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生态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15-12-20 15:01:45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如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性、平衡性,重视以人为本,重视创造性、开放性、互动性等,与目前迅速发展并广泛取得人们共识的生态教育思想相一致。教师作为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我们更应该深入分析自身的发展问题,为教

【摘 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如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性、平衡性,重视以人为本,重视创造性、开放性、互动性等,与目前迅速发展并广泛取得人们共识的生态教育思想相一致。教师作为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我们更应该深入分析自身的发展问题,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与价值,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的获益于这次新课程改革。本文着重探讨在极富生命力的生态教育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问题。
  【关键词】生态视野 生态教育 教师专业成长
  
  以何种视角看教师专业发展,决定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本文拟从生态视野角度来探讨教师专业成长。
  
  一、多角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教师专业成长问题。其中,华东师范大学讲师姜永从女性主义教育学角度来研究,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要关注教师个人生活史,个人生活史不仅是教师建构实践知识的基本素材,更是教师重构其自身知识的动力来源,生活史对教师自我发展、认同自身角色具有直接的影响与塑造作用,并且其产生的影响较为深远而不易改变;教师成长不仅仅是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高,更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成长;同时还要彰显教育者的非理性精神,特别是要让课堂生活变得富有教育激情。申继亮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观点,认为教师专业化要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承诺、特定的知识结构和自主发展等心理基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机制的实质在于教学反思,教师职业的有效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标准。潘文光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来思考教师专业成长,他认为在“学生发展为本”、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团队合作的理念引领下,以行动的跟进,感悟体验,努力实践,机制保障,内化价值来创建教师专业成长文化,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从上述的观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探讨教师专业成长时,已经认识到了教师个体的心理、在社会中的生活经验对专业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这种认识更多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专业成长时教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前提下,不断充实知识结构,从而达到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事实上仅此还不够,教师是富有生命力的个体,我们还需要从动态的角度来探讨,即在社会这个方方面面相互联系的丰富的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化成长还将生发出哪些特点及要求。
  
  二、生态视野下的教育观
  
  已经有学者开始用生态思想来关照教育事业。所谓生态思想,是指人要充分尊重维护自然生物的权利和生态,维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那么生态视野下的教育观指的是在生态思想的指导下,思考解决教育问题时所形成的基本教育观点和理论。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初步确立起了系统整体观、动态发展观、互动开放观、尊重差异等新兴的教育理念,即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效果有赖于他所处的学校生态环境,和谐的学校生态环境应包括校园、教室环境与课堂教学环境;在信息化社会,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要求我们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及时转变教师角色;弥漫、充溢于师生间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的互动,是学生心灵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生态教育认为,人的潜力不是现在的和早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在一种不断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潜力既不处于先天领域,也不处于后天领域,而是处于先天与后天的交接处。开发人的潜力教育者具有极大的责任。“生态教育”就是一种为改变各种知识之间生态失衡状态,形成各专业知识之间、知识与自我之间的生态关系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出真正具有智慧的“开放型的专家”。这种人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人”、“贯通而求洞识的人”、“通达而识整体的人”和经常获得“‘芝麻开门’式的智慧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生态视野下的教育观与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理念不谋而合,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感体验,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
  
