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

时间:2015-12-20 16:48:35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技术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技术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主阵地,便是信息技术课课堂。
  一、以往传统教学模式
  ⒈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阵地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也日益突现出来,尤其是对于处于认知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这显然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更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的重担。
  ⒉近年来出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相应的教学理论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四要素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认知工具。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因而也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这种模式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由于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人一机进行交互活动的,对学生身心的健全成长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效应。还有一个更为实际的问题,就是它与目前占统治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是截然相背的,那么,要建立这种新的模式,就必然要将旧的模式推倒,另起炉灶。这势必会使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整体性的大变化,是不现实的。
  以上两种模式的理论依据,北师大的何克杭教授曾在《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一文中作过精辟论述,并概括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是以学主为中 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双主教学模式
  如前所述,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与不足。简单地将以上模式单一运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之中,是很难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如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或可相得益彰。
  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一种现代化教育媒体,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教学,既可进行集体协作式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能给学生明确的教学目的、鲜明的教学目标、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它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的多维呈现和变化,能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发现探索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创造性地学习。
  从我国教育现状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结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在基本保留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这是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将传统教学模式扬弃和彻底改造。
  外因与内因的成熟发展,要建构这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可能。我们将其称之为“双主”教学模式。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应用“双主”教学模式的探索
  近年来,我校在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构建“双主”教学模式,开发学生认知潜能的应用研究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下面我们以冀教版小学课本”《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画图'”的教学实例,谈谈我们的教学体会。
【教学对象】小学生 。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NOVELL局域网以上配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Windows画图板“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并结合“复制”和“粘贴”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组合创作。
当“双主”教学模式总框架确立之后,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环境的需要去建构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子模式,这是“双主”教学模式应用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最中心环节。
这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关键要素,模式的操作就是教师利用媒体将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架,并不断通过认知主体学习过程中反馈回的信息加以适当调控,从而保证教与学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示范操作,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利用同步广播方式(可选用“黑马多媒体教室”系统),将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屏幕,飘扬的五星红旗、奥运会五环旗、七彩彩虹、奔驰的汽车、集装箱码头等情景,使学生重新认识日常生活中含有相似或相同图案的物体。教师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及时引导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希望自已也能画出这些生活中的物体。
当然,教师要分析教材,认真设计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资源(包括自行开发计算机课件),使用合适的教学软件,适时应用于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任务驱动、引导认知。
通过以上操作演示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让学生打开画图窗口,要学生去画汽车轮、奥运五环旗等,并让学生自已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样大小的车轮或是奥运五环呢?
这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象汽车轮胎、奥运五环旗等,含多个相似或相同图案的,可采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来实现。
接下来,教师广播示范“复制和粘贴”的步骤:
  ⒈画出小单元(如一只轮胎) 。
  ⒉用选取工具选定此小单元
 


⒊单击“编辑”菜单中“复制”(将此小单元复制于“剪贴板” 上,可将“剪贴板”打开给学生看)
  ⒋单击“编辑”菜单中“粘贴”,将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出来。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较好地理解 “复制”和“粘贴”的概念,并能较快地掌握“复制”、“粘贴”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的概念、原理和语言的格式用法等比较抽象,我们可借助一些通俗简单,贴近生动的例子来讲述这些枯燥的计算机知识,也可采取类比和对照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加深理解这些抽象概念,其目的在于突出相关的知识点、作用和地位。
  这一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吃透教材,把握好当节课的目的和内容,能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化。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上机练习,要求学生训练的任务越具体、明确越好。使学生较好地实现既定的认知目标。显然,认知主体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能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是我们的初衷。
  三设置情景,培养能力
  由于计算机逻辑性强的特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时,有时仅一个字符的错误,就有可能使学习者陷于困境,重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十分必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的错误,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既全面又细致的观察屏幕提示,使学生能较好的辨别计算机应用中语句之间微小变化。
在讲解“复制与粘贴”的时候,老师重点是强调“复制与粘贴”的关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其操作方法,但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忘了进行对复制对象进行选取这一前提步骤。老师可以在演示的过程当中,有意地 “忘”了选取操作,或未进行正确的选取,设置出一个非意料之中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会没有复制出图象或只复制出其中一部分(不完整)或复制出的是上一个复制内容等等,通过比较观察,学生便能较容易地发现复制前的“选取”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是决定最终“粘贴”结果的重要环节。
“复制”与“粘贴”的概念及其正确操作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可设计一些学习软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重点、化解难点。
  (四)分类指导,发展个性
以往的教学中为了使课堂得以顺利进行,通常只关注好学生,如果要有针对性地辅导差生,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可以这样讲,采取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存在着无法克服忽略差生的缺点。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我们能坚持做到重点辅导差生的原则。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们从指导画简单相同图案的组合体(如奥运五环旗)入手,然后让学生运用“复制”、“粘贴”基本操作,在教师准备的图片库中,指导他们去拼一些简单的图案,肯定他们的成功,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感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视其实际情况,或进行兴趣上的引导,激发求知欲;或适当降低要求,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自信心;或多加督促,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和恒心。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将已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让他们去画七彩彩虹、五星红旗,还可指导他们去画“节日挂在门前的一串串鞭炮装饰品”使他们能掌握“翻转”等其它知识。课堂上这部分同学有的能熟练地利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画一条七彩彩虹,有的还能利用基本图形的组合,画出“我的文具盒”、“宇宙中的星球”“节日挂在门前的一串串鞭炮装饰品”等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来。
  在画笔的学习中,由于我们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支架,做到了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环境,从而保证了学生园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分类指导,发展个性,是该模式操作重要环节,也是计算机课程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可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不同,学习者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将有所不同,主体的能动作用也有所差异。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分层次,加强分类指导,促使各类学生在上机练习中动手动脑。对于能力强、主动型的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要求他们在操作中不骄不躁,认真细致,鼓励有所创见。有条件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上机操作机会,对于被动型学生则要具体指导他们上机练习,给予更多鼓励,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上机动手能力的提高。

  该教学模式要区别于其它教学模式特点在于:
  ⒈选用必要的计算机课件(包括自行制作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呈现和交互方式,创设构建知识的氛围。
  ⒉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无法克服差生的缺点,也避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学,由于人—机交互缺乏情感交流对学习对象思想和心理健全成长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⒊由于教师适时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支架,保证了认知主体在课堂中的实践时间,让不同的学习对象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能生动活泼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求知。
  4.利用计算机自身的优势,保证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空间上、功能上有序的运作,使计算机课程教学步入整体优化的轨道。
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为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模式的操作可一改过去那种“先理论,后上机”、人灌+机灌的教法,计算机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可以这样讲,“双主”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不仅仅是教师的直接传授,而还可以是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者)的交流合作以及与本人所进行的一系列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取的。实践证明:“双主”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