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29:56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 农村经济 政府 财政投入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和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和政府财政存在密切关系,和各级政府财政存在密切关系。只有采取措施,完善政策,切实强化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才会改变目前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 农村经济 政府 财政投入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和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和政府财政存在密切关系,和各级政府财政存在密切关系。只有采取措施,完善政策,切实强化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才会改变目前的弱势局面,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Keywords:Basic education Rural economy Government Finance investment
Abstract:The decelopment of the rural basic education is combined to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finance closely.The government must take some measures,improve the polices and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support and the finance investment.If the government can do these things,China’s rural basic education will change the vulnerable situation into the vigorous situation.
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为农民及其子女离开农业,在非农部门就业创造了条件;二是农民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后,有助于他们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亦即教育能增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能动性,提高农民的变革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我国将教育分成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大类。义务教育亦称基础教育,指小学和初中阶段;非义务教育包括高中、中等、高等及职业教育等。我国的一些学者就基础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如果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使得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提高1%,那么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可提高2%;如果文盲比重降低1%,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2%。关于基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世界银行曾得出以下结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这里指头三年的教育,即受三年教育与不受教育相比能使GDP提高27%,后三年的收益减少使GDP年增加4%,即其后三年的教育可使GDP增加12%。由此可见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的义务教育是关系到农村乃至全国的重中之重。
1.教育产品的定位
按现代公共财政学理论,按照社会产品是否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可将全社会产品分为三类: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对于私人产品,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产品的所有权并可轻易排斥他人消费该产品。同时,一人消费了这一产品,别人就无法再消费了。例如衣服、食物等大部分社会产品都具有这两种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混合产品,也称为准公共品。就教育而言,它是典型的具有外部正效应的准公共产品。人们通过教育投资可以获得个人的种种直接收益,如个人终身收入的提高,工作选择机会的扩大等,这一部分利益是可分的。而教育的另一部分利益对每个受教育者个人而言却是不可分的,整个社会都能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身上获益,包括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全社会进行科技开发和产品更新能力的提高,即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等。因此教育的收益可以分为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
教育从整体上讲是准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教育是同质均匀分布的铁板一块,实际上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它们在受益外在性和排他性上表现各异。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它们在受益外在性方面逐渐减小,在消费的排他性方面则逐渐增大。从低层次教育到高层次教育,从普通教育到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人们受教育的目的性逐渐加强,受教育越来越与未来的职业和预期收入相关,受教育的机会则越来越小,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逐渐减小,私人产品属性逐渐增强。也就是说,教育的级次越低,其公共产品的属性越强。
因此根据政府公共支出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我国教育产品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如义务教育。维持和接受这些教育的全部费用应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承担。二是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教育单位或教育服务部门,如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这些教育服务虽然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性质,但与义务教育不同,这些教育服务不是完全没有排他性的,也就是说,一些人享受了这些教育服务之后,至少就减少了另一些人对这些教育服务的享用。例如,受高等院校的招生名额限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入本科或研究生层次进行深造。三是基本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职业培训、家政服务等。这些教育服务具有私人产品性质,有严格的排他性,因此这种教育服务的费用应该由享有这种教育服务的人提供。由此可见,基础教育是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高等教育则是个人发展和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人决策和个人选择,应由自己负责。而我国却发生了严重的错位。目前的基本情况是,大学教育中央管,中学教育省市管,小学教育县乡管。
2.义务教育供给的财政分析
按成本——收益理论分析,教育产品,尤其是基础教育,具有大量的外部收益。由于外溢性的存在,成本与收益不对称,这就会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因为私人投资者进行决策的时候,只可能将其实际承担的成本与得到的收益进行比较,在外溢收益得不到报酬的情况下,就会较少的选择以至摈弃从事该类活动,这就是市场失灵和缺陷。
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最具效率。公共财政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主要特征是弥补市场失效和市场缺陷。而市场失效的原因就在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存在。公共财政的目标是为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社会福利。效率和公平是社会经济福利的两大准则。政府既要保证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不分贫富、种族、性别享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又要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效率作用,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