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最佳学习 教改至境 独具特色

时间:2015-12-20 16:42:00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教兴国和教育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潮。学校的地位提高了,教师的地位提高了,校长的地位提高了。时代的衍进和社会的发展,在每个校长面前都提出了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如何做21世纪创新型的校长?必须看到,校长职业、职务具有多层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教兴国和教育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潮。学校的地位提高了,教师的地位提高了,校长的地位提高了。时代的衍进和社会的发展,在每个校长面前都提出了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如何做21世纪创新型的校长?必须看到,校长职业、职务具有多层蕴含和重要价值。校长是学校“行政首脑”和法人代表,是师表的师表即“双重师表”,是教改的先行者、带头人和实践家,是学校的创业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校长自我角色,才能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
 学习革命:山外青山楼外楼
  现代教育学和学习学十分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既是从智力品格的视角而讲的,也是从心理品格的视角而讲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工作在学校的每个校长都在学习,但并不是每个校长都会学习。所谓会学习,就是不仅能够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学习的蕴意、价值和重要品位,而且能够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社会要求两个辩证统一的层面上,科学地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按照知识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进行自觉的、有效的、创造性的学习。
  美国作家珍尼特与新西兰作家戈登合写一部世界闻名的著作《学习的革命》。这部书的精髓和核心是什么?所谓学习的革命,就是学习思想、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的革命。“山外青山楼外楼”,读书学习有如迈入自然景观,千景万致,丽色连绵,学之不尽,岂能遍观?最佳学习方式,就是览“山外之山”,赏“楼外之楼”。循序渐进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选择式和跨越式才能实现“学习的革命”。
  所谓选择式,即变“开卷有益”为“有益开卷”,要选择重点、精要、精华的书刊学习。学术界和教育界倡导的读“名著”,即属此列。古往今来,著作如山似海,读“名著”就是一种选择。名著学术品位高,文化科技含量大,社会影响深远,具有长久稳定的权威性。阅读名著应形成三种意识:一是经典意识,真正树立经典的理念和价值观,形成阅读经典的渴求内需,提高阅读的自主性和坚持性。二是批判意识,形成多思求异的思维品格,特别是对古代的中外作品,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历史环境看到作品的精华和局限,要善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能够读进书去,又能读出书来,能够将自我融入大师作品境界之中,又能把大师作品营养汲取到自我知识框架中来。三是当代意识,即不能把名著仅仅理解为中外古代作品,要拓展阅读名著的视野,优化选择的配置组合,应着意优选当代的精品佳作,从中聆听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澎湃激荡之声,感受生活周围“当代人”的创新开拓力量。
  所谓跨越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选择。它不是全面铺开,不是从头到尾,按章按节依序学习,而是按照“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的原则,打破知识的历史序列、发展层次和既定结构,跨越某些知识产生与完善的若干阶段,改变循序渐进的学习常规惯例,进行学科、范围、书目、内容的优化选择,学习最新、最近的书刊。特别是从提高现代理论水平和掌握最新文化信息角度考虑,坚持选读当代优秀报刊更为重要。中外教育史证明,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一种新的教育实验,一种新的教育理论著作,在形成宏篇巨制的理论和复合结构之前,对其基本精神、理论精髓、思想核心,总是可以而且必然会采取概括的形式和精华提要的方法,来加以表达和提示的,这就是在报刊上发表的各类论文。就科学理论发展规律而言,一般总是论文在前,著作在后。论文的优势是简洁、集中、精粹,信息传递敏捷,在电脑普及与联网的今天尤为如此。特别是那些有质量、有影响、有权威的报刊发表的文章就更富于超前性和创新性。可以说,当前属于学术和理论前沿性的研究,属于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多半都见之于重要报刊。
  在形成现代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校长还要建构博览精读的知识体系:一是要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新成果,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重要论述,形成校长实施教育创新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二是要学习当代教学论,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创新教学论,掌握“教育学——人学”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本质,真正有效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要学习当代的教育心理学和思维科学,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规律,提高课改和教学的水平;四是学习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管理学,增强办学、改革、建设、管理、创新的力度。