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为何与何为
时间:2015-12-20 15:52:45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摘要]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完善课堂教学改革的机制,构建了“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学校课堂改革主抓组织学习、开展讨论、校表培训三个环节,充分发挥课改实验教师的带动作用、学校名师的
[摘要]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完善课堂教学改革的机制,构建了“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学校课堂改革主抓组织学习、开展讨论、校表培训三个环节,充分发挥课改实验教师的带动作用、学校名师的引领作用和青年教师的促动作用,分重点推进、总结经验和整体提升三个步骤进行。同时,学校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事实证明,科研投入带来优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昌邑市第一中学;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自主课堂;优质教学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紧紧围绕“自主探究、合作高效”主题,重点突破,层层推进,全面实施,充分调动课堂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构建“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以课堂改革拉动教师成长,重视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培养。
一、转变理念——抓住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充满教育理想的新课程意欲在教育上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和人本的回归,单纯的技巧性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本质需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坐下来深入研究其理念和精髓,从根本上把握新课程的“新”字不只是形式和内容的变革,更多的是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是对原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冲击,甚至颠覆。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行动,才能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重新调整并建构新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学校从转变教师的理念做起,强力推行课堂改革,推门听课,一票否决。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师与学生,一下子束手无策,不会上课了,不会学习了。学校乘势而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评价课堂成功与否的三个标准:教师是否把时间还给学生(时间自主),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身心自主),学生是否真正地独立思考(思维自主)。特别是作为引领学校课改的实验教师,学校一周召开两次课改调度会,甚至听一节课立即召开一次调度会。学校要求教师打破甚至颠覆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室三面黑板,学生唱主角,有课天天听,一月见成效,两月成规模,学期总验收。
“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就是学校在深化素质教育、落实潍坊教育科学研究院“前后延展”课堂思路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并申报了潍坊市2009年普通高中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学校要求业务领导和全体教师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展开讨论,并通过《校报》《教学工作简报》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宣传走在课改前沿的教师事迹;借助学校组织的课改教师观摩课和青年教师达标课活动平台,展现课改意识,体现课改行为。教师的观念开始变化,有意识地让学生起来说,动手做。这看似随意的小小变化,却越来越触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害。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加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队伍中来,踊跃报名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现在,教师们已经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早受益,不改必被淘汰。
二、组织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
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实施“333”工程,即完成课改三个环节,抓好课改三个层面,走好课改三个步骤。
(一)三个环节
1.组织学习
一是学习教育教学理念。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给教学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诱思探究教学论》《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等系列教育教学理论丛书,每周拿出固定时间开展一线教师读书活动,让教师做好读书笔记,把学习与感悟结合起来,把课堂改革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课改,用实践完善理论。教师根据学习体会,结合自己的课堂,写出课改反思。二是学习本地教学经验总结。市县两级业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了《给课堂教学的建议》,市教研室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效益年、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年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为课堂教学提出很多建议,学校编写了《给教学的建议》《课堂教学的22个经典细节》《追寻课堂的幸福》等校本资料。对来自于教改第一线的宝贵经验,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精心研究,层层抓好落实。三是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访问衡水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全国名校。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做到知己知彼,合理引进,自主创新。四是学习典型教学案例。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各科教师收看全国各地的经典课堂资料片、名师课堂教学片,结合学科特点,挖掘问题情节,引导教师注重课改细节,把握教学环节,反思教学,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总结提炼,形成学科智慧,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2.展开讨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大讨论”“如何处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关联”等专题讨论,以讨论带动思考,以思考推进行动,以行动促进改革。学校定期召开教改研讨会,指定教研组长、实验教师为中心发言人,交流课改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全面提升。课改伊始,步履艰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讨论,重点是如何调动小组有效讨论、合作学习。分管教学领导干部每天听课,听后即评,评后即改。范邦辉老师作为课改小组组长,率先探索出了“75分钟”的分块模式,预习案、教学案、练习案制作清晰而实用。课改实验教师打破学科界限,一天一次碰头会,研究细节,分析学生,交流课改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全面提升。
