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小学素质教育应对应试教育问题的策略

时间:2015-12-20 15:09:46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摘 要:现在小学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环,小学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许多地区素的质教育却依然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研究应试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阻碍,了解、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全民

摘 要:现在小学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环,小学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许多地区素的质教育却依然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研究应试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阻碍,了解、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世纪和谐社会具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形成原因 应对策略
我国政府很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先进的教育,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取得了较大成效,全民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应试教育阻碍实现素质教育的原因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素质教育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正处在积极探索和建设之中。但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社会环境、应试教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其中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的深层次原因。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一些学校对待素质教育态度积极,行动迟缓,认为可以说说不可真做,就是真做也不在主课中做。一些家长竞争目标不断提高,竞争重心不断偏移,不仅想让孩子上大学,而且想上好大学,从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上各种校外辅导班。素质教育难登教育之门,传统观念为其存在之源,社会意识为其盛行之由。
二、小学素质教育应对应试教育问题的策略
要提高和完善小学素质教育,应该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入手,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完备的外部环境、前提条件和实施场所。
1.社会应当引导方向,推广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社会应给出一个较清晰的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要改变对学校和人才的评价观念,不再给学校必须应对应试教育的压力,同时不能放任一切权利,不致于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等同于给学生减负、减课业、给学生权利。社会要从法律上确认学校与家长在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解开学校、教师的手脚。提高民族素质,实施小学素质教育,关键是要社会转变教育观念。
2.家庭内注重素质教育,家长改变思想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基础教育应对儿童实施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求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要求家庭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小学生在家里的素质培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家长更要改变思想,在为儿童选择学校时不只是一味地看学校成绩、升学率等,要注重该学校的教师素质、文化底蕴等。家庭的改变亦是应对应试教育持续的关键之一。 3.小学校园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场所,是应对应试教育的关键
小学校园应贯彻实行素质教育,把培养“自强、自立”的学生作为目标。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要求,改革教学思路和模式,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1)学校自身,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劳动等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标准上,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把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全面衡量一个学生;再者,要改革小学的办学体制,形成基础教育多样化的办学格局。
(2)现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老师要以身作则,有终身教育的意识、责任意识。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为让学生创新,老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
(3)学校要构筑高效率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人的创造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教育要在内容上、方法上和各个环节上由单一走向多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确定科学的教育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教育,例如多媒体、网络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启发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和发展性,提高课上的实际利用率。
小学素质教育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实现素质教育有一定差距。相信经过种种措施一定会完成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小学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不仅美观、有特色,而且富有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参考文献
[1]袁征等《小学素质教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冯克诚等《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7年版。
[3]袁祥应试教育倾向还没有从整体上改变[N].光明日报,2006,04,28,(7)。
[4]周仲飞《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4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