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及其自我干预
时间:2015-12-20 15:33:39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倦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倦怠 个体因素 自我干预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在相似或相同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为什么幼儿教师群体产生不同的职业体验?本文从个体背景性因素、人格特征、职业态度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了个人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幼儿教师的自我干预策略。
职业倦怠主要出现在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是从业人员因无法有效应对工作中持续的压力或现有工作状态无法实现个人价值感而产生的一种以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亦称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症状。幼儿教师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更易出现职业倦怠。本,文主要探讨了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个体背景性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教龄
国内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表明,从刚参加工作到有23年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布比较广泛;在教龄为1}23年的幼儿教师中,8,9,16,19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比例较低,5,11,12,15年教师的倦怠比例较高,而这一情况在教龄超过23年的老教师身上则明显好转。丁海东、李春芳的调查研究认为,幼儿教师在参加教学工作的最初阶段里,基本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幼儿教师在参加工作后的5一10年里是职业倦怠感发展的高峰期,以后则缓慢减弱。在工作20年以后,幼儿教师的倦怠感最弱。刘丹通过调查发现,5年以下教龄的幼儿教师的情感枯竭现象相对最轻微,教龄I1-15年左右则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
通过国内外研究文献对比,我们可以肯定教龄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虽然具体多少年教龄是职业倦怠的高峰期还没有定论,但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教龄11-15年左右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新鲜感慢慢失去,面临着更多来自于工作、人际和家庭的压力。
2.年龄
国外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老教师容易倦怠。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种差异,年龄分界约为40岁左右。刘丹、王欢的研究一致认为,幼儿职业倦怠随年龄由小到大呈现出倒U型,以31-40岁为最高峰。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处于31-40岁的幼儿教师生理开始发生变化,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都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承受着更多的来自教学、同事、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情感枯竭最为严重。
3.婚姻
刘丹、王欢的研究都认为未婚幼儿教师与已婚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已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幼儿教师。因为已婚的教师相对于未婚幼儿教师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庭事务,面对更多的家庭压力,如果协调不善,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但仍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更容易出现非人性化的现象,一些研究认为,婚姻能够使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幼儿教师及时缓解消极情绪,减少职业倦怠感。
笔者认为,研究婚姻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不能仅仅停留在结婚与否的层面,而应该深人了解婚姻伴侣对幼教的认知、儿童观、教育观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影响,探讨婚姻质量、婚姻状况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4学历
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程度越大。王欢的文章表明,随着幼儿教师学历的不断增加,情绪衰竭程度不断严重,学历为本科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在所有教师群体中是最严重的。
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自我期望、社会期望程度也不相同。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自我期望及社会期望越高。当期望与现实冲突时,会产生较大压力和消极情绪,学历越高,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就越高,职业倦怠的水平也相对较高。
(二)人格特征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性格类型
一些研究发现,职业倦怠较容易发生在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身上。A型人格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极端的挑战性、好竞争、紧张、易急躁、喜怒无常、难以面对挫折、理想主义、易动情、专注、奉献。A型人格的个体往往自我期望值较高,事业心较强。当A型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工作受到挫折,或者由于外界影响而不得不做出让步时,很容易产生压力感进而产生倦怠感。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性格类型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关系,但是这一关系尚未得到广泛的经验性验证,性格类型并不必然导致职业倦怠。但作为一种“可能”出现的因素,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心理控制点
心理控制点指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分内控和外控两种,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如环境因素、运气、他人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控型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控制点类型”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外控型”教师的确比“内控型”教师更容易受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3.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情绪感知能力、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运用情绪的能力。刘丹的研究情绪智力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调查资料显示,情绪智力水平高的人,情感枯竭程度低。在情绪智力的四个等级中,只有第一等级情绪感知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情感枯竭维度有显著影响,而其他等级则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三)职业态度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择业动机
一些文献资料认为,幼儿教师的择业动机与职业倦怠存在一定关系。幼儿园教师的择业动机很多,真正热爱孩子,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的教师,其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则较少或倦怠程度较低;而被迫选择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其职业倦怠较为严重。
2.职业专长
莫源秋在研究中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中的幼儿教师常抱怨“工作没劲”“工作单调乏味”“工作繁杂辛苦而毫无成就感”。而对那些工作总是充满热J清,并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的幼儿教师的调查则发现,有75.3%的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个人成就感比较高,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相对较低。
3.自我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加强个体的动机水平。反之,则会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其职业倦怠程度有关。
国外研究指出,职业倦怠中成就感维度的降低伴随着降低的效能感和自尊。那些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有更充分的准备去尝试新的试验和教育改革,这些教师不只在与工作相关的问题上是更好的计划者和组织者,而且他们对生活也有更大的热情。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有助干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获得较高的满足感。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表明,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的满足感越多,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更倾向于认同该工作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几率。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干预策略
(一)教师个体努力及自我调节
应对职业倦怠,幼儿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提高自我干预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教师自我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应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清醒认识到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症状时,要勇于面对现实,寻找自己的压力来源,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主动寻求帮助,加以化解。
2.认知改变
幼儿教师个体要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从而使自我期望与个体能力水平相符合。不因为不适当的自我期望而产生挫败感,导致职业倦怠。
3.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
幼儿教师对问题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手段,而不是逃避。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自己坚定职业信念,有效地面对压力、树立信心和勇气,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力、法。
4.归因训练
幼儿教师要加强归因训练,正确分析问题,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而不是怨天尤人。
5.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
心理暗示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个体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因此幼儿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提高适应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6.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Cherniss和Krantz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因此,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幼儿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幼儿园要给予恰当的配合
1.对进人或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进行严格的人职筛选
幼儿园可以在招聘幼儿教师时,引人心理测评机制,即对幼儿教师进行人格测评。招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具有谦虚顺从、轻松兴奋、信赖随和、安详沉着等人格特征的教师,在源头上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
2.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要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帮助其形成专业特长,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个人成就感。
3.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应不定期的举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向幼儿教师介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其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幼儿教师调节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正确应对压力,化解矛盾,及时调整心态。
此外,社会应加大对幼教事业的投人、支持力度,增加对幼儿教师的物质经济鼓励。国家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法令,加强教育宣传力度,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