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49:13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摘要: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呈现出班级规模小型化、空间安排多样化、注重个别化教学以及多样化、综合化发展等重要发展趋势。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环节与落脚点,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应注重从实际出发,
摘要: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呈现出班级规模小型化、空间安排多样化、注重个别化教学以及多样化、综合化发展等重要发展趋势。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环节与落脚点,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应注重从实际出发,科学、辩证地对待历史上出现的每一种形式,为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服务。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利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当前我国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呈现出何种发展趋势与特点 ?我们在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与探索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当前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基本趋势
自 19世纪末以来,人们针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了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探索,一方面具体完善、改进了班级授课制这一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小学教学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探索、创造了大量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班级授课制有益的、重要的补充,使教学组织形式跨人了多样综合、丰富发展的新时代。
1.班级规模小型化
班级规模的大小是影响课堂教学及其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交流和参与程度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前后,美国教育学家格拉斯(Glass,G,V.)和史密斯(Smith,M.L.)对班级教学的规模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把学生人数在24~34人之间的小班作为实验班,与人数在35人或35人以上的大班进行比较,发现小班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大班,即小班教学效果比大班好,班级越小,教学效果越好…。而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学的最终效果。
当然,过小的班级规模又是极不经济的,班级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必然要受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班级人数究竟多少较为合适 ?主要应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目标的类别。例.如,以态度、技能的获得为主要教学目标或为完成高层次的认知目标时,小班制当然较合适;而知识、事实层次目标的学习,则集体与小班制教学都是可以的。第二,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只要求学生们看电视、电影或听讲座时,几百人的大班也是适宜的;而强调学生或与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教学方式(需要合作的学习、活动、探究等)和个别化学习时(如独立研究、掌握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必然要求进行小班化教学。因此,不同的学校,也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不同的教学任务与要求来设置班额,灵活处理。
2.空间安排多样化
在我国,小学教学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是秧田式,即教师的讲台高高在上,一排排学生的课桌面向讲台,学生与学生之间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这种空间安排固然有其优点,比如它确实比较适合于集体讲授,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也较少,学生听课时注意力容易集中,教师也便于观察和控制学生。但这种空间安排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比如,封闭性的空间布局,不仅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尤其是情感交流,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特别是最后排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被教师和其他学生孤立、遗弃的感觉。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小学教师往往会把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或者学习后进生安排在教室最后几排的位置,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空间安排形式时,一方面应考虑具体的教学及其目标,空间设置必须与活动的性质和需要相适应,而不要搞成传统的千篇一律的秧田式。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自己控制课堂的能力。教师应根据班级规模的大小和各种教学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空间组合方式。除了考虑空间安排的多样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考虑空间安排的动态性,要经常变动学生的座位位置,间隔一段时间后对全班座位进行左中右、前中后的轮换。安排座位时,还要适当顾及男女性别、学业成绩、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搭配,考虑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和交往的全面性,进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个别化教学
这里提倡的个别化教学不同于原始形态的个别教学。原始形态的个别教学,是在科技水平不发达、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通过口耳相传及简单文字来传递教育信息,教育方式为手工作坊式的一对一言传身教,深受时空条件的限制,效率也极其低下。而现代个别化教学则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发达、教育普及的基础上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教学等给教学组织形式带来的新变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等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时间和地点,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步调,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时空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和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在吸收班级教学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以实现的。它并不是要取消或完全替代班级教学,而是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差异性的一种努力探索,其实质是试图实现 “个别化”、“个性化”与“集体化”的互补,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划一、呆板和僵死的严重缺陷。个别化、个性化的教学与传统的集体教学一起,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生动活泼地发展。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综合化
当前小学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丰富化发展的局面,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未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教学、现场教学及至复式教学等等,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生长的土壤;其次,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既有优点,也有缺陷,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组织形式,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特定的目标指向和适用范围。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顺利地完成某项教学任务,但用来解决另一项任务就不一定会成功。在众多的教学组织形式中,一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组织形式的不足所在,反之亦然。
因此,在现代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探索中,各国都强调对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综合化运用。巴班斯基提出,现代教学应当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要 “把讲课的和非讲课的以及全班的、小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结合”,∞J与此同时,保持某种教学形式在某个阶段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的分层递进教学实验,也是综合运用了班级教学与小组教学等形式。在理论上,各国也都在加强对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互补性和相关性的研究,以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组合,使具有互补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今后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趋势,应该是融合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优点、超越班级教学现有的时空局限、多样综合发展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二、当前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最现实、最根本的环节,因此,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要从实际出发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要受到社会生产需求和科技生产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具体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与不同国家、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发展程度、不同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因此,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之间的具体情况。
但是,在教学改革现实中,人们却往往会犯脱离实际的错误。例如,西方教育史学家曾预言,在 21世纪,班级教学制将被个别教学所取代。现在看来,这个结论显然过于主观,它没有全面考虑到各个国家、不同地域教育发展的巨大差别。事实上,当前在国内也有这种不良倾向。例如,鉴于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重点小学已经强烈地感觉到课堂教学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不能更好地施展他们的身手、才能,在此隋况下,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便不切实际地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猛烈抨击,试图抛弃或者完全否定班级授课,而一味探讨各种新式新潮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学生自己的“探究”、“合作”、“体验”,这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且在广大偏远农村地区甚至中小城市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小学、许多教师想通过基本的集体教学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奢谈全面废除班级授课制,只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与盲动。
由于我国经济、科学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地区、城乡、民族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所具备的教育条件和提出的教育要求也应该各不相同。我们在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时,对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尤其是班级授课制这一组织形式,决不能轻易否定,也决不要奉若神明。在确保教学质量不会降低而能提高质量与效果的新教学组织形式尚未找到之前,决不能仓促行事,而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地创造条件,有步骤、有计划地实验总结,慎重地、有次序地进行改革和推广。
2.要科学、辩证地对待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在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都有各自优越性,同时也存在着某些不足。这要求我们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肯定好的,否定不好的, “笼统地断定某种教学组织形式优于另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不明智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没有哪一种形式_二无是处,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必然有其亮点、有其合理性;当然更没有哪一种形式可以包打天下,无往而不胜。然而,无论教学组织形式怎样改革与发展,有些规律与原则却是不能改变的,也是必须遵循的。第一,任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不能违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已知导入未知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规律;第二,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必须讲究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真正使学生学会、学懂;第三,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必须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格的培养;第四,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必须符合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在系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第五,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不能违背一定的教学原则,如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等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9173.html
上一篇:我县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