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28:31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育基础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育基础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发展对策。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农村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一是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二是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2002年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990亿元人民币,比1997年增加了1.3倍;三是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对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必须承认,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农村教育正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
1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1)教育目标不明确,过于注重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脱离了农村实际,偏离了农村教育的正确方向,没有突出素质教育。(2)受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村办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是学校自己的事,乡政府不必介入,因此缺乏对农村教育的足够重视,缺乏对教育目标的长远规划,缺少对教育过程的必要检查、督导,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远远不足。(3)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比如,各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都存在诸多问题。
2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据统计,在贫困农村地区,校舍的危房率竟高达百分之十;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3辍学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率又有所回升。据报道,辽宁省一些农村中小学,以往到初三时辍学率一般为15%,2001年已上升到30%左右,个别乡镇高达50%以上,为近10年来少见。从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实际流失辍学率,甚至比统计数字还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加上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近年来,由于学习费用大幅度上涨,给学生家庭带来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些地方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教育经费的压力部分被转嫁到家长身上,家长们还要应付集资办学和分担教师酬劳等费用。许多家庭无力承担这些费用,不得已让孩子辍学。三是学生家长对重教兴学的认识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由于农村长期的封闭落后,生存条件恶劣,形成了农民“一切以生存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读书哪能当饭吃”是其既现实又短视的写照,他们对教育功能的间接性、迟效性和潜在性,对知识蕴涵的增值价值自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4师资队伍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1)教师素质偏低。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3)师资数量不足。农村教师普遍严重缺编,如音、体、美、劳等学科专职教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师严重短缺。(4)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待遇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制度保障。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据统计,该市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在300元以下的占37.3%,400元以上的仅占23.4%,其中仅有4.4%的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这大大影响了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
5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求脱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偏难;(2)缺乏同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3)有的内容已经陈旧,适应现代化的新内容较少;(4)灵活性不强。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一直沿用统编教材,而较少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更新,使用自编教材、乡土教材的则极少。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知识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未能很好地完成培养有一定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农村劳动后备军这一重要任务。农村中小学一直没能围绕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办学,缺乏农村特色,并且仍然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由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用不上,农村要用的知识学校又没有教,毕业后返乡务农的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许多家长看不到送子女上学的好处,农村的干部和群众看不到投资基础教育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的直接关系,影响了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摆脱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缩短农村基础教育同经济发展的距离,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机制的教育体制。
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偏颇与脱离农村实际。目前农村教育重职教轻普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严重。陶行知曾说过:“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认为:“教育没有农业,就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促进的媒介。”这些话对当前发展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必须认清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农村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农村基础教育必须适应广大农村发展生产、科技致富、渴望人才的需求。因此,对我国广大农村来说,需要从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关系出发,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需要。
(2)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要在中观层次上,以县为单元,实行三级办学、二级管理,把教育纳入县级农科教统筹系统中,在教育内部实行三类教育相互结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机制。应在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下,强化县级作为办学和管理主体的职能。管理权限适度集中,使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真正起到统筹、协调、管理全县教育的作用。县为主体,乡是基础,正确处理县、乡两级政府办学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这是完善基础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
(3)改革传统的学校评价机制。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注重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以此为标准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方法,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如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分数与等级加评语相结合,实行会考制度等。
2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1)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短缺,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一是通过中央加大投入、地区配套供给、多渠道积极筹措、鼓励民办教育、压缩行政开支、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对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奇缺的情况,政府可采取特殊政策,专项投入。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千方百计地争取一些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来改变农村学校的现状。国际上有很多基金会都是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其中有很多直接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只要各级政府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找到好的项目,就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不仅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国家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民营企业及各种民间组织和个人资助农村基础教育。
(2)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合理确定教师编制和岗位,提高教师的利用率。对教师精简优化,严格核编控编,清退编外教师。农村中小学应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杜绝“乡村向农民集资、学校向学生收费”的现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切实加强学校收费管理。正确处理好治理乱收费、规范收费管理和发展教育的关系;理清教育收费政策的基本思路,研究诱发乱收费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建立惩、防并重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教育收费管理制度,形成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学控流工作
根据前面分析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都要明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认清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先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农村基础教育才能长足发展。
(2)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国家应当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对广大农村教师,要从政治、工作、生活各方面给予照顾,解除后顾之忧,鼓励他们扎根乡村,为当地教育事业多做贡献;采取特殊的招生政策,照顾农村地区考生和边远地区考生;农村的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当从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入手,扩大交流,引进和接受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从而调动家长送子女入学和学生求学的积极性。
(3)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办学。要使《义务教育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农村群众依法送子女上学的意识,让广大农村学龄儿童受到应有的教育。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活化用人机制。积极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师德修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同时采取滚动轮训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
(2)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待遇低,不能单纯理解为工资低,更主要的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且解决无望。造成农村的不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这种情况如今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外面的教师不愿来、里面的教师留不住的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解决教师住房难、子女就业难、求医难等问题,使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5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推进教育改革
(1)突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遵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同时还应当根据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突出农村教育的特点。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要结合农村实际,把国家的基本目标要求具体化、多样化。例如在思想教育的目标中要突出热爱农村、热爱家乡、扎根建设农村的要求;把技术素质的教育作为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等等。
(2)突破课程设置的统一性。由于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课程需要多元化,要有弹性。一是课程要具有多样性:课程设置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使课程、教材满足地方、学校、学生的发展要求,具有与各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区特色。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以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二是课程要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适当结合;承认并接受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以及发展水平的不一致,通过多种形式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3突破关门办学的封闭性,实行课内外、校内外教学、生产劳动、科技服务相结合的“开放型”教学体系。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同时,开设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活动课程分为统一的活动与兴趣活动两类。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当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学科、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增长聪明才智,发展爱好特长,发掘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从事农村社会工作和文化活动的能力。课外科技活动应当结合当地的“燎原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来进行。农村基础教育步履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校长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深刻认识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寻求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温红彦,教育部就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投入等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3-11-3(12)
黄志红,试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江西教育科研,1997(3)
丁杰,李静波"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科研与决策,2004(8)
杨念鲁,韩民,我国小学、初中学生辍学和留级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1991(4)
孟凡平,农村教师与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4-3-19(5)
江西教科所“县级区域素质教育实施研究”课题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向[j],江西教育科研,200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8192.html
下一篇:小学数学喜好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