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教育改革
时间:2015-12-20 16:09:38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内地到港澳,由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实验,历经十年风雨,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 是的,如果我们承认中国教育需要改革,如果我们真诚地认为教育与民族兴衰休戚相关,如果我们对中国的教育
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内地到港澳,由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实验,历经十年风雨,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
是的,如果我们承认中国教育需要改革,如果我们真诚地认为教育与民族兴衰休戚相关,如果我们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自觉的使命,那我们就会关注与探寻每一项教育实验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了让教育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的缘起,并非来自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同仁们困坐书斋、对某种经院式的教育学命题的玄想,而是来自他们对教育现实的真切感受。他们深深地感到,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某些弊端必须改革;他们要高扬一种理念:教育不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这就使生本教育的理论一开始就富有鲜明的实践理性的品格,从而也使生本教育突破了作为一项科研课题的限制,具有了普遍的理念革新的意义。
应当承认,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社会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努力,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样也要承认,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容回避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指出:“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具体到现实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师本教育”源远流长、“频考文化”流弊甚多。
何为“频考文化”?郭思乐教授认为,当下的区域和学校教育常存在着这种现象: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十分频繁的、带有比较和控制性的统一考试。这种统一考试,不仅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对其的认同几乎深入了教育者和家长的潜意识,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频考文化”。对这种文化,郭思乐教授曾有一段精彩的描述:“通过权威的比较机制,使整个教育进入否定生命体系的、甚至也否定学科体系的考试体系,变异为日清月结的非生命方式,把激扬生命的教育转变为控制生命的教育,把质朴无形的教育变为无限复杂的可视和可比性的教育,把教育最终才开花结果的机制变成月月开花的机制,以致最后却得不到丰硕的成果。”
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同仁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频考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全社会貌似有意义实则无意义的教育紧张,使教师依赖考题而教,学生步步依赖教师而学”,“教育充满竞争”,“脱离教育本旨,离开人之素质培养的轨道”。他们要通过生本教育的实践,让教育激扬生命,使教育充满阳光。这无疑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教育改革,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理想追求。
十年来,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锲而不舍地开展生本教育,表现了教育研究者可贵的责任与自觉。每一个关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识之士,都不可能对这种极具现实意义的教育改革漠然视之。正因如此,广东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宋海同志在有关文件中批示:“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及相关实践体系是广东本土原创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对创建我省文化大省、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也批示有关部门关注郭思乐教授的研究成果。领导的重视,不仅从一个特殊的层面证明了生本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证明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教育改革者的褒扬与支持。这是宝贵的,也是令人欣慰的。
生本教育实验的核心目标: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以生命为本,追求教育皈依生命,教育改革者表现出无畏的勇气与坚实的信念。勇气与信念从何而来?来自于生本教育倡导者们对教育本质的确认和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此,郭思乐教授有一段富有诗意的表述:“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儿童,我们的学生,是人类亿万年发展的成果,承接了人类生命的全部精彩。而人格和智慧的提升都是生命自身的生长过程。绝对需要而且可能通过人的自身的活动而实现。”
为了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生本教育找准了自己的核心目标:
——它“坚决、真实、矜持地实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本必定可为为信念,以实现真正的生本为宗旨,以学生的真正发展为指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它“以人的自主提升为核心,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任何改变中的主动权”。
——它追求“一种真正地、直接地、完整地进入课堂的改革,直指教育教学质量”。
——它“对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师观、德育观、管理观、评价观都产生了全新的思考”,而所有这些思考,都指向一个目标: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们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生本教育正是因为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把握,给教育实践者指出了一条如何“改造”的康庄大道,从而具有了一种普遍的指导意义,得到了认可。
生本教育理论表述的风格:智者对思想的诗意表达
郭思乐教授阐述生本教育的文字具有独特的风格:它充满着激情,既有思想的穿透力,又富于情感的感染力。这种风格是智者对思想的诗意表达。
我们不妨阅读几段代表性的文字:“教育应该是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地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
“生本教育的思考的层次,使我们有幸通过研究,同整个教育对话,同未来对话,来为我们祖国的教育事业做一些思考和实践。像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这种激情,是因为这是一种理性的激情——它建立在改革者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之上,从而充满着自信与坚毅;并激励他们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筚路蓝缕,一往直前。
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这种激情,还因为教育本身就是充满激情的事业。每天走进校园后,看到少年儿童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新鲜而充满活力,就会由衷地感到喜悦,就会在心中涌动起激情,为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感到骄傲与自豪,自觉地肩负起自身的使命。缺乏激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而生本教育以其独有的激情,不仅感动着教育研究者,也深深地影响了教育实践者。十年来,近200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先后加入生本教育改革实验的大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完美地证明了生本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了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期望生本教育实验的意义得到更为广泛的认识,其改革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