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美术教学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探索
时间:2015-12-20 16:48:02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学院美术教学中现实主义风格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对现实主义的教学只触及一些皮毛,真正的思想精髓却涉猎不深。学生在表面的描摹中疲于奔命,练得一手好技法却脑子空空。无论学生师从哪种风格我们都应有一个内容全面详实的教学
[摘要]学院美术教学中现实主义风格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对现实主义的教学只触及一些皮毛,真正的思想精髓却涉猎不深。学生在表面的描摹中疲于奔命,练得一手好技法却脑子空空。无论学生师从哪种风格我们都应有一个内容全面详实的教学方案。避免不负责任的简单化处理。
[关键词]美术教学 现实主义 精神意识
现实主义在学院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由来已久,从解放前的鲁艺,到解放后的各高校,无不遵循着这一创作路线,也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美术作品,蒋兆和、徐悲鸿、古元、王式廓、罗工柳、董希文等等,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紧跟历史的潮流,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的脉搏共振。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大可能地诠释了现实主义的主题。
然而,目前在院校美术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却正在渐渐失去这种犀利的创作精神。
诚然各美术院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内容丰富,信息量也空前的增多,各种技巧,各种手段也都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的毕业作品却总像大棚种植的蔬菜一样,花里胡哨却营养不良。笔者认为这些学生的作品之所以会如此的空洞贫乏、脱离生活没有生命力,与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解读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它的产生与法国十九世纪30至40年代冷静务实的社会风尚是离不开的,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实证主义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的。它是一场进步的思想运动,是对装腔作势的古典主义和无病呻吟的浪漫主义的严厉批判,从他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从骨子里带着强烈的战斗性。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就把现实主义理解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逆动,它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实中刻画,并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并总是站在劳动人民一边,鞭笞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是社会进步力量的喉舌,是劳动人民的吹鼓手。
现实主义一经产生,迅速波及整个欧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思想洪流,其意义远在单纯的绘画意义之上。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关注大师们的造型语言,色彩规律,那真的太过于肤浅了。谈到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学院美术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出有着高超美术技巧的高才生,更应该培养出有着社会责任感的真正艺术家。我们的教学应启发学生去思考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应该如何去思考以及怎样去表现。
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技巧是一幅画面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因素,他为整个画面增光添彩,不能想象如果没有高超的技法作为铺垫,那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作品会是些什么样子。任何形式的艺术体裁都离不开技巧的高超。比如文学作品需要通顺流畅的语言,工整的对仗,华丽的辞藻等,这样大师们在表达他们的思想的时候才不至于流于空洞的说教,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深邃的思想的同时领略到民族语言的魅力。《论语·雍也》中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互不可缺,相得益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一位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士都懂得这句话传递出来的深层含义。它概括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历史上任何优秀作品的产生无一不是作者从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进行了千锤百炼之后的结晶。这些作品无一不是来自人间的真情实感。
1.加强意识培养
学生应首先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作用以及意义,首先是一种观念和认识方法的训练,并且认识到这种观念和认识是在以后的各科学习中所能发挥的基本作用,而后是探索多种表现方法进行处理的可能性。所以在教学中把意识的培养当作重点来抓,使学生们尽快树立起正确的认识方法,并在正确的认识方法指导下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尝试。传统的基础造型训练只是林林总总的各种基础中的一种,造型训练还有其他好多的方面。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就提的不够。这就极易给学生造成误导,认为描摹就是终极意义,学生麻木地描摹着物象而毫无艺术创意,这应该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失误。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造型的多条路径及多种可能性,扩展思维。
2.法无定法,自由探索
为了让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造型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以摆脱长期的习惯形成的无法摆脱的束缚。
还是以素描表现为例。从改变传统工具使用开始。如传统的铅笔工具。它的表现力丰富,可以将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表现,这也是初学者容易走入琐碎的细节,忽略整体的原因之一。我们不妨毅然决然地抛弃铅笔,从更能体现素描终极含义的工具入手。比如毛笔,用它作画作者能够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构图,黑白灰的安排,节奏的把握和控制上面来,同时它能够画出由厚到薄的线条,用稀释的墨水画出大块淡彩效果,用干笔擦出些笔触,从而丰富了这种技巧。西方很多现代的大师都喜欢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毛笔,画面上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线条,层次分明,语言丰富,而且形式统一,出发点明确,充分地展现了对比统一的整体关系,即使没有细节刻画,但是传递出作者观察的敏锐和观念表达的准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崇高的精神
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大量的阅读是有帮助的,从纵向了解美术发展过程中众多流派的风格特点,从横向了解其他门类学科的丰富知识内容。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广泛而且全面的知识,以及高尚的心灵。在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面前,我们不仅对他高超的技法感到折服,更为他们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感到汗颜。像达芬奇,他的作品打动我们的仅仅就是他高超的技法吗?透过那迷人的微笑,你是否还能感受到达芬奇像一个真正的战士一样向着中世纪的封建教会闭塞、愚昧、保守、灭绝人性的精神统治发起的进攻。他所使用的不是大刀长矛,而是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蒙娜丽莎用她自信的、骄傲的、人性的微笑给了封建教会一记响亮的耳光。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等这些人哪一位不是战斗在反封建的第一线上的勇猛的斗士呢?!所以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是能画的一手好画,同时还是一位学者、思想家、哲学家,乃至于一位战士。也许我们对大师们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时还难望其项背,但像大师们那样具有认真严谨的态度,不断修养自己高尚的品格是能够做到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具备了成为一位艺术家的基本素质。
所以作为学院教育工作者,责任是重大的,我们所面对的这一群学生,他们的将来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作为人师者,成教化,助人伦,我们都要有负责任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刘叔成等着.《美学基本原理》(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程至着.《绘画.美学.禅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3〕王大根着.《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