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课程标准改革的思考

时间:2015-12-20 16:38:32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新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课改离不开多元文化的互动,如何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是课改的保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作业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 新世纪之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广大教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新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课改离不开多元文化的互动,如何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是课改的保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作业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

 新世纪之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是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课程的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对课改,我们中小学校和教师能做到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跟从,我们应以这场波及全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为契机,使我们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合符科学性,更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美术老师又处在教改前沿,理所当然也应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虽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尝到甘甜和辛酸,也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但始终坚信课程的改革一定能成功。以下是我在美术课程改革实践过程的体会,无非抛砖引玉而已。若有不当之处,诚恳祈求大家指正。

 一、教育创新是时代的呼唤

 首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进程;美术基础课程标准的改革,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美术新课程标准也已在全国许多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并得到学校师生的认可,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其次,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显示教育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同志在北大师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论述了教育创新是指对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作整体性、深刻而重大的变革,旨在使教育在新的时代产生质的飞跃;是一场伟大的活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失当会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因此,教育创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课改离不开多元文化的互动

 信息时代,各学科间的渗透越来强烈,相互交叉,学科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开展课程改革中要提倡人文、社会科学的互动交流,学习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视角,概念与方法,不断开拓新的教育课改路子,并把它们整合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教师要善于借鉴和吸纳中外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与经验,借鉴和吸纳当今各国的先进教育经验,特别能够和一线教师进行互动性交流,在研究中相互学习,不断学习,同时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树立教师的终身教育观,为学生树立典范。教育的创新是以教育研究为主导,在创新实践中发挥创新的精神激活教育研究活动,各级教育科研部分与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术、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之间互动及相互生成的纽带和中介作用,能够准确捕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够捕捉和抓注最重要的课题,并通过一定的超前性的调查,实证与分析研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合理的课程结构是课改的核心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出现了教育水平极不平衡的现实,在课改中要适应当地教育状况,准确把握纲要精神,义务教育要面向学生,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的界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保证必修课程前提下,使课程结构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全面提高学习的学科素养,培养正确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突出学生的发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规划课程,促使学生智能得到拓展,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四、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是课改的保证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与结果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强调了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位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进行评价,目的在于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是为了”如在优秀课的评中,比尽管一定程度上对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若用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的教育观来分析,难免发现其中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表演化,评委们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样”演”,忽略了学生是怎样”学”;区别教师的优劣的标准在于优质课的讲课能力,导致教师备课能力投入到准备”表演”上,缺乏在课堂上与学生如何交流、思考,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评优活动除了听一节课之外,还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评估。课堂以外的评价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①教师所带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知识的能力、习惯的养成等等。②教师对促进学生成长所做的工作,如给学生的评语、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等等。③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价、如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参与共事能力、教学研究成果、自制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付出的劳动,所取得的成绩才最具说服力。

 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何改变学习方式,大家都知道,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虽然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并不是的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如何改变目前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教师都进行了一些努力,探索学习的新方式,也确实出现了许多好的学习形式。如参与社区活动、走进图书馆、美术馆、网络教育;全方位接受教育,这些形式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提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说明取得的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

 六、减轻学生作业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确立正确的作业观,传统的教育过程是把作业作为巩固、运用和检查,评比知识的一个教学环节,造成讲与练,学与用的脱节。现代的教学观,作业是师生的互动,作业不是惩罚、控制和鉴别学生的手段,而应是学生重要的发展方式,作业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已经就要不要家庭作业,作业的效果,作业的类型展开了实证研究。新中国建国后,历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讨论,作业问题都是一个焦点;由于我们缺乏科学指导,很难跳出随意增减的情绪化做法,因此对作业的科学研究,应重点探明作业的性质、特别、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具有不同年纪、性别、不同的家庭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不同效果;起作用的条件,如教师的指导方式、课程、教材的特点等;作业现应从单一的着眼于巩固知识的机械训练向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和完成能力的实践性作业转变;其次,关注学生的经验,从学生出发教师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关注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总而言之,基础教育过程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在人类和社会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21世纪教育应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能力。我们今天所开展的基础课程改革所做的努力与奋斗必将化作明天中国教师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辉煌。

 参考文献:

 钟源泉等主编《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司编写《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