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现代校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精神----北京史家小学分校项红校长办学

时间:2015-12-20 16:31:22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拜读项红校长办学思想的有关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触动了我的思考,而且冲击着我的情感,常常令我难以平静。我突然感悟到:教育思想中的魂魄是教育精神。我所理解的教育精神,是指对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为实现育理想而进发的创新激情,坚韧不拨的意志,一往无

拜读项红校长办学思想的有关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触动了我的思考,而且冲击着我的情感,常常令我难以平静。我突然感悟到:教育思想中的魂魄是教育精神。我所理解的教育精神,是指对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为实现育理想而进发的创新激情,坚韧不拨的意志,一往无前的气概,面对诱惑的一身正气,以及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任何享誉世界的著名学校,都有着令人敬仰和让人永远怀念的崇高的教育精神。项红校长的教霄思想中蕴涵的那种拿命拼出来的有血有肉的教育精神,应当说,是在我们这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的校长最需要的思想营养。

一、教育思想的魂魄是教育精神

凸显“平民教育”情结的学校定位

项红校长对史家小学分校的定位,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可贵的教育精神。她明确提出“力争在3~5年内将学校建成为危房改造小区普通居民服务的一流学校”。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北京市的普通平民,为危房改造小区居民创办一所优质学校,从本质上说,就是创办优质的平民教育的学校。

2006年3月15时,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了平民教育问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教育。”对于项红对史家小学分校的定位,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她很谦虚务实,而应看见她心中装着老百姓,装着普通的平民!I中国的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对老百姓的真挚的爱,就谈不上是社会主义中国应有的学校教育。这种定位,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还是一份高尚的教育情义!

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拼搏精神

史家小学分校开办之初,项红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大门、没有电、没有水、没有椅子……应当说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她在连续3天一口饭不能吃的患病的情况下,率领教职工竭尽全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使学生拥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图书馆!她在心率高达每分钟150多次,需要停8次,才爬上5楼的情况下,坚持为教职工举办暑期培训班,她连续做了两个时的报告,之后又和组长们直接对话!她曾经3天睡眠不足6小时,结果3天里因为水肿,体重竟然增加了近10斤!足见她健康透支之大,她这是在向生命的极限挑战!

在项红的带领下,北京又多了一所全员拼命进行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学校。一方面,我深知。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功迫切需要这种精神;另一方面,我又很心疼项红和她带领的团队,默默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好学的精神,善学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从国外传进来的,项红学得用心,并内化成自已的话语体系,“学习与生命同行”口号的提出就是明证,她的好学精神经常赢得教育界诸多专家和杰出人才的敬重,这使她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时,能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校外教育资源库。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领导能否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努力将教帅队伍尽快地创建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培养大批“学而不厌”的教师,使他们通过学习适应教学内容更新的需要,并不断提高创新意识,达到“诲人不倦”的人生境界。项红正是以自已“学而不厌”的精神,感染了整个群体,形成了学校高雅的文化氛围。

深厚的人文底蕴宽厚的人格品质

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品好、学养高的校长。项红16岁进入史家胡同小学,在那所名校工作、生活了整整32年。怀着“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感恩的心,她称史家胡同小学的卓立校长为恩师,在《学习与生命同行》一书中,她一定要写上“难以割舍的‘史家情结’”。

她胸谍开阔,自信、大气,心中有数,这是她能够用“一扶”、“一推”和“一放”的办法培养教师和干部的重要原因,也是她能令人信服之处。她的人格修养业已成为凝聚学校群体的精神核心。

二、教育思想的价值体现在办学实践上

引领学校站到教育改革新的起跑线上

在社会和学校教育急剧变革的时期,所柏的学校都要面对变革的挑战,对“变革”的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关键。对校长们来说,首先要面对的考验是能否敏感而正确地把握变革的正确走向,积极而有效地将其转化成学校教育的成功实践。

史家小学分校创办之初,就本着让“三个小‘士豆’变成一个大‘苹果’”的思路进行合并,这就不是3所学校简单地相加,而是3所学校的重构,是结构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l+l+l>3的效果。合并之初,又有“高人”指点他们将“低起点、小步走,勤奋斗、大发展”的发展思路改为“高起点、勤奋斗、大发展”。由“低”改“高”,旨在提醒他们不要重复一般学校创建新校的老路子,引领学校站到我国教育改革新的起跑线上。


创新和发展是社会转型时期学校管理的灵魂。我国教育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有些还固化为教育的法规。但是,决定其成败的却是学校的实践能否成功。很多人喜欢用“贯彻上级指示”的字眼,来表述公立学校的管理行为。而实际上,在变革的时代、严格意义的“贯彻上级指示”,需要创新精神的支持,因为在“指示”、“法规”与学校实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落差,只有创新性地贯彻,进行成功的教育实践,才能落实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史家小学分校经验的宝贵之处正在于,当有些人对教育改革还不够理解,或者还犹豫不决的时候,他们已经勇敢地进行了各项重大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逐步转化成学校的办学思想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他们的贡献不在于提出了多少新鲜的概念,而在于把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初步转化为成功的教育实践,这种转化是十分艰苦的,但当前教育改革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类型的创新。

从潜能开发的视角将学校办成全员性的学习家园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管理名著的作者指出,不能简单地说人才就是资本,应该说适用的人才才是资本。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什么样的人才才是适用的人才呢?只有适应变化需要的人才能算适用的人才。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现今社会需要的是善于学习、特别是能够比他人更快地掌握最需要的知识的人,他们才是适用的人才,才是企业和学校发展的资源。这提醒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适用的人才往往不是现成的,他们很可能不是“显人才”,而是“潜人才”,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才能适用。

项红校长决心将史家分校办成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提出了“学习与生命同行”的响亮目号,这不仅突出了学习的重要牲,也彰显了对人、特别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珍视。她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她不仅重视人的“显能”,更重视人的“潜能”。“你有多大的潜力.就给你搭多大的台”。将学习型组织建立在全员、全程开发潜能的基础,这不仅为普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也为我们的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理念。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不仅需要观念的支持,更需要将认识转化成运作的机制。成功的经验是:“观念适度超前,观念与机制必须相互拉动”。项红校长创建学习型组织灼运作机制,简称“教、学、研、管一体化”,内容根丰富。学习型组织虽然是以校为本的,但是,史家小学分校建立的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将其融入丰厚的校外教育资源之中,使学习型组织迅速产生了令人欣喜的实效。教师们逐渐改变了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也变得和谐了。这意味着学习型组织使教师的生命不断增值,真正是“学习与生命同行”。

创建在集体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逐渐向我们走来,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成果明确指出:人的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创新力量的开发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并非易事,必须妥善解决基础教育统一性与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关系,必须在集体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集体教育的环境中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加强学生个体的选择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失为在集体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

史家小学分校开发的多元模块走班式的课程,既有学科课程也有综合课程还有研究性专门课程。其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之大,令人惊异。一共有5类22门课程,涉及34个教学班和近百位教师。此类校本课程的开设,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潜能,张扬个性和创造精神,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史家小学分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创设了在集体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种有效机制。其中“人格课”的开设,尤其使我感到兴奋,这意味着学校的道德教育开始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这是德育本质的回归,我们不仅需要“教书”,更应当“教人”。人格教育这个久违的概念,出现在史家小学分校的校本课程之中,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