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时间:2015-12-20 16:28:41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高尚人格,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高尚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方向时曾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培养。
1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亡我之心不死,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文化渗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1]。
1.2投人不足
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人,连起码的标准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去适应发展的需要了。在实际工作中,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抓业务工作硬,抓文化建设软。队伍建设或有人无岗,或有岗无人,或有名无实,或名实均无。经费安排“僧多粥少”,有个口子也是象征性的,有时甚至口子都没有,常闹饥荒,喝西北风。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的文化品味都不具备,与大学形象极不相称。
1.3防范不当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主义的中国欣欣向荣。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战略。他们和平演变的重点是青年一代,对大学生更是极尽文化渗透之能事。面对这种文化渗透,大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堵。利用各种条件抵制西方的文化,这在互联网未普及时有代表性;二是放。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堵是堵不住了,于是就放,放任西方文化在校园渗透。
1.4教育不力
现在的大学生生在、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质量不尽人意。上学后从小学到中学,受学校追求升学率和高考挑战的影响,一心只读应考书,学校教育流于形式。到了大学,他们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接触社会的愿望日益强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各种思想、思潮对他们形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相对而言,学好不易,学坏不难,反面影响很大。
1.5思路不新
随着大学改革的深入和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对大学的影响,校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大学连续扩招,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师资力量缺口加大,老师穷于应付,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特别是青年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大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教育领域除党校、军校等有规定的外,需对外开放等。在以上的新变化面前,学校被动应付,缺乏新思路。
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途经
2.1发挥党领导的核心作用
高等学校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履行好以下几项职责:一是把握好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统筹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二是抓好大事,集中精力抓好学生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工作;三是用好干部,知人善任,不仅要看高学历、高职称,更要看高觉悟、高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2科学民主,依法治校,创新管理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各级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共同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统一,规范办事程序,通过民主程序、教代会、专家咨询会等,让学校、院(系)的重大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同时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坚持校务、院(系)务公开,真正做到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
2.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实际上,高校校园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在遵循这一原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高度重视发挥人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坚持制度管理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约束教师的动作行为。其次是人本性的管理。就是要关注教帅队伍这个群体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2]。主要有几点做法。一是确立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在学校管理中要加强民主,加强校务公开。在学校人事、财务、福利等重大问题上,遵循民主管理程序,形成人人关心学校发展,个个参与学校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反复地告诉每一位教职员工,形成共识。三是优化人际关系。高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管理者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可塑性很强的青年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4优化学校风气
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学校风气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形成。具体说来应该做到一是加大硬件投人,完善教学和文体设施,减轻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的设备压力。二是改革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使教师从不合理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三是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为教师的工作进展解除后顾之忧。学校要实行民主化的行政管理,给予教师合理的教学科研自主权,为教师提供参加决策的机会[3]。
3建设好校园文化的几点建议
3.1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结合。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4。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应该始终把握这一原则,并在这原则指导下开展一些系列活动,诸如:组织党团基本知识竞赛,举办时事政治讲座,通过广泛的参与,进一步了解党史、了解国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精神,深人社会采访调查,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成果;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开展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请离休老同志作报告,坚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心,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和诚信教育,达到明是非,知荣辱,守诚信的目的,使校园文化建设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3.2发挥好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
在祖国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党和政府期望当代青年能够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一代、勤奋学习的一代,艰苦创业的一代和道德高尚的一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形势下,应强化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用先进人物的言行去激励学生的成长;要组织好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的行动,开展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义务服务;开展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
3.3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增智作用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为更好地配合这一中心工作的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培养学生学科学、爱专业的治学风气相结合。可以举行一些大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科目的大奖赛;开展大学生科技发明、科技创新、课程设计大奖赛;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举办一些专题辩论会;针对理工科学生知识面窄的状况,举办百科知识竞赛。这些活动都可以促进学风建设,扩大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3.4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娱乐作用
这是指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相结合。大学生若具备很高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水平,不但会使其仪表、气质、举止符合大学生行为准则,而且可以使他们增强对不良文化的抵抗力。为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应该因势利导,使大学生在娱乐活动中受到美的陶冶,按照美的基本规律进行美的创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策划各类艺术节活动;举办各类型、各层次的文艺演出;举办歌曲、小品、交谊舞比赛;服饰等讲座,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让大学生在娱乐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魏再勋.论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9).
[2]钟传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以人为本”[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王金生,王健,尹汝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
[4]陈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科学咨询,2007,(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