3.校本培训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成立“未来之星”青年教师学校的优势,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培训活动,开设“名师讲坛”,举办教师专业成长报告会,组织精品大课堂、课改观摩课、名师展示课、青年精英课,通过名师谈课改、课改在课堂等方式加大课改的培训力度,调整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使教师的思维方式与当今国内外教改的大趋势接轨,力争使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走在前沿。在校本培训中,学校要求教师“跳出课堂”,把具体教学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引领他们自觉阅读相关书籍,通过与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沟通和自我反思,把所积累的丰富“实践智慧”更快捷地向同行传递、共享。学校印发校本课程《教学篇》《学法篇》《昌邑一中关于集体备课的意见》《怎么上好讲评课》等校本培训材料,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把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结合起来,既促使优秀教师更好地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快学校内教师群体素质的均衡化发展,使全体教师在课堂改革的大道上“共同奔小康”。
(二)三个层面
1.课改教师的带动作用
学校以高一(三)(四)班为课改试点班,全体任课教师“齐步走”,学生分为八个学习小组,围桌而坐,教室三面黑板,安装多媒体。课改教师按学校课改模式上课,必须做到四案齐备。模块分明。
节节如此,天天如此。学校听课把握两个层面:教师讲了多少?学生动了多少?两个月后,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科教师在全校举行了课改观摩课,在全体教师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与共鸣。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课改行列,在教学实践中边探索、边研究、边提高,效果显著。
2.学校名师的引领作用
学校经过个人申报、评委评选二次评聘,选出36名校内名师,明确权利与义务,发放了《昌邑一中名师工作表》,其中一项职责就是名师必须担当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任,带头讲好教改示范课。全校课改观摩课举办后,魏玲玲、齐俊燕率先开讲名师展示课,扎实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先进的课改理念相融合,体现了学校名师的风采,赢得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喝彩。
3.青年教师的促动作用
学校为青年教师上好教改课铺路架桥,提出两点意见:一是青年教师上教改课,教研组保驾护航;二是实施“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上达标课,“师傅”从备课、学案制订、上课、评课各个环节必须全方位指导,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共成长、共精彩。作为连接学校名师和青年教师的桥梁。“教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名师讲坛”功不可没。青年教师周敏说:“名师的报告,道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经路程,提出问题、解决困惑、寻求答案、探索规律,他们课改经验的无私分享,缩短了我们的成长周期,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精彩的报告。”
(三)三个步骤
1.重点推进
学校制定“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实施方案”,向全体教师发放“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明确操作流程,统一评价标准,高一(三)
(四)班任课教师为课改急先锋,学校名师、课改团成员是课改先行者,课改的主力军是青年教师。教师们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注重经验积累,注重改进完善,探索出一条适合高中学段的各学科、各课型的课改新路子。课改每上一个台阶,学校就组织一次观摩课,提建议、寻不足,以求更大提高。典型引路,榜样先行,缩短了其他教师的探索期,“拓展教学法”迅速在全校推开,有力地促进了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2.总结经验
积累经验、概括升华是我们课改的目的之一。我们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借鉴杜郎口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特点,但又适时加以规范和引导,使师生始终处于“和谐共生”状态,这是我们追寻的理想课堂。学校的课改宗旨对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起着指导性作用,但每一学科、每一课型应该怎么上,最终还得由教师在实践中总结。所以,每走一步,我们都“回头看”,把失误作为经验积累,把不足作为财富总结。目前,课改实验教师针对学科特点总结出学科模式,为后段的课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整体提升
学校组织的观摩课把教师一次次推向了课改的前沿,使越来越多的教师由被动改革变为主动探索;全市课改启动会的启动,又一次点燃教师们的课改激情,教师课改的决心更大,力度更深,动作更快。全市课改点评会启动,许多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学校将借此东风,扩大试点,整体推进,全员展开,再掀课改新高潮。
三、操作流程——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以“大容量(体现四案,密集有序)、快节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勤反馈(有效讨论,获取信息)、高效率(优质有效,当堂掌握)”为课改宗旨,前后延伸15分钟,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个时段,实现优质大课堂教学。
这一教学法从操作流程上,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超前预习15分钟,教师发放预习案,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主要内容:所讲新知识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思考感悟题目,留有学生知识反馈区,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学生做到:自学求理解;自学求结构;自学求联系;自学求归纳。
第二,课堂教学三环节,检测展示15分钟、交流探究15分钟、“拓、迁、升、悟”15分钟。
检测展示15分钟。教师、学生可采用检测、互查、提问、板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把复习效果和预习成果全面展示出来。
