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4:53:16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开始还是比较高,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内容的加深,多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不少学生对学好物理失去了信心。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在教学中采取了激趣、激思、激情的教学方法:重视生活趣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
摘要: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开始还是比较高,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内容的加深,多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不少学生对学好物理失去了信心。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在教学中采取了激趣、激思、激情的教学方法:重视生活趣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实验为基础,教学不脱离实际和实验观察,通过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改变物理学习沉闷、没趣、被动的局面,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使他们在学习物理之后各方面有较大的质的飞跃。
关键词:激趣 激思 激情 轻松学习
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初中上第一堂物理课,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非常高,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内容的加深,几次考试下来,使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分析,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时只应付各种考试,死记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不理解其中的物理意义,不能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取激趣、激思、激情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乐观,热情的积极性情趣,消除他们辈观的、消沉的、消极性情绪,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是由动机、兴趣激起和推动的,它直接影响自主学习的水平、进程和效果,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首先教师应了解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其次在教学中适当照顾学生的兴趣,讲述生动、具体、内容新颖、能结合日常生活,对教学有启发,帮助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上《长度测量》一节时,讲为什么长度测量要有统一标准,是因为在古代尺子的制作标准通常是以人体长度为依据,如古书“孔子家语”中规定把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间的距离为一尺,医学书籍中则以中指中节的长度为一寸,直到现在针灸时寻找穴位仍然沿用这种尺度;在唐代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步长为标准,古埃及则以法老的拐肘至中指的距离为标准,罗马帝国查理一世规定以他的脚长为一尺等等。为了规范长度,1791年法国政府规定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为标准单位一米。通过这些讲述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积极性提高,也加深了认识长度的发展史,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明显提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那么环境则是学习的土壤,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在心理上的障碍是概念多、定义繁,不好记忆,在教学中把书中的有关概念、定义、公式等编写为顺口溜、有规律地贴于教室的墙壁上或者以知识趣味题通过卡片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如对《欧姆定律》一节学习后,编出“电压变,电流随,两者间,相互变;电阻值,压流比,关系间,欧姆律。”这样学生就轻松记住定律的适用条件。学生还可以相互提问,相互抽问,通过小组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处于知识的海洋中,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对概念难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增强,通过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掌握知识,融合知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二、重视生活趣闻,激发创新思维
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沉闷的、没趣的、被动的事情,这个印象很大程度地源于沉重的功课及考试压力,快快乐乐地学习变成高不可攀的神话。用科学家小传来教育、引导学生,用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教育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和主人翁意识,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学习动力源问题,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自主意识增强了,他们就会从更高的层次上来对待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学习情趣。然而书本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何不从生活的角度去探视,重新欣赏没有感情的物理定律,冷冰冰的数学公式,让他们重新体验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生活趣闻,多举日常生活中在工作、学习和游戏中遇到的很多有趣的现象,如:两人抬木箱登楼,上下两人用力相等吗?玩橡皮圈射“纸弹”的游戏,为什么“纸弹”要用橡皮圈发射而不直接用徒手投掷?800米赛跑为什么是逆时针方向?公共汽车后面窗子不打开之谜?电影动画片的制作原理是什么?等等。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物理概念,并培养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思维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对于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动手能力也较弱,只有多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耐心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杠杆》一节后,组织学生观察指甲钳,捕鼠笼、捕鼠夹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现有的指甲钳、捕鼠夹、捕鼠笼进行改进。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节后,让学生结合自家情况自主设计或改进教材中的楼梯开关、门铃电路、抢答器电路等等。通过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明白其使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更大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达到史无前例,心灵一下开朗许多,学习的积极性也较大提高。所以在当今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充分挖掘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创新的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
三、重视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热情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脱离了实验与观察就不可能学好物理。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从学习物理的第一天,就要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以及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教师做每个演示实验都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装置为何如此设置?能否再改进?每一步骤要达到什么目的?说明什么问题?整个实验结果能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诸如此类,教师绝不对做实验采取走过场的态度,或讲实验甚至不在乎实验的成败而马虎了事,这样会对学生渴求知识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切记戒之。在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实验,从制定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到正确地使用仪器和进行测量,都应要求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特别要尊重客观事实,绝不拼凑数据,如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要求学生不仅按照老师要求测出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而且还要思索怎样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通过分析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结论与分析论证得出答案是否相同,并且课后还要要求学生做出书面证明,同学们通过实验取得了收获,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实验能力越强,对基本理论的运用就越灵活,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就越强。当然对于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实验经费不足,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实验不能进行甚至有的教师演示实验也无法进行,这样只有依靠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自己动手找器材,没有滑轮、木轮也行、没有连通器只要有塑料瓶和塑料管也能解决问题,因为塑料可乐瓶可演示大气压的存在及方向的实验,演示水的失重和超重现象,制作阿基米德原理的溢水杯,演示帕斯卡定律,演示光的色散现象,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诸如此类,只有做好实验,学生的感悟认识提高,各种能力才能增强。
为了适应升学考试,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设计实验的能力,初中实验有“测定物质的密度”,由于实验仪器不够,老师给出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如弹簧测力计、水、细绳、牛奶、石块、量筒、烧杯、天平、橡皮膜、待测液体。在实验课上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找出实验仪器,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找出天平、量筒、水和待测液体,最后基础较好的学生只剩下弹簧测力计、水、细绳、石块,怎样测出石块的密度呢?学生就开动脑筋,勤于动手,经过认真思考基础较差和基础较好的学生最终都能完成实验,得出正确答案,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逐渐高涨。到了初三电学实验,给出电压表、电流表、几只定值电阻、几只滑动变阻器、几只待测电阻、几只开关和若干导线,对基础较好学生要求电压表、电流表二者只能选其中之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任意选实验仪器,如何测出待测电阻的电阻呢?经过认真思考结合动手实验,基础较差和基础较好的学生最终都能完成实验。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就会空前高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灵活设计实验,在初中物理复习中我布置怎样测出一个皮球从空中落下对地面的压力,长江三峡大坝修好后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又有何影响?于是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学生们的脑子开了窍,创造的思路源源不断,成果层出不穷,确实是打开智慧的钥匙。
俗话说:小课堂,大舞台,我们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然而你这一桶水如何将学生那一碗水倒满,而且还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如果用一桶水盲目地向空碗泼去,不仅不能将碗倒满,还有可能将碗冲翻,这反映了教学方法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到甜头,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兴趣。
诚然,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教育活动,只有教师教学业务水平逐渐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实行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多联系生活,多联系实际,把教育教学提高一个新的层次,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初级中学的教师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取,不断充电,为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1]赖炳福编,趣味物理,知识出版社。
[2]陈敏编,寻找身边的科学、物理篇,新疆人民出版社。
[3]何定梁编,生活中的物理,上海远东出版社。
[4]朱德全编,现代教育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谷祖德编,初中物理趣读,北京师范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3593.html
上一篇:论教学艺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