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1 11:39:10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 :心理健康是评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更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状态与性格品质。中学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有效的中学教育对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至关重要。文章以中学体育教育为着眼点,重点分析了
摘 要 :心理健康是评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更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状态与性格品质。中学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有效的中学教育对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至关重要。文章以中学体育教育为着眼点,重点分析了中学体育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继而指出了中学体育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养成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1 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1 体育教育能调节学生的身心矛盾中学体育是中学生课程体系的必要构成部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具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中学体育教育能够有效调节中学生的心理矛盾,维护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好动性强的青少年时期,中学体育教育对其往往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中学体育课程多营造出一种开朗的、热情的氛围,能够减弱学生的消极情绪或悲观心理。同时,通过参与一系列体育活动,学生的情绪得到了良好了释放,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体育教育能够拉近学生间的关系,减弱学生的心理孤僻感,继而构建形成一个更开放包容的心理。
1.2 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相比其他学科而言,中学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协作性和竞技性。体育课程中开展的各种运动项目或比赛项目均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参加,学生们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彼此理解、彼此包容,方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一过程能够促使中学生形成同理心、包容心,从而养成合作、尊重、礼让等的优良品质。与此同时,体育运动项目往往是较为艰苦的,中学生们通过长期的锻炼,必然能够形成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永不放弃的品质。
2 体育教育强化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2.1 改善师生关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推行以来,虽然许多学校和教师都逐步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将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不能充分尊重学生,这必然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注重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学生与教师至于完全平等位置,以学生为本位,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基于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2 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具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特长、身体素质与学习需求。因此,为确保维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中学体育教育必须从每个学生出发,因材施教,加强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针对性 [2]。一方面,对于身体素质差、性格较为孤僻的中学生来说,体育教学应针对性的设置一些简单项目,同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于体育项目的比赛而言,教师应灵活设置评判标准,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尤其应注重安抚后进者的情绪,给予他们鼓励,从而避免学生形成消极悲观的情绪。
2.3 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突出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寻求适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指出的是,该教学方法既要符合教材实际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度。教学过程仅仅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2.4 科学开展体育比赛,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体育教学必须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来促进身体器官、机能的发展。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广阔的环境,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思考、实践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如球类比赛对双方学生的心理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而经过这种考验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3]。
3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关键性渠道,因此,务必重视体育教学,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 .体育教学论 [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3).
[2] 谢佩娜 , 张健忠 . 体育教学中妨碍学生心理健康现象的探析 [J]. 中国学校体育 ,2003.
[3] 何德福 .体育运动与抑郁型心理的治疗 [J].中国学校体育 ,2001,(8).
中学体育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相关参考浅析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45596.html
上一篇:中学生不良心理的自我调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