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论对素质教育的一种理解

时间:2015-12-20 16:54:32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育;素质教育;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论文摘要:传统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培养和塑造的人才平面化、单一化,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现代素质教育“以人为中心”,通过锻炼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要想实施和完善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育;素质教育;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论文摘要:传统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培养和塑造的人才平面化、单一化,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现代素质教育“以人为中心”,通过锻炼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要想实施和完善素质教育,培养出新型的“现代人”,必须实现从传统教育的“以知识为中心”向现代教育的“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在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竞争中,教育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为此,我国政府及时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强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贯彻这一战略的基本措施,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但在对素质教育实质内涵的理解中,人们还存在着一些模糊和片面认识。对此,本文就这一问题再加以阐释,以求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传统教育的实质:以“知识”为中心
  要想真正理解素质教育,必须首先弄清传统教育的实质。我们可能都自觉到了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但却未必能在最本质上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的“症结”所在。实际上,传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式”教育。
  教育都要传授知识,这是没有疑问的。但传统教育把知识当成现成的、给定的“绝对真理”和“标准答案”,认为学生一旦熟记,就可以在未来人生中当作“万能武器”来应对各种事情。这样,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造成了教师课堂讲知识(书本),学生课下背知识,考试再考知识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传统的传统教育。在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教师围绕知识转,学生围绕教师(知识)转,教师成了“教知识的”,学生成了“学知识的”,不是“知识为人服务”,而是“人为知识服务”实质上,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知识”的“奴隶”,一起围绕着“知识”转,教学成了死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一遍遍重复,教师自己变成了知识的“转述器”,把学生教成了知识的“储存器”。而所教、所学的知识由于内容过于陈旧,离时代越来越远,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学就成了空洞的说教。这样的传统教育,教师由于受知识(书本)限制,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而学生也由于受知识(考试考知识)的制约,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激发不出来,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个性发展都得不到培养和锻炼;教学过程成了单一的“教师—知识—学生”的直线传承,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从而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大都是用知识“组装”出来的“千孔一面”的“机器”,成了缺乏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平面化的“单向度的人”。
  由此可见,“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认知过程,忽视感受、体验过程;重视单向传递,忽视双向交流;重视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重视被动接受,忽视主动创新;重视科学知识,忽视人文修养;重视共性发展,忽视个性塑造。一句话,传统教育重视知识,忽视人。正是这样,它直接导致了我们改革传统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以“人”为中心
  正是针对传统教育的片面“以知识为中心”,而代之实施的现代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所谓的“以人为中心”,是指教育以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具备科学知识、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性完满的现代人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及落脚点。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培养学生科学、人文、创新精神的统一为具体目标,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受教育者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在时代潮流中能会生存,并发挥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以实现现代教育的价值。因此,素质教育的“以人为中心”,不是抛弃知识,而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变“人围绕知识转”为“知识围绕人转”,让知识为人服务,最终通过学习知识使人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即“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把握以下“育人”观: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江泽民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传授知识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现成的东西,背死知识,而是通过现有知识的学习和启蒙,使学生从原有的自然状态提升到理性存在状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自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即学会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决不是积累、记忆知识的“储存型”,而是应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丰富个性。传统教育“以知识为中’以,,自觉不自觉地服从于一种忽视个性的、一元化、统一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和塑造了大量无个性的、齐一化、模式化的人才。结果使整个教育缺乏生机,整个民族缺乏创造力,整个社会发展缺乏驱动力。因此,现代素质教育必须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和教育方式,从而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并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最终培养和塑造出个性丰满、各具特色的多样化人才。
  3.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丰富个性,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未来社会的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越来越需要和重视具备多种能力和修养的素质综合型“通才”。所以,素质教育必须关注和实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通才”教育,用多样化的手段和不同的衡量标准来促进和实现学生德、智、心、体、美、劳、情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培养和造就出大批既具个性,又能创新;既懂知识,又有修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三、素质教育的实现:从“知识”到“人”的转变
  实现和发展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完成从“知识”到“人”的转变,即由“教师、学生围绕知识转”转变为“知识围绕教师、学生转”。也就是说,现代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的“哥白尼革命”,让知识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务于知识。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现代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品质,而这些品质又外化为学生的人格、修养与能力,从而使受教育者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综合提高。具体说来,实现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转换:
1.教育观念的转换—由传统化到现代化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育观念的现代转换,即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转变,牢固树立起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科学精神、人文修养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新教育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层面上批判和变革传统的重视知识、忽视人的封闭性、重复性、记忆性、专制性、统一性的旧教育观,转变对教学、人才、质量的旧的衡量标准,确立和形成“强化素质,提高质量,注重能力,培养创新,丰富个性,促进发展”的开放性、创造性、科学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现代教育观。也就是要实现教育观念的“面向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最终完成教育观念的现代转型。
  2.教育内容的转换—由教条化到现实化
  传统的教育内容,往往过于陈旧,脱离现实、脱离人,甚至成了僵死的公式和枯燥的条文,缺乏现实感和针对性,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内容,自然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升华为现代素质。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对教育内容进行现代更新。我们必须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使教育内容贴近现实、反映现实、引导现实,既对现实做出合理的阐发和解释,又满足学生理解和把握现实问题的渴望,从而实现教育内容由脱离现实、脱离人向联系现实、服务于人的转变。同时,还要根据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及时增加丰富、鲜明的文化、艺术等人文课程和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研究探索的实践课程,最终实现教育内容由僵化、教条到生动、现实的根本转换。
  3.教育方式的转换—由单一化到多样化
  现在,教育的环境、内容、渠道、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法、老套路,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手段也应相应的加以改革,以适应新的需要。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师—知识—学生”的单一的“填鸭式”直线灌输,而应采取开放式、启发式、互动式等多样化教学。凡是那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式、方法,如讨论、辩论、演讲、调查、参观、实验、操作、多媒体教学等等,我们都可以大胆试用。同时,我们还要改变传统的单一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因为这样的考试,硬性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难以真正锻炼、发挥和提高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口试、开卷、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方式,多给学生提供锻炼、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和机会。
  4.教育标准的转换—由一元化到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标准,往往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育效果和选拔人才,结果造成了教学围绕知识转的片面发展。其实,作为受教育者,每个人在先天的潜能、秉性、性格、爱好、兴趣、志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用一元化标准来衡量,往往“压抑”或“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天赋。所以,素质教育要求对不同学校的学生,以及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应当用不同的多元化标准来衡量。对于学生的不同能力,如理论研究能力、科学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组织能力、能力、实践能力等,应当给予同样的重视,允许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特殊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型的、思辨型的、学术型的、设计型的、应用型的、管理型的、经营型的各类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成为各具特色、特长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素质教育实现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时代转换,实质上也就是实现教育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转换。这种转换,最终所追求的是人的科学精神、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和造就具备多方面才能的现代化新型高素质人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