交流探究15分钟。这个环节主要解决新知识中的“重、难、错、混”。学生交流讨论的基本要求:个人感悟——观点碰撞——自我小结——交流展示——自我完善。教师引导点拨的基本要求:难点采取直接讲解、演示的方法;疑点巧妙设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重点问题多管齐下保证夯实;错点采用实例跟踪即时强化。
“拓、迁、升、悟”15分钟。本环节主要体现“拓、迁、升、悟”,从宽度上拓展,从深度上迁移,从高度上升华,实现学生自我感悟。拓展:以知识为导向,前伸后延,实现知识的整体构建。迁移:以题目为引领,深度挖掘,达到更上层楼的目的。升华:自我提升,概括总结,形成形象直观、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感悟:全班静堂,凝神静思,让其疑而思,思而迷,然后顿悟,从而达到调整思维、梳理知识的目的。
第三,课后复习15分钟,通过练习案巩固基础,通过知识树形成体系。本环节基本要求:感悟基础知识,寻找疑难困惑,破解重点难点,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题方法,理顺知识联系,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条理、重点突出、难点分化的认知结构,为后面迁移应用、拓展创新奠基铺路。
这一教学法的实施,表面上看教师轻松了,实质上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做好四个准备:一是对课堂内容要有全面准备,二是对设置的问题有预先准备,三是对讨论过程中的问题有提前准备,四是对教学内容和思路有通盘准备,适时引导,保证讨论的有效性。教师的引导必须给学生留下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开拓、创造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才能对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75分钟拓展课堂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切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教师来解决。这样,教师就退到了最后一道防线,更多的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动车”。这样的课堂,时刻保持和谐、灵动和快乐的氛围,学生思维也始终处于活跃阶段,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提升的空间、拓展知识的殿堂。这样的课堂模式,更加强调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卓越的成功魅力和长远的发展潜力。
四、评价体系——完善课堂教学改革的机制
合理、科学的评价体制是落实课改的有效手段。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的如何,而在于是否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在于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发展。
(一)评价体系
我们实行“教师自评——学生督评——学校综评——主管部门专评”四级评价体系,通过推门听课、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及时掌握每位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情况,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教师评价
新学期,我们出台《昌邑一中教师奖励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凡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者,学校授予“课改先进个人”称号,并入选学校名师,学校积极向上级部门推介,全力打造昌邑市第一中学课改名师团队。
(三)学生评价
为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校研究决定: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课程学习过程反映占30分,课程考试成绩占70分。
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作业质量包括作业完成的次数和质量,模块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测试等。学校制定“昌邑一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采用量化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分为四个等级),通过教师评价、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认定其表现是否考核合格,不合格者不记学分。
学习过程由班主任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任课教师对自己所任的班级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占60%,学生评价占40%,每月通报一次。学习成绩评价采用量化管理方式,总分为70分,按模块考试成绩认定。
五、实施效果——科研投入带来优质教育
学校购买了电视机、投影仪、打印机、数码相机等课题研究的必要设施,设有专门从事教科研的教学研究室,有资料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广泛地订购国内教育和教育科研报刊、杂志、书籍,为科研教改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这一课题已由潍坊市教育局批准立项,并申报潍坊市普通高中2009年重大教育行动研究项目。通过本课题研究,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拟形成以下研究成果:一是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故事、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等文本及电子文档;二是形成实验记录集,包括学生学习手记、学情调查、活动总结,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教学研讨或学习资料、教学个案记录等;三是出版教师作品集,学校拟申请国家统一刊号出版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篇》,以推动项目研究的有效开展。
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拉动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大道上“共同奔小康”。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7名教师获潍坊市第五、第六届政府成果奖;2008年,两名教师参加山东省优课大赛并获奖,两名教师被评为潍坊市特级教师,七名教师获昌邑市特级教师称号,两名教师被评为昌邑市十佳教师;2009年潍坊市教学能手评选,学校占七人,位于潍坊市普通高中第一。
通过坚持不懈地落实“为学而教,促进自学”这一教学宗旨,学生学习方式明显转变,参与讨论意识增强,学习效率日渐提高,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我们将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博采众长,深化研究,积极完善,发展创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内涵,营造绿色的教育生态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充分绽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探索“创造新教育、打造新学校、培养新学生”的素质教育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模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