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48:04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一、重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显著特征。随着 “ 校园网 ” 的建设,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最迅
一、重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显著特征。随着 “ 校园网 ” 的建设,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最迅速、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一项科学技术,已经走进我们的校园,成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是密不可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 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了连接教育、心理、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桥梁,它不仅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而且使课程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因此,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尤其是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改革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观察、思考、比较、创造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精神、个性化的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与应用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 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过程。 ” 学习者要真正学到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它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 情境 ” 、 “ 合作 ” 、 “ 学习 ” 、 “ 有意义建构 ” 是环境中的四个要素。现代教育技术的许多特性,完全适合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这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特定环境设计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不仅媒体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而且媒体运用的设计思想也有了根本的转变。把现代教育技术普遍应用于课程改革之中,不仅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也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则
1 、直观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动画于一体,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它不但形象生动、信息量大,而且易于操作,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有意识或无意识注意,起到创设情境、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作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它毕竟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更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索。因此,我们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正确处理好人机关系,始终坚持 “ 以人为本 ” ,充分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
2 、实践性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不能用 “ 直观教学法 ” 代替 “ 活动教学法 ” ,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动作和活动,让儿童自主参与、自由操作、摆弄物体,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和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绝不能以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取代学生的活动。媒体和实物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利用现实形象是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抽象思维的,但无论是用媒体还是用实物,教师都要尽可能把活动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完成有意义的建构。
3 、情境性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生动的学习背景,建构互动交往的环境。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中应为学生设计、组织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信息化、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为学生、老师建构起互助交流的环境。环境的设置以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形成系统的学习材料为手段,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出发点,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从 “ 讲台上的演说家 ” 转变为 “ 学生身边引导者和合作者 ” ,使教学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真正的互动交往。
4 、多样性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之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的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还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使电脑和网络成为学习的手段之一,利用广阔的空间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1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传统教学媒体主要侧重于教学过程的研究,突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革,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多媒体信息对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在知识呈现方面的重大突破。知识可以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图形等多媒体表示,丰富多彩的世界都可以被模拟仿真,可以出现虚拟世界,也就是说,所有学科教学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其次,传统知识的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的,虽然也可能重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学生需要领会,在脑中努力拼凑,去重现客观存在,这是相当困难的过程;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直接把现实世界表现出来。例如,宏观的宇宙世界、微观的物质结构,如用语言描述,得到正确的概念对教学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可以使用模拟仿真,使内容、结构变得非常直观。它运用了电、光、形、声的现代科技成就,把教材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情景、过程,进行分解或综合,使他们如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教育、教学内容具有直观的形声效果,为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习内容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比较密切的联系。这样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其感染必然是真切且深刻的。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一种交互合作式学习的环境。交互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理论所推崇的,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习得是至关重要的。而学习方法的习得是通过学习过程来实现的。优化学习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交互合作学习为学生在共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完善的境地提供了可能。
2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 ‘ 导 '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 叶老的谆谆善言告诫我们要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要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创造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这种学习模式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由于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 “ 没有人的情感,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 民主、平等、融洽、合谐的师生关系的就更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通过运用素质教育最先进的思想,使教育教学活动形象、生动、灵活、多样、高效。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可提供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并且富有挑战性的信息,即学生学习材料,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学生的参与意识由此也得到增强,这样变 “ 苦学 ” 为 “ 乐学 ” ,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因此,一方面,教育技术应随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符合社会演进模式;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教育本身发展规律,能够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人。
4 、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培养教育,并在这方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的 “ 以学生为中心 ” 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的 “ 四要素 ”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学生认知工具。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它使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采取主动学习,实现创造性学习的目标,而且使教学信息双向化,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鲜明生动的形式,将认知对象进行各种变换,能具体明白地显示和阐明认识过程本身,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引导他们自己去得出知识的结论,从而增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必须提高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增强创造思维的启动,这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必由途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