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49:29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内容摘要】: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为专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必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
【内容摘要】: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为专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必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上述种种现象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大讨论的活动中,实施好学校德育工作。【关键词】 学校 青少年 培养 德育 思想道德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思想状况喜忧参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可见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不能以身示范、严格要求,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3、家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之师。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教育观念与学校保持一致,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德育观念亟待加强。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使德育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我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德育工作,那么,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中,教职工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说重要,忙时不要。其二,认为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以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容易留恋以往的德育。因此,对教职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还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上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我们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在德育框架上,我们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诚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学校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我们注意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更为重要一方面,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点、连接点、落实点的备课要求,切忌贴标签,使德育有意、有机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落实、要求明确,为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工作者搭建舞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要还必须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加强学校的德育,关键在于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我们一方面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开展文明组室、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的评比,把德育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考核两次,直接与结构工资挂钩,以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成为现实。
2、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现途径首先,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首先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师德建设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因此,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任务。其次,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再次,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学校应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最后,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沃土。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时期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
3、提高认识,加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形成作用的宣传力度。
虽然小学生德育状况喜忧参半,但是他们毕竟处于道德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低,思维片面,加之阅历浅,容易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模糊甚至错误观点。教育工作者必须义不容辞地以身示范、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面发展。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家庭、社会更是重要的主导者。目前,教育常常陷入5+2≤的尴尬,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校5天,结果在家和社会2天的时间里,有时在学校受到的不是被强化,而是被家长的错误观念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弱化、抵消,甚至使未成型的道德价值观念朝畸形方向发展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家长正确教育观念引导,消除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同时,加大学校、家庭、社区、群团的协同性和互动性,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
4、建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
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既是学校对全体教职工的一项普遍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德育氛围,而一个重要的方面,体现广大教职工是否都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是否自觉地努力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德育是学校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作为学校的教职工,人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但是如何使“应该成为”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一质的飞跃,这是学校领导者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的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19180.html
上一篇: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阶段性与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