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论在线教育发展的公平问题

时间:2021-03-20 11:17:35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在线教育作为与线下教育相对照的新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和技术,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期,我国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展在线教育,以保证 停课不停学,这是史无前例巨大规模的新教育实践,为教育改进和革新提供了

  在线教育作为与线下教育相对照的新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和技术,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期,我国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展在线教育,以保证 “停课不停学”,这是史无前例巨大规模的新教育实践,为教育改进和革新提供了可能路径。在线教育是应对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保障学生受教育权、促进终身学习的有效方式,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在线教育质量水平差异大、效果不一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有必要基于文献观点聚类分析、实践问题表征分析、教育影响因素分析、教育改进对策分析等,讨论在线教育发展的公平问题。

论在线教育发展的公平问题

  一、在线教育与教育公平:促进还是阻碍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石,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我国开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教育方式、模式、手段与技术的变化对教育公平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公平是教育革新和改进的核心价值追求。文献(中国知网2016年来关于在线教育与教育公平的文献共有537篇,其中139篇明确探讨了两者的关系)分析发现,在线教育与教育公平关系的探讨呈现出明显相反的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在线教育促进了教育公平,另一类观点认为在线教育阻碍了教育公平。不同观点文献数量显示,多数研究者 (占比达86.3%)认为在线教育促进了教育公平,指出其能够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学改革、学校治理等方面促进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教育公平;部分研究者对于在线教育扩大教育不公平的忧虑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依赖于信息与技术资源的认识、获取、使用等,可能会产生数字鸿沟,从而扩大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一)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提出以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使得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不断促进公平,最终达到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目标[1]。在线教育的出现和应用被视为缩小教育不平等、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新可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是绝对公平的,教育系统中总是存在优质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划分,在线教育可以使得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任何知识,达到教育的机会公平[2]。

  (二)在线教育阻碍教育公平的发展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个体信息素养、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没有缩小数字鸿沟,反而有愈来愈扩大之势[7]。部分研究表明在线教育对教育公平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或者说进一步扩大了教育不公平,即存在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指社会或文化身份的一个或多个维度的人群在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方面的不平等[8],这种不平等在学生学习领域体现为在线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教育质量的差异化、教育结果的分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包括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逐渐缩小,反而正在日益增大[9]。

  二、在线教育与教育差异:数字鸿沟问题

  我国网民规模在2019年6月达到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23246万,网民使用率为27.2%[14],在线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补充、辅助,而成为教育的重要形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我国采取“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鼓励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15]。我国教育系统庞大,包括 51.88万所各级各类学校、1672.85万人专任教师、 2.76亿人在校生,面向全国亿万学生开展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创新之举,在全球属首次[16]。当前和未来,在线教育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新常态,其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与发展成就,关系到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关系到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尽管政府在信息技术领域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设立专项项目予以支持,但“数字鸿沟”在教育中仍逐渐加大[17],在线教育在设备使用、信息能力、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线教育的数字鸿沟问题引发关注。

  (一)物理鸿沟:在线教育信息设备的差异信息设备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基础。随着政府对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逐步加大,通过多层次、多类别、多区域的专项工程,如“校校通”“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等,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从无到有,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配置,部分地区、 尤其是西部农村边远地区教育信息化硬件配置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但调查显示在线教育的信息设备依然在不同地区、学校、群体中存在差异,影响在线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推进。

  停课不停学期间,广大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里没有上网课的条件[18]。针对2020年网课困难学生的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网课困难与缺乏上课设备有关,具体原因为家中没有适合上网课的智能手机,或是兄弟姐妹多人共享一部手机轮流上网课;上网课使用手机流量的学生表示需要家庭承担较重的上网费用压力;部分地区如湖南、云南、山西的学生表示上课网络信号不好,需要走到村里空旷的路上、楼顶或附近山上,寻找稳定的信号接受在线教育[19]。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指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超过一半的学校生机比达到20:1,区域性差异明显,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的差距依然存在,中小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率上,城市地区达到68%,远高于农村地区的 12%[20]。学校类型(城市高中或农村高中)对所有的网络不平等指标都有着显著影响(p<0.05),城市高中学生比农村高中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城市中学生家里拥有电脑的比例高于农村中学生;城市中学生家里拥有电脑的平均时间为4.06年,而农村中学生家里拥有电脑的平均时间是2.82年;城市中学生具备网络使用自主权(在家上网条件和在学校上网条件)[21]。

