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科的兴趣
时间:2015-12-20 14:57:14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兴趣是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是一切人才成长的源动力。任何学科的教学,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政治教学也不例外。 【关键词】故事性;辩论性;实践性 【Abstract】The interest is to t
【摘 要】兴趣是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是一切人才成长的源动力。任何学科的教学,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政治教学也不例外。
【关键词】故事性;辩论性;实践性
【Abstract】The interest is to the thing motion of felling fancy or concern, is BE acquire knowledge, the formation technical ability technique, development intelligence of the motive be the whole talented person growth of source motive.Any teaching of academics, any teaching activity of form have to follow and political teaching be no exception.
【Key words】Story; Argue sex; Fulfillment
兴趣是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是一切人才成长的源动力。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多样的兴趣。”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贝弗里也说过:“只有那些对发现抱有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成功。”因此兴趣性原则,任何学科的教学,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政治教学也不例外。
政治教学相对其他教学显得空洞乏味,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会更觉得单调呆板、味若嚼蜡,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动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科的兴趣,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三性”——即故事性、辩论性、实践性,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1.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都想听故事,学生更是喜欢曲折动听的故事。恰当地在政治教学中运用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一开头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将学生的心从课外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吸引到课堂上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授《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理想》一课时,我首先用极富感情的语调,讲述革命先烈夏明翰的故事,并情绪激昂地朗诵他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指出夏明翰等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屠刀,英勇不屈,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坚信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坚信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为了解放全中国他们一定会前赴后继;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坚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接着结合讲解课文的内容,学生听课专注,情绪高昂。正如有的学生说的:“提到夏明翰,就想起这课的内容,考到本课的内容,就想起了夏明翰的故事,再也忘不了。”
不过,讲究故事性要注意精选故事片段,且不能费时过长,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知识传授。
2.开展辩论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胜是每个人的本质特性,特别是中学生,好胜心理尤盛。如能对学生好胜心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转化为好学、上进的动力。本人以为,利用辩论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记忆。在教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一内容时,我专门设计了一堂小型的辩论会。其中心议题确定为“结合实例,说明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我事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确定一名主辩手,正反两方的同学兴趣盎然。查资料,找事例,组织材料,请老师指导辩论方法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辩论一开始,双方是唇枪舌战,互不相让,辩到精彩处双方啦啦队报以热列的掌声,气氛相当热烈。最后,我总结了双方的辩论优劣并结合一系列事例(包括学生辩论时引征的事例)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社会广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势必要影响物质文明的建设,甚至使已有的物质文明受到破坏,社会也会变质。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犹如一个人的两条腿,犹如汽车的车轮,缺其一皆不能迈出前进的步伐,无法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其如此,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通过辩论竞赛,使学生既对抽象的知识掌握得比较深刻透彻,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辩论水平不能要求过高,辩论题不能过难,出题要考虑中下水平的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已的学习潜力,树立信心。同时辩论次数不宜太多,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3.联系实际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问题,既密切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真可谓一举数得。如在讲授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一节内容时,我根据住在农村和初中生的学识水平,结合我乡(含我校)缺水、监采煤矿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特别是环境污染、人均耕地急剧减少这一些实际情况,事先安排学生去实地采访、拍摄照片、查找数据等等。有能力的还希望他们能结合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上课时,我要求同学们将调查的结果公之于众并谈谈自己 看法,然后我结合同学们的调查研究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让同学们了解人口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实践和教学,同学们增强了保护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统一了控制人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共识,既学到了知识,还初步学会了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些方法,培养了他们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贯彻兴趣性原则,还有其它许多途径和方法。总之只有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化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也就真正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提的立体性原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