在博览的同时,还要在精读上潜心用力、深下苦功。特别是要认真读一、二本教育科学名著,精读当代国家级名刊、名报、名文,做到精悟通悉、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在学习过程中,校长要善于把学习理论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一是发展理论思维,形成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广阔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灵活性的品格,具有对教改实践进行理论概括、思想升华、认识飞跃和综合研究的能力。二是把理论学习与科研结合起来。科研是校长的liao@①望台、探宝机和加油机,是提高校长素质的动力源泉和现实途径。校长指导科研,要形成“理论学习——科研先导——全员参与——共识互动”的机制,要实现科研的经常化,制度化和内化,把科研不仅形成常规制度,而且还内化为校长、教师、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品格修养,内化为校长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并且实现“教研室——学科研究会——项目、课题、成果——现代教育技术”多种因素的整合架构和综合效应。
    坚持教改:无限风光在险峰
  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是百年大计、千秋大业,是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它有如攀登壮美峻拔的山峰。不同的精神状态,会有不同的结果,这里有“下、中、上”三境:第一种,对创新改革追时髦,赶热浪,浅尝辄止,搞了一阵子,只能在山脚上徘徊观望,这是“下境”;第二种,进行了一段倾心用力的攀登,有所探索和发现,曾经辉煌过,但可惜虎心蛇尾、半途而废,只是到了半山腰,还领略不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景绝致,这是“中境”;第三种,只有多少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达到光辉的峰顶,创造登高望远、极目天下的境界,这是“上境”。校长指导教改创新,只有弃之“下境”,力避“中境”,争攀“上境”,才能真正实现“创名校”、“创一流”的远大目标。那么,校长如何奔赴“上境”呢?
  第一,校长要有创新的视野,以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重要指示为指针,形成教改创新的宏观思路和战略眼光。比如,从理念更新上,能从国际竞争、综合国力、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教育及创新的重要意义;能从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层面,认识教育发展的动力和趋势;能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认识教育改革的时代精神与时代内容;能从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认识教育的目的宗旨;能从遵循教学规律、学习规律、思维规律的角度认识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如此等等,从而提高校长实施教育创新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第二,校长在改革大潮面前,要做到不失改革的良好契机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就要具有科学预测和正确决策的能力。所谓科学预测,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特点规律,在理论思维的观照下,进行科学调查和综合研究,进行经验总结、理性判断、逻辑推理、优化选择的过程;所谓正确决策,就是经过科学预测而制定的方针、策略、措施和步骤。科学预测和正确决策包括三层蕴含:一是预见趋势,超前发展。对教育发展中尚处在萌芽和端倪状态的新思想、新实验、新举措,诸如构建品牌特色学校,建立“传美”教育网络,发展多媒体的校园文化,实施名师工程,架构“主体——主导”课堂教学模式,尝试研究式学习,编写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学农——学工——学军”一条龙式的综合社会实践基地,等等,能够凭着敏锐感受和直觉预见,凭着“敢为天下先”的教改胆识和竞争意识,迅速地、最早地做出自己的发现和判断,走在大多数人们的前面,不失时机地采取行动措施,实现学校超前发展和创新开拓。二是优化选择,创造组合。预测与决策的主旨在实施创新。校长只有经过鉴别、对比、分析、研究和选择,才能使科学预测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才能正确处理“取”与“舍”、“学”与“创”的辩证关系,从而真正发挥科学预测的创新效应;而只有汲取营养,吸纳精华,为我所用,重新组合,才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出新路。三是见微知着,防患未然。校长的创新视野,应当敏锐地洞察教育发展的整体和它的各个侧面,包括主导的正面发展趋势和非主导的负面发展弊端。负面弊端不加解决,会干扰甚至破坏正面主导的创新形势。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一些弊端现象,诸如社会上卡拉OK厅和电脑网吧黄色文化对学生产生的腐蚀现象,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非法“办班”、“补课”对学生的变相“加负”,等等,校长对此应有敏锐的洞察和及早的发现,配合社会有关部门采取相应得力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错误和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不使其滋长生害,这从另一个工作侧面也表现了校长的视野开阔度和预见决策能力。