  (二)技能鸿沟:在线教育信息能力的差异物理层面的设施设备是在线教育开展的基础,随着系列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置计算机、提高联网接入率和生机比、加强软件资源供给等措施的逐步实施,“物理鸿沟”消解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物理鸿沟逐渐弥合的同时,因计算机或网络技能差异而导致的“技能鸿沟”日益受到关注,即教师和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教师是在线教育的实施者和质量保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教师掌握不同于传统线下教育的知识和能力[23]。教师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不一。调查发现,在线教育技术接受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直辖市市区、省会城市郊区、直辖市郊区、省会城市市区、地级市市区、县城、镇上和农村,农村教师在线教育技术接受度为3.44,比直辖市区教师低 0.63;对线上教育认可度评分最高的前两位地区为直辖市市区和省会城市郊区,分别为3.61分和3.51 分;最低的两位地区为镇上和农村,分别为2.90 分和2.99分,低于3分的中间值[24]。 “省、市、区县重点学校”“一般城市学校”“乡镇或乡村学校”“其他学校”的分类,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诸多指标之间呈现正向差异现象,即学校所在地区越中心,在线教育相关指标的表现越好,教师在线教育的认可度越高,所需技能的掌握程度越好,自己制作在线教育资源的比例越高,在线教育师生互动情况越高[25]。城市和东部地区分别有93%和95% 的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基本普及;农村和西部地区分别有36%和32%的信息技术教师办公室没有配备计算机,计算机普及率还相当低,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26]。

  (三)环境鸿沟:在线教育学习环境的差异在线教育打破传统学校教育围墙式的固有环境,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展开学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更多以学生居家学习的形式开展,学习氛围、组织方式、教学关系、管理方式均发生重大转变。学习环境从学校的集体学习环境转换为家庭中的个体学习环境,从学校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转换为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环境,家庭、家长的影响增强。家庭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类型家庭间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和教育效果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影响并放大了在线教育的不平等。

  (三)环境鸿沟:在线教育学习环境的差异在线教育打破传统学校教育围墙式的固有环境,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展开学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更多以学生居家学习的形式开展,学习氛围、组织方式、教学关系、管理方式均发生重大转变。学习环境从学校的集体学习环境转换为家庭中的个体学习环境,从学校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转换为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环境,家庭、家长的影响增强。家庭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类型家庭间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和教育效果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影响并放大了在线教育的不平等。

  三、在线教育公平发展的核心要素分析

  自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教育诞生以来,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形式,重新定义了教育的时空环境,变革了教育的途径方法,重组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创新了教育的评估办法。新冠肺炎作为典型的“黑天鹅”事件,第一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一个学期甚至更长)让学生和学校相分离、学生和教师相分离、教师和学校相分离、家庭和学校相分离,让人类重新认识学校教育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脆弱性;由此,在线教育第一次以主要并唯一的方式,而非学校教育补充的方式登上了人类教育变革的历史舞台,教育系统必须进行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应对,亟需深入分析在线教育影响教育公平的要素。

  (一)在线教育影响教育公平的前提:技术条件在线教育有效开展,依赖于信息技术,包括基础信息设备、手机、计算机、互联网等,“连接” 是第一要义,是一切可能性的前提,直接影响在线教育是否可能开展、是否可以实施、以及学生是否能够获取教育资源、是否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信息技术条件关涉在线教育的起点公平,即学生在在线教育的起始点上是否处于同等的信息技术资源占有状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梯度发展的格局,教育信息化发展条件在不同的区域、学校、群体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线教育的信息技术条件在区域、学校、家庭之间表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断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和多媒体教室比例快速上升,分别从25%提高至90%、从不到40% 上升到83%[30]。但深度贫困地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历史传统等因素,教育信息化的“三全”任务仍在逐步推进中,不同学校之间开展在线教育的技术条件并未达到等同状态。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关于在线教育诸如态度、支撑和保障、教学过程、效果、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是显著的[31]。不同家庭所能提供的信息技术条件不尽相同,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受制于信息技术条件的影响。学校教育设施配置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国家财政性投入极大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均衡化发展。然而,在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学生还需居家开展在线学习,并受到家庭信息技术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孩子没有条件上网课,特别是处于网络信号比较弱和有线电视没有通达地区的家庭;部分家庭无法支付电脑、网络等相关费用,使得其孩子无法接受在线教育。

