中“卡农”式模仿的轮唱歌曲在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应该给学生作重点讲解。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自开设《歌曲作法》这门课程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实践证明,在普及教育的音乐教学中,歌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其知识和技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歌曲作法》课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基础的作曲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歌曲作品的能力,并且初步掌握歌曲(包括二部歌曲、改编合唱)的能力。这些,对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开展社会音乐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歌曲作法》课的教学特色,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还要有它的师范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及可接受性。要真正建立具有高师音乐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每位《歌曲作法》课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才能真正建立新形势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高师音乐教育特点的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与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
  [1]赵金虎、张彬着《歌曲作法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陈国权着《歌曲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3]龚耀年着《歌曲作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樊祖荫着《歌曲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