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浅议地方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5-12-20 16:54:47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该文通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插入地方文史资料,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诸多不足,改进中学历史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地方史资料、中学、历史教学、运用 中学

〔摘要〕该文通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插入地方文史资料,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诸多不足,改进中学历史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地方史资料、中学、历史教学、运用
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但现行教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却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经过多次修订,现行教材在内容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一些图文资料,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明显。如偏重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教材内容呆板、教条、格式化,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缺乏生动具体的情节;带有浓厚的“通史”味道,没能从“学习的需要”来研究和组织教学内容,不能从“学习的规律”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大一统意识及政治教育功能,弱化了历史教育的其他功能。且只注重结论,较少深入分析原因,很少叙述生动的史实,教材缺乏趣味性;教材观点滞后,缺乏时代感等。同时,作为统编教材,编者关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历史,主要从宏观角度演绎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自然较少兼顾各地、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差异。但是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文化、地方风情、地区差异不仅在今天存在,而且存在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而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大历史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获得地方历史、地域文化的认知。
为了弥补统编教材这方面的缺陷,并重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想象历史、进入历史、了解历史,并感受和发现身边的历史。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供发生在身边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挖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自己对历史材料领悟和思考后得出结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喜欢历史。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是“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发于同一境界,而对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为此,教师有必要对中学历史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并根据教学的需要补充一些地方史资料,通过拉近时空距离增加历史的亲切感。地方史资料不仅内容丰富详实,足够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筛选,适当运用既能体现历史发展过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而且它发生在身边,有些还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够减少学生与历史教材的隔阂。近年来,各相关机构、学者在挖掘地方史志资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搜集和整理出大量的宝贵文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弥补了史学研究方面的许多空白,还有助于印证和检验现行教材的一些历史结论的真伪,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发展。此外,这些资料还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这些素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只偏重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呆板教条、单调枯燥等缺陷;可以拓宽学习和研究视野,从而使历史学习和研究显得更加饱满丰腴,富于情趣,活跃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在讲述中国现代历史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时,笔者就结合本地文史资料,将本地几十年来几个不同时期的历史状况作了一个对比,使学生对该问题的观察视野拓宽了,很容易就理解了教材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叙述,教学目的得以轻松实现。

同时,地方史资料来源于当地,具有明显的本土性质,有的还是典型的“草根”,它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和当地的人物和事件有着较大联系,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和认同,因此有助于教学双边的配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往往容易对时空较近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感兴趣,他们特别关注本地方所发生的一切。如四川中江的学生对抗美援朝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四川乐至的学生对开国元勋陈毅有一种天生的情感,因为黄继光、陈毅是他们的家乡人,所以津津乐道,并以之为荣。由此可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插入一些精心选择的地方史资料,可以改变教材缺乏生动具体情节和缺少趣味性之不足,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笔者所在的四川凉山,当年红军长征时曾留下过英雄的足迹,因此笔者在讲述“红军长征”的相关章节时,特意结合《凉山文史资料》和《宁南县志》中有关“何长工和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经云南巧家,渡金沙江到宁南”的资料,加深了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认识,调动了学生对红军长征这段历史的兴趣,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变得鲜活起来。
地方史资料内容真实,还能纠正传统史学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记述的不足,甚至错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选用地方史资料还能批驳一些人对历史的篡改,维护历史的客观公正,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如日本右翼势力至今一直否认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为发动侵略战争推卸责任,认为“南京大屠杀是无稽之谈”(日本田中正明写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南京等地的文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工作,寻找和采访还活着的当事者,整理出大量第一手文字和图片材料,用铁的事实证明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在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30多万人的罪行,充分驳斥了日本军国主义右翼的谎言和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再次警醒国人“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适时加入这些地方史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地方史资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研究性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地方史资料,使学生进入历史,走入社会,走近生活,亲自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对未来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笔者在讲述高中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大革命”这段内容时,就给学生安排布置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亲自走访一些亲身经历“文革”的老人,收集有关文革的历史材料,让学生去发现历史,辨别真伪,经过整理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和交流。经过笔者的精心组织,学生参与积极且收效明显。活动不仅丰富了历史材料,弥补了教材内容叙述的不足,使学生对“文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地方史资料不仅是历史研究中的宝贵资料库,而且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帮手。这方面资料的恰当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