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5-12-20 16:17:34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摘 要】全面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说话训练的系统指导,授之以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说话,乐于说话,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口头表达 能力 小学生 实践 语文是工
【摘 要】全面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说话训练的系统指导,授之以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说话,乐于说话,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口头表达 能力 小学生 实践
语文是工具,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口才往往比文才运用更直接,更具有实际价值。每个人都应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以此作为立身、处事、待物、生存的基础。良好的口才需从小培养。小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最佳年龄段,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教师应联系实际,下功夫指导。鼓励学生勇于说话、乐于说话、善于说话。这不仅是完成语文教学本身任务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面向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的指导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诵读训练
诵读训练是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通过朗诵、背诵,训练语感,学生不断积累词汇和句式,丰富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和能力。
学语言,一要多读,二要熟读。比较二者,熟读背诵又为先。很多先人的真知灼见揭示了这两条规律。北宋大学士苏轼背《汉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已故文坛大家茅盾,一次与朋友吃酒,为助兴,朋友拿过《红楼梦》点回请他背,他随点随背,竟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并能背诵许多诗句,结果讲话、作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小学语文课本中,精选的课文文质兼美,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孩子大多可以熟背,到了高年级大多孩子是不会熟背的,甚至有的孩子连读正确的基本要求都不能达到。这也是造成学生说话能力低下的原因。由此,我鼓励学生向以上的语言大师学习,并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多背,使学生受到规范的书面语言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感。
其次,对诵读训练做有层次、有系统的指导,授之以法。教师应就如何掌握停顿、轻重读、语速、语调、语气以及如何划分句子的节奏、等进行朗诵指导,并从“分段朗诵”、“抓内容层次”、“掌握长句的停顿”、“抓住警句(关键性语句)”、“抓文脉”、等在方法上进行背诵指导。
第三,在诵读训练中,教师的范读、范背、领读、领背、以及引读、引背,都是直观的指导方法。没有什么方式比教师声情并茂、有滋有味地诵读美文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了。为此,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在诵读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
第四,诵读训练还应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教师的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分小组读,多角色读。有关描写生动、精彩的片断,含意深刻的语段,历代传颂的古诗文还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背诵是一种强化识记,是口语表达流畅的重要条件,因此,要重视背诵的指导和训练。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对背诵的兴趣。我以为,教师可对每个学期的须背的文章作具体安排及适当补充,两周举行一次背文比赛,以比促读,以赛促背,形式多样,方能调动其兴趣,才能真正把学生的背文活动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多读多背的习惯。
第五,听录音,进行模仿。选出一些课文让学生跟录音读。跟读可在正音、停顿、感情表达和朗读技巧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鼓励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说话”材料,请家长、老师专注聆听,作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
朗读和背诵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为此,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口语训练创造机会。
1.开设“一日谈”栏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要让学生善于说话,还应加以正确地辅导,辅导得法见效更快。
我在课堂开设了“一日谈”栏目,安排学生谈谈说说,讲述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一活动大体上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每堂课请一、二名学生上讲台发言,题目不定,范围不限,三五分钟,谈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任意发挥。谈完之后教师作些归纳。然后进入第二阶段,从身边熟悉的事物说起。例如校园里的一座假山、操场、教室门前的石榴树、松柏、教室里的讲台、粉笔、自己的爸爸妈妈、同学都是一个话题,两三个人同说一个话题,初步搭成说话的框架。此外,我还从课文中选出一些篇目,启发学生叙编故事。如在学了《蘑菇该奖给谁》后,启发学生想一想:听了妈妈的话后,小黑兔又跟谁练习跑步了?打开思路后,课堂气氛很热烈。到第三阶段,则训练系统、完整的说话能力了,要求话题恰当,层次清楚,语言到位。做到言之有物,声、情、貌都有讲究,逐步向高标准努力。如此坚持不懈地经过几学期的循环训练,终于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大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了质的变化,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编演课本剧
编演课本剧,借师生动作的演示,语言的定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细致观察课文中有关情景的再现,语言的精妙,获得较鲜明的感知印象。如上《九色鹿》一文时,分若干组,让学生上台,戴上头饰分别装扮成课文中的“九色鹿”、“调达”与“国王”,一遍遍演示,一遍遍背诵,一遍遍体会,演示者背“台词”(课文),作为观众的同学们也一遍遍默读着“台词”,极度兴奋。表演结束,全班集体背诵,一堂课后学生全都能将课文背出。
部分课文如《三顾茅庐》、《蚂蚁和蝈蝈》、《云雀的心愿》等,让学生毛遂自荐,在课堂进行课本剧的排练,再现人物个性化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在不同对象面前“说”的能力。
3.心灵嘴巧训练
为了让学生的善说达到心灵嘴巧的程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方法。
(1)采用让学生做主持人、演讲、讲故事、参加辩论会等训练形式。如学习《宇宙生命之迷》后,结合课后练习,召开一次辩论会,就“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进行辩论。要求辩论的双方不仅要认真听取对方的语意要点,还要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片面和说话不充分的地方,使自己发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种训练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人物说话的技巧。如:谦恭有礼地回答;委婉得体地谢绝;不露声色的借口;假装糊涂的饰词等。课文中人物说话的技巧,为我们提供了语言的范例。认真学习并研究它,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改的要求,是21世纪这崭新时代的需求。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说话训练方法的指导,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中充分调动学生说话训练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谈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