  三、生态视野下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
  
  在生态教育思想或生态化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专业成长表现出了它的独特性。
  发展性: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始终处于一种生态发展的状态。大凡教师的成长经历了从师范生到入门型教师,到新秀型、骨干型以及专家学者型教师等几个阶段。而在他们的专业成长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断接受和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策略和组织形式等。所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完善提高的过程,并且具有创新、发展的特点。
  合作性:在生态学视野中,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种、环境间处于一种互生互补的共生状态,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互相需要,互相支持,构成了一个地球大家庭。其中,每个物种既是主人,同时又都需要其他物种的支持,他们彼此是相互依赖,不可或缺。同样的,在生态视野下处于专业成长中的教师个体也与其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有着互相支持,密切相关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具有合作性。特别是在提倡课程综合化的今天,教师应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共同分享资料,共同商讨问题解决办法,共同努力,这不仅可以减轻工作负担,还能增强工作的动机,并且从集体中汲取力量。同时,教师也还要求与教育管理者合作,向管理者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与对方协商改革方案等,在交往合作中愉快地实现自身的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注意与家长密切合作,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懈努力。
  复杂多样性: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其发展也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存在的条件、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在生态视野下,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呈现出复杂多样性的特点。一方面,教师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每个教师在成长中应从自身特点出发,从所处的教育环境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促进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复杂多样性还体现在教师个人的素质上,一般来说,教师应该是一个多面手,除了能胜任教学外,还应该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科研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等能力。
  主体性:在生态教育思想的视野中,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看,主要强调确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从生态视野的角度探讨教师专业成长,将有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教师也是这个教育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成长不仅要追溯到过去,联系现实的各种要素,还要展望他的未来,让教师这个有生命的个体在人性化的培养目标下,他的成长道路力求能够走的更远、更广。
  
  四、生态视野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工作
  
  过去,我国的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许多教师仅仅把职业当成自己谋生的手段,对所从事的劳动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重复上,价值追求匮乏,理想与信念淡化。没有热爱的品质,缺乏对职业的激情,自然也就少了提升自己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是极大的局限。如今,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新课程之际,大多教师认识到要与新课程同行,必须改变过去的旧理念,于是寄望能乘着这次的春风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由于多方原因,许多教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氛围是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对教师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产生潜移化式影响的心理环境。学校氛围的开放与否,关系着教师能否对自己更自信,并在学校的关心和支下发展和成长。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受学历水平和专业意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图书资料缺乏,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不了解新兴动态,不能从其他途径获取经验和教训,处于不断重复自我的状态,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抑制了自我的成长和提升。同时,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中的认可度,“教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思想及部分学校存在的各项政策偏向管理人员等,这些都在特定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及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教师专业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生态教育思想,我们需要教师在合作的文化背景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真正价值,“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从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因此,我认为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和谐文化氛围。环境育人,在教育生态系统中营造出具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文化,才能促使教师在当前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在教师生态群体中建立强烈的学习文化和真诚的同事关系,信任与尊重并存,使成员自由地表达他们的观点,进而相互影响。学校管理者还应依据生态系统中的“最适度法则”,通过向教师提出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科学公正地评估教师劳动,维护教师利益,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满足其智力及精神上的多方面需要。只有这样真正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挥出来,教师的专业精神才有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2.营造教学实践与反思平台使教师超越自我,绽放生命的光彩。综观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外乎职前培养、教学实践和职后培训。如果说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把一个“社会人”领进门,那么教学实践和职后培训则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核心过程,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从生态系统出发,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培训应注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要经常性地主动开展案例学习、研究性学习或自主学习;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价等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教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知识的学习者,是以一种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为出发点,一种自我提升的学习过程,使得教师既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有独到的见解,又对相关的交叉学科有熟悉的了解,还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背景。他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文化知识底蕴提升了,视野更宽广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轻松和愉快的“生活场”。
  3.增强教师自我认同感,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职业的地位。良好的教师职业承诺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心理需求。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拿着低薄的工资却承担着教育众多国民的重任,待遇的低下导致教师的职业认可度低,曾经一度造成教师需求量青黄不接,同时教师职业工作量的繁重性和时间上的长久性,这些往往形成了教师职业承诺程度较低。教师职业承诺程度底下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深入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让教师专业化成长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勇.女性主义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研究.
  [2]申继亮,姚计海.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1):33-39.
  [3]潘文光.略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的创建——组织文化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5):26-29.
  [4]张黎晓.论生态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J].嘉兴学院学报.
  [5]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魏国孝.坚持生态教育思想,实现大学教育生态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78-80.
  [7]边霞.试论“生态式教育”的基本思想[J].早期教育,2002,(9).
  [8]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论纲)[J].教育研究,2001,(11):45-48.
  [9]李向群.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家型教师的培育.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2):19-2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