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16:39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摘 要】基础课程改革将小学科学课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使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课程改
【摘 要】基础课程改革将小学科学课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使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课程改革;科学素养
【Abstract】Foundation course reform primary school science lesson fixed position in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let the student control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science the investigation the process, development it love science, love home town, love motherland of emotion.In the reform the implement the process, teacher should confidence good course reform of basic principle, realization role of change, make reform smoothly progres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course;Course reform;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 各国都将教育革新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重要的一环,我国也不例外,在教育部的指导和主持下,面向世纪国家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展。年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小学以综合课为主,在小学一年级开设科学课。至此,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改革要取得成功,教师必须把握好科学课程新标准及科学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1.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六个范畴概念性知识,即构成科学的主要概念,概念体系或观念科学的理智,即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科学的伦理, 即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 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又称科学态度或科学精神科学与人文,即科学与哲学、文学、宗教等文化要素的关系科学与社会, 即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诸方面的关系科学与技术, 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与差异。
小学科学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普遍低的现状。
2.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一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通过学习科学课, 学生要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 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科学的理解, 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 并能应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与过去相比, 在课程目标上把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与科学知识并列的目标, 即要实现科学知识目标, 科学探究过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三位一体。这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2.1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是指要求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内容, 包括生命世界生物的多样性、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 物质世界物质之间、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地球与宇宙地区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部分。
2.2 科学探究目标。中国自古就有“ 授人以鱼”不如“ 授人以渔” 的说法, 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科学教育。既要继承前人留下的科学遗产, 又能掌握“ 点石成金”的方法, 使人类的知识宝库不断充实。科学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物发现和提出问题, 运用已有的知飞要活动,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事己的提问作出假想答案, 并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通过观察、实验、制作与活动进行探究, 学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最后得出结论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科学课的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 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 真正要把教学改革搞好, 离不开广大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如果教师固守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 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 这支改革主力军将变成“ 阻力”。因为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改变, 还包括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革新。
3.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千百年来, 教师在人们心中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智者,而教师本身也以传授知识作为职责。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要素为宗旨,教师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转变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放弃权威形象,将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树立开放的观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能再将学生封闭在教室、学校中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必限制在课堂上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教材以外的知识来学习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定论的精神。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很难驾御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2.1 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学会自由思考,勇于提出猜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2.2 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学生讲演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不同作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 广大科学教师应当把握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7644.html
上一篇: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