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初步探讨
时间:2015-12-20 16:22:54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体育学科 研究生 科学道德 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教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社会不正之风和个人名利思想的影响,高校中还存在着一些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现象.从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对未来我国
论文关键词:体育学科 研究生 科学道德 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教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社会不正之风和个人名利思想的影响,高校中还存在着一些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现象.从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对未来我国体育科教事业兴衰影响的高度分析了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从“提高科学道德意识”、“培养良好学风”、“建立相关制度和管理规范”、“发挥导师的表率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在研究生培养与教育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观的内在要求.“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科学活动的道德规范所调整的对象是科学活动中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活动的最高伦理目标是造福于人类,而科学活动的道德规范归根结底就是为这一最高伦理目标服务的,是这一最高伦理目标顺利实现的要求和保证’.所以,对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转型期,价值多元化是这个时期的鲜明特征.多元的价值一方面扩展了国人的选择自由,一方面也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同时,由于科技体制、法律法规、制度措施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在科教界出现了一些违背科学道德与学风不端的行为,如抄袭剿窃、弄虚作假、屈从权利、学术霸道、权学交易、科研欺诈等.据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每年受理项目约40900项,资助申请者约6000人.1999年至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共收到科技工作者各类来访信445件,其中,经监督委员会认定存在科学不端行为有40余件.主要有4类:伪造数据占7%,弄虚作假占40%,剿窃占34%,其他不端行为占1900.在一些曝光的案例中,涉嫌人员不仅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还涉及某些教授、博导、大学院长、校长甚至院士等资深研究人员和管理者。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社科委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由于社会不正之风和个人名利思想的影响,高校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现象.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风不正,突出表现是浮躁;一是造假,比如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伪造事实,学术失范,违规、违纪乃至违法.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在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和教育过程中,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和学风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的科研人员;就是明天的专家学者.科技兴体、科教兴国的重任和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科学道德教育,养成良好学风,不仅对研究生的成长,而且对我国整个体育科教事业的兴衰都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对科学道德的关注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关注.世界科学联盟于1996年第25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决定建立“科学道德与责任常设委员会”,其秘书处设在挪威的科研理事会,其主要职责之一是推进公众对科学责任与道德问题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中,科学道德也是一个重要议题,并建立了“科学知识与技术的道德世界委员会”.在世界科学大会的标题"21世纪科学对社会新的承诺”中,科学道德是核心问题之一。
科学道德问题在科学发达国家倍受重视.德国科研理事会建立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并授权该委员会从德国科学体制上研究发生不诚实行为的原因;提出防止的措施;调查现行的科学职业道德自我约束所引起的作用.美国主管科研项目和经费的两个主要机构分别于1987年和1989年公布了定义科学恶劣行为以及举报和处理的规则,由各级研究机构、大学自行负责.日本在1980年通过了一个《科学家宪章》,该宪章被日本称为日本科学家的道德纲领.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加之科技体制、法律法规、制度措施还不够健全等原因,在科技界出现了一些违背科学道德的不端行为,甚至在两院院士队伍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2004年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交的2003年度报告中,列举了我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7个方面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①抄袭剿窃他人成果.②伪造篡改实验数据.③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④重复发表论文.⑤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不负责任.⑥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⑦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困.
为了抵制学术腐败,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我国学术团体和有关机构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早在1981年邹承鲁等4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致函《科学报》,建议开展“科研工作中的精神文明”的讨论.在该报持续1年的讨论中,大约发表了40余篇文章和报道.在此期间,京沪两地有百余名科学家发起倡议并制订了《首都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和《上海市科技工作者道德规范》.
中国科协常设的“科学中的道德”工作委员会多年来做了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进行过多次精心设计的各种社会调查,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调研报告,受到科技界和社会的欢迎.许多学会也讨论制定了类似本领域职业道德规范的条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都制定了“院士行为规范”,在科学道德和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方面进行自我约束
道德作为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必定制约着人们的科学研究活动.人们的科学道德修养不仅影响个人的科学成就,而且还制约着科学研究社会功能的发挥.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的道德品质比单纯的智力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所以,认识科学道德,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发展我国体育科教事业的必要措施.特别是对青年体育科教工作者及未来将从事科教事业的体育院校的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的教育尤为重要.