  (二)在线教育影响教育公平的基础:学习准备在线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更多的学习准备。学习基础相对落后的学生,在线下教育中通过教师监督、教学互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被关注、提醒,使之集中注意力并聚焦教育内容,呈现出更好的学习状态。在线教育中由于学习场景的灵活性增强、线下教育的教学场景不在,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加大,再加上网络学习的直接互动、情感交流、瞬时反馈等相对较少,学习基础相对落后的学生在跟不上在线教育进度的时候更易表现出放弃等心理状态。在线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未成年学生注意力、自制力等高级能力尚处于发展之中,线下教育中对于班级组织、学习时间、上课安排、日常作息等均有结构化的安排,学生按部就班的依据安排、规定、规则等上课和活动,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较低;但在线教育打破了传统的结构性教育安排,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较高,而学生在自控能力上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学习上有可能呈现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现象。

  四、在线教育促进公平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对线下教育,在线教育打破时空界限,提供了更丰富、更灵活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为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可能和机会,大大节省了时间、金钱、机会成本,弥补了线下教育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教育资源(主要是优质师资)上的限制,为促进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路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亿万学生、数千万教师开展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其本质上也是教育变革的大势所趋。在线教育是否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关键看如何应对在线教育产生的“数字鸿沟”,根据在线教育公平发展的影响要素构建促进公平的路径。

  (一)精准在线教育设施投入,保障准入公平首先,加大公共资源对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投入,精准配置在线教育设施设备。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应逐步加大,并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发挥公共财政在在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均衡配置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实际上,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在线教育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63.69%的中小学教师使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52.81%的教师使用了省(市、区)教育云服务平台,远高于校本资源库(35.77%)的使用占比[35]。在线教育的深入推进依赖于政府投入的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设备、网络、数字资源等的投入)精准均衡的配置。而且,在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直播、互动、点播、评论、下载、资源上传等活动对教育教学平台、网络运行速度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条件及投入力度,保障在线教育环境的稳定、快速、可控,保障在线教育的准入公平。其次,充分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向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其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领域。我国多家企业在互联网技术、教育信息化等领域发展迅速,部分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提供平台、资源,助力于在线教育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应积极引导、进一步协同社会资源,政府和社会合作,采用政策激励等措施,引导有关企业和机构继续加大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形成政府统筹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格局和体系。最后,对开展在线教育具有困难的地区、学校、学生进行精准帮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性教育举措,对教育公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加快对有困难的地区、学校、学生的在线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全面摸排学生在线教育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学生在线教育硬件配置资源情况,建立精准帮扶机制,构建补偿性教育机制,利用电视、视频、广播、纸质版教育资料、提供在线学习设备、调适学习进度等多种具体办法,促进在线教育的准入公平。

  (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保障学生使用公平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必备的基本素养,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等,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育任务主动判断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什么信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去获取和呈现信息,如何科学评价和有效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在实践中的快速大规模推行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凸显,迫切要求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改进家庭教育,创设在线教育支撑环境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37]”习近平同志关于家庭的重要论述清晰表明了家庭的不可替代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为在线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如何直接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四)深入推进家校合作,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必须确保在线技术被真正用于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上,需要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在线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可以成立家庭在线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家长开展在线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服务,针对区域、学校、年级、学科等不同特点对家长在线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时间安排、亲子沟通、学习内容选择、教育效果评估等内容展开定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家长更好地承担监督、陪同、引导、提示等责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提出教育改革要以教育公平为导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实践,加速了在线教育的推进速度和常态化发展力度,审视其对教育公平发展的影响、探究如何通过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尤为重要。在线教育开展和推进的过程,要时刻警惕“数字鸿沟”,把好事办好,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把在线教育办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地面向每个人的教育、最大化地满足每个人需求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EB/OL].http://legal.people.com. cn/n/2015/0523/c188502-27046081.html,2020-04-16.

  [2][17] 汤敏.慕课能让教育更公平吗?[J].基础教育,2015,12(3):21-2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 files/ 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5-01-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 srcsite/A16/s3342/201211/t20121119_144800.html,2012-11-1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5987/201412/182212.html,2014-12-22.

  《论在线教育发展的公平问题》来源:《中国电化教育》,作者:薛二勇,傅王倩,李  健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4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