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用建构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

时间:2015-12-20 16:48:19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学习科学,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要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用建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本文论述了用“意义建构”来开展科学教学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意义建构;科学学习;学习能力 学好科学,不但要具备良好

摘要:学习科学,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要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用建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本文论述了用“意义建构”来开展科学教学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意义建构;科学学习;学习能力

  学好科学,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要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每个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节中的四大要素。简单的理解、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笔者认为用“意义建构” 来教学的四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引导学生用“意义建构”来认真阅读教科书
  教科书是学习新知识的依据,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重点内容要精读,通过学习教科书,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1.用“意义建构”来把握要领,挖掘内涵
  对科学概念必须细致的逐字逐句的阅读其定义,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这是掌握科学概念的主要环节。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七年级学生要形成“机械运动”这个概念,就要把有关机械运动这类现象,如人走路、乌龟在地面上爬、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在空中飞等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共性,直到思考总结出科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一结论。这样就可以说已经理解了机械运动的内涵,而机械运动的外延,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地面物体的运动等在内。
  2.用“意义建构”来联系实际,拓宽视野
  只有真正读懂教科书,才能深刻理解,应用时挥洒自如。例如:七年级(浙教版)教科书《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节中讲到:“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阅读这一段后,我们可以将它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联系起来,如:晒衣服时,将衣服放在太阳下、通风处,并将衣服摊开,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把酒精盛在密闭的瓶子里,并置于阴凉处,是为了减小酒精蒸发。这样就可以使教科书更加翔实、具体,既拓宽了知识视野,又强化了理解和应用。
  3.用“意义建构”来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科学知识相互联系紧密,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新知识必须靠旧知识来理解。例如:九年级科学教科书(沪科版)第十三章《了解电路》、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内容一步紧扣一步,前后照应。只有前后联系,逐步深化,才能复习旧知、建立新知,达到融会贯通。
  二、用“意义建构”来巧妙记忆
  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前提,科学的知识点多,采用合适的方法可提高记忆的效率。
  1.用“意义建构”来重复记忆
  茅以升教授曾经说过:“重复记忆是诀窍”,预习——听课——回顾——作业——复习——测试,这种知识的重复记忆就是记忆的诀窍。
  2.用“意义建构”来口诀记忆
  “口诀、顺口溜”简单易懂,饶有趣味,如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可编成口诀:“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以及“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须记忆,镊夹砝码须心细,加减对应盘高低”;又如:电流计的使用规则其顺口溜是:“二要、二不、两看清”。“二要”指的是要串联使用,电流要“十”入“一”出;“二不”指的是被测电流不能超过最大量程,不能把电流表直接和电源两极相连接。“两看清”指的是看清电流所用量程,看清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例如画电路图的要求:元件分布要均匀;位置安排要适当。导线竖直横要平;矩
形棱角要分明。
  又如:学习月相、月食、日食时,可用“上西天、下东海”来理解记忆。学习月相时上指上半月,上半夜,西天指月面凸向西面,下东海,下指下半月,下半夜,东海指月面凸向东面。
  学习日食、月食时“上西天、下东海”, 上指高或远的太阳,西天指西边先食掉;下指低或近的月亮,东海指东边先食掉。
  3.用“意义建构”来对比记忆
  科学知识点多,易混淆的知识点也多,许多概念中的知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对比、比较其异同,认识其本质,这也是增强记忆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对比,容易剥去伪装,认清其实质,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差生掌握新知识。如在学习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时,利用表格将它们的异同点进行对比,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4.用“意义建构”来系统归纳记忆
  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体系进行分类排行,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在基础学习阶段,有意识地做好每一章节的归纳小结。在总复习阶段,还应对已学知识进行正向、逆向、横向的联系、归纳,使知识条理网络化、系统化、立体化。例如,在学完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后,可归纳如下框架结构:

  三、巧妙用“意义建构”来促进思考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和理解知识就是将所接受的信息经过人脑的加工编码,使之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鲁班上山伐木被丝茅草划破皮肉,回去冷静沉思,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子。达芬奇受到蝙蝠飞行启发而发明了扑翼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和其他事物一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普遍联系的,要掌握它,必须勤于思考,认真研究。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科学试题,不难发现,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善于用“意义建构”来深化练习
  1.学习科学,做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课后练习和作业,目的就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及时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不能搞“题海战术”,特别是在总复习阶段,许多教师热衷于搞“题海”,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解题匆匆,就题论题,食而不化,筋疲力尽,结果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重视解题数量,忽视解题后的再思考和再反思,忽视解题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做错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地想一想。
  2.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习题情境”。许多学生不愿意好好地研读题目,做题目存在一种心态,希望一看到题目,甚至只看到题目开头的几个字,就能不假思索地说出答案。一道科学习题总有他的科学情境,例如一辆火车在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 这句话中蕴含了研究对象是“一辆火车”,科学量是“速度10米/秒”, 运动状况是“匀速运动”。情境简单,学生能轻松解决,但随着科学习题难度的增加,会有学生读不懂题目,无法准确地进入题目所呈现的科学情境,从而乱解题。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建构科学情境的能力,这也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途径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1)通过对学生读题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建构“情境”能力
  读题是为了搞清题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把题目中非科学学科的语言翻译成科学学科的语言,即学科通用的术语。
  能找出题目中涉及的科学概念、科学量、科学条件、科学过程、科学关系,到底是哪一个物体的质量,哪一个物体的体积,哪一个物体的速度,并能把整个问题用科学的语言简洁地、准确地复述。解题能力强的学生,这一点就做得很好,解题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特别对那些学生感到稍有困难的题目的求解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读题,当读到题目中的科学量或过程概念时,要求学生马上翻译成科学语言,并在题目上做好标记。
  (2)培养学生作图标记的习惯,帮助学生提升建构“情境”能力
  为了进一步理清问题所给的科学状态、科学过程、科学情景,需要作图并标记。把所研读的问题的科学含义用草图和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国外把这个草图叫做脑图,就是把了解的、有用的信息用图和符号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以便于分析、整理,揭示其中蕴含的关系,这是人们常用的有利于分析思考的方法,这样容易激发出创造的灵感:这种方法的训练应该从学生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实施,但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已经让学生把这些基本功丢掉了。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图示方式,只要自己看懂就行,但是每个学生都要养成利用图示分析问题的习惯,一个图,一个表,都是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发现求解线索。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探究及科学实验能力要求的列表中,“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式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这些条目都与图标手段的应用有关。画图标记这点一定要做好,如果学生养成了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所谓的科学难题,都能在画图标记的过程中突然顿悟、打通思路。
  上述用“意义建构”教学的四种方法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用建构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对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生动活泼、宽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我们教学应该追求的远大目标,也是社会对教学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世利.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Abstract: Learning science requires not only possess good learning attitude and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 but also 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s. The constructive idea is helpfu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ce learning abi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four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science teaching with “mean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meaning construction; science learning; learning ability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