2研究生的体育科学道德教育
人们的科学道德行为是以科学道德认知为先导,知是行的前提条件.从知到行的转化,还需要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中间环节.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道德关系、道德行为的好恶情绪和态度.当别人或自己的言行符合公认的道德规范时,就会产生满意、欣慰的情感,反之就会产生不满和责难的情感.体育科学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稳定和强大的力量,积极影响体育科学道德行为实施和持续发展.道德意志是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道德意志的力量,一方面表现为道德动机经常战胜不道德动机;另一方面表现为排除内外障碍,坚持道德的动机所引起的决定,并积极行动,实现道德动机.道德意志是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道德信念是指发自内心的对道德义务所具有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道德信念是深刻的道德认识、炽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统一道德信念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特点,能够使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修养和学术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经常地、多渠道、采取多种措施,从科学道德认知人手,提高其科学道德意识,增强其道德情感,磨励道德意志,坚定其道德信念,提高研究生的科学道德素质,养成科学道德行为.
2.1加强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提高科学道德意识
在国际范围科学道德倍受关注的今天,国际科技界已明确提出,科学道德必须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加人高等学校的课程中去,这对于提高未来的年轻科教工作者的基本道德修养将有重要意义.世界科学大会通过的主要文件《关于科学与科学知识的宣言》和《科学纲领—行动框架》提出:“……科学的责任与道德应是所有科技工作者所接受的整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课程中应包含科学道德的内容…
目前,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科学道德教育还是空白研究生对科学道德的认知水平也较低要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研究生中开设科学道德教育课.结合研究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实际,普及科学道德知识,宣传科学道德行为规范,对照科学研究中不端行为的案例,使研究生建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以“科学道德”为主题的报告会、研讨会,请有关专家、学者作有关科学道德问题的报告,对科学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措施、不道德行为成因等进行研讨,营造一个良好科学道德舆论氛围和环境
2.2弘扬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科学导向,培养良好的学风
求真是科学的本质,诚实是科学道德的核心导致科学研究中不端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是缺乏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投机取巧、贪图名利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哪怕是向前推进了小小的一步,也要付出艰巨的劳动.人类为了探求物质的结构竞花了200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直到19世纪,才对组成万物的粒子—原子有了一定的认识.美国的爱迪生一生中有1328项发明,然而仅在寻找合适的灯丝的问题上,先后用过1600多种材料进行试验才获成功.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二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认为,端正科学道德与学风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科学文化导向,确立正确的科研目的和动力.因此,在研究生中要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研究生刻苦学习、追求科学真理、不甘失败、勇于探索的进取意识;倡导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开拓新领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行为,摒弃盲目崇拜、墨守阵规的旧观念、树立现代科学思想和正确的科学方法论;确立正确的学习及科学研究的目的及动机,把追求真理、热爱祖国和奉献社会与自我价值实现统一起来,使科学精神和诚信原则等正确的科学价值导向成为研究生自觉的道德追求,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道德情感.
2.3建立相关的制度和管理规范
许智宏院士把“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为中科院院士队伍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尚未走上社会、还在求学阶段的研究生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除了强化科学道德认知、创造良好的学术道德环境和实践外,还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目前,在我国许多学术团体和教学研究机构,都围绕“科学道德”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章程》,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条例》等.建立相关的制度和管理规范,可以有效地约束研究生的行为,磨砺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习惯.
2.4研究生导师的表率作用
荀子的《劝学》篇中说:“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的影响至关重要,科学史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费雪是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研究生瓦勃格获得了1931年生理学
医学诺贝尔奖.费雪对瓦勃格要求非常严格,每项实验重复许多次才做结论.瓦勃格能够成为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是由于他继承和发扬了他的导师费雪的坚韧不拔、通过实践寻求真理的治学精神.瓦勃格没有任过教师职务,但他培养出许多研究者.他身体力行,使接触过他的人受益不浅.正如他的学生,1953年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雷布斯回顾时说:“我之所以有这个幸运的机会,是因为我在科学生涯的关键阶段,有过一位杰出的老师.……瓦勃格创立了一套第一流的研究方法,树立了严谨治学的榜样.·····一个无情地进行自我批评和严格尊重事实的榜样……”.瓦勃格就是这样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在半个世纪中,从事细胞生物化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几乎无不是出自他的门下。
同样是世界顶尖级的科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巴尔的摩却利用他的声望和权威庇护他最信任的合作者特丽萨·今西加里,压制、威胁对今西加里做假行为的调查,丧失了科学求实精神,使巴尔的摩这样世界顶尖级科学家的名字论为科学鹰品的商标.试想,如果巴尔的摩能够象瓦勃格那样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不致于陷人作假丑闻而不能自拔,今西加里也不致于因此而身败名裂、
因此,导师要注重对研究生的道德传承,既当科学研究的导师,又当科学道德的人师,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发挥科学道德的表率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