  第三,校长要增强教改活力和综合效应,必须善于总结本校的教改经验。具有普遍性的一个现象,就是有些学校教改“后劲”不足,曾经蓬蓬勃勃搞起来了,也很有亮色;但时间不久,就停顿了,卡壳了,难以实现深化和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校长缺乏理论思维品格,不善于对本校教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缺乏对教改实践大量材料即数据、事例、典型、经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功夫,以至不能做到正确的坚持,错误的纠正,不足的补充,薄弱的丰富。而校长具有理论思维和科研探索的能力,就能对本校教改实践进行综合研究,分清是与非,得与失,真与伪,进与退,把成功经验转化为优化组合,把教改实践形态转化为理论形态,使本校的教改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轨道,循环往复,步步推进,在纵度和广度上展开空间辐射,取得深层次发展和新领域开拓。这里要指出的,加强对教改的理论总结和形成崭新的教改理论,实现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在普教界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应当说,目前不乏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新探索、新实验和新经验,而缺乏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成功实践的理论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新理论。一些报刊和出版部门,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名之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文章和著作,其中优秀著述鲜见,多数是新瓶旧酒,花样翻新。或是机械照搬西方现代派的学说,或是从传统哲学、思维科学、心理学上套用概念,点染成章,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并不联系素质教育和课改实践。校长们看了这类著述、“名词”、“概念”,“规律”一大堆,但究竟怎么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不得要领。校长总结本校经验,要切记此弊。凡事要从实际出发,理论的真谛和功效全在于对本校教改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创新发现。
    创新特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在教改中创新,在创新中教改。创新与教改,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步前行,这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深化和发展的过程。教改创新的重要品格有三:一是原创,即要独出心裁,自成格局,而不是照抄照搬,跟在别人后面走;二是层次,要涵纳新信息、新举措、新成果,最好教改超前,至少是教改同步,与时俱进。三是特色,不论是原创,还是同步,经过探索和实验,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改特色。
  现在有些教改经验文章,十分重视特色的报道,但读文至终,也没看出它们形成的特色之所在。我们认为,不能因为学校搞了几次学农、学军活动,就说形成了办学的综合社会实践的特色;不能因为学校成立了理化课外研究小组,就说形成了办学的科技特色;不能因为学校开展了社会文明服务,就说形成了办学传统美德教育特色;不能因为学校开展了一些科研活动,教师们发表了一些文章,就说形成了办学的科研特色;也不能因为组织学生开展了文体活动,编演节目并得了奖,就说形成了办学的美育特色;等等。因为这些活动,这些举措,这些教育,其他学校也在搞,怎么能说是你学校的特色呢?如果这样认识特色问题,岂不是所有学校都具有了这些特色,这还能够成为特色吗?
  毛泽东有两句有名的诗:“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讲教改特在何处?色为何色?也就是说,你校在开展一些活动、项目、教育时,形成了什么自己的独特认识和独特发现,具有什么自已经验的个性、特点和风络,并且通过自己的机制、模式、方法、内容把它们表现出来,这才是你校的教改特色。可见,教改特色,是别具一格的境界,是独特的教改景观,是审美的、高层次的创造,是一种鲜明的、既有发展而又相对稳定的个性。特色反映教改的特点规律,并且在长期教改实践中形成内容包蕴和外在形式的积淀。国内名师李元昌提出的“小作文——大作文”、“小课本——大课本”、“小课堂——大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开展的在农村“做小先生”、“找能人”活动,是他农村大语文改革的原创,这才是真正的特色。
  如何形成学校创新特色?
  第一,校长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特色,是学校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一,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是动态与非动态的统一。其中人的主体因素占决定地位,学校特色是由领导、师生共同创造的。调动人的因素,校长首先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指导、发现、培植、推广教改特色上下功夫。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要真正使学生成为教改特色的主创者、实践者,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各个侧面呈现教改特色的创造魅力和诗意光彩。三是要充分调动教师在形成创新特色中的热情、潜力和聪明才智,要把深化教改、形成特色与实施“名师工程”结合起来。什么是名师?名师是为人师表的楷模,教学作课的典范,科研教改的代表,培养学生成才的园丁;名师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经验型向科研型、教书匠型向学科专家型的三个转化。名师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名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普教界存在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越是名校,名师越多,教学个性风格越丰富多彩,创新特色越斑斓绚丽。名师是教学新风的氤氲蔚成者,是教改创新特色变幻多姿的亮丽视窗。校长加大名师工程的力度,加大名师的群体效应,必使教改创新特色呈现红霞满天的景观。
  第二,创新特色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选择、生长、磨砺、积累、优化沉淀的过程,“十年磨一剑”,这绝非一夕之功,不能有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倾向,更不能寄希望所谓的“速成”。只有坚持实验和持续发展,教改创新特色之花才能争奇斗妍,春满校园。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目加僚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