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5 11:45:52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游戏化教学学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的教学方法。本文在结合传统体育教学所存在问题的进行研究,分析游戏化教学对小学体育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实施游戏化教学进行探讨,以此为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
摘要:游戏化教学学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的教学方法。本文在结合传统体育教学所存在问题的进行研究,分析游戏化教学对小学体育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实施游戏化教学进行探讨,以此为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意义,实施
1研究目的
如何在传授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激发小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奠定小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基础,是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游戏法教学是指在体育课中,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游戏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凸显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推荐期刊:《体育研究与教育》是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尤为注重山西地方民族体育的研究。本刊创刊于1986年,发行方式为自办发行。主要面向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各级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育工作者,以及热爱体育工作的各界人士。本刊遵照既定的办刊方针和宗旨,坚持以学术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化战略,开放办刊,广泛吸纳、传播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刊发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全国体育学术期刊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以“小学体育教学”和“游戏化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等电子资源网搜索相关的文献,收集之前学者对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为本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2.2实地调查法通过对笔者所任教学校体育课的实际教学过程的实际调查,直观的寻找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一定的了解。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选用不当,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当前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以运动项目为主,教学过程中借助示范法、纠错法等教学方法,由教师进行组织,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活动。
(2)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秩序差。体育课作为室外活动课,教学场所和学生活动的开放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点增多,学生的注意力比在教室上课时更难集中,而教师的监督力度也难以全面顾及。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各种违纪现象也更多,课堂秩序也更难以维持。
(3)教学目标实现程度不理想。在当前,体育课的考察评价依然是以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以及运动能力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佳,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极为有限。
3.2游戏化教学的教学意义
(1)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游戏化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内容承载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法改变了原本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固定套路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模式。教师在体育课中的角色由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响应并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
(2)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再是死板的学习技能,而是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游戏来体会运动技术内在的魅力,并通过游戏中的应用来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掌握。另外,游戏化教学的娱乐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3)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游戏化教学凸显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了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能,在娱乐中加深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既能传授学生运动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运动的爱好,能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4)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寄于游戏之中,具有深入浅出的作用,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并通过游戏的过程,实际的运用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尽快的掌握,而游戏对儿童的吸引力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中去,从而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3.3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措施
(1)热身活动的游戏化。在进行热身活动时,可以变换热身活动的项目,例如在集合整队后,队列队形练习时利用用“反口令”的游戏完成队列队形练习,慢跑过程中采用“小动物跑”或者是“变形跑”等形式进行;或是选用与教学项目有关的游戏进行热身,例如篮球课热身采用运球超前跑,即最后一名同学运球逐渐超越前边队员,逐渐变换排头的跑法。
(2)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改编时候,可以弱化弱化运动项目的专业性,实现竞技项目的游戏化。运动项目自身具有的竞技性、表演性、娱乐性等性质,是其广泛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但因为运动项目对反应能力、运动能力等自身素质的较高要求,当运动项目作为小学生教材进行体育教学时,小学生因为自身素质的尚未发展,很难驾驭这些运动,从而产生畏难心理或是失去学习的兴趣。
(3)结束部分的游戏化。在进行了一节课的运动后,到结束部分学生通常都会比较疲惫,教师在采用传统的整理活动进行放松时,往往难以达到让学生放松的目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绕圈慢走,慢走过程中按节奏击掌拍腿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学生的疲劳,获得身心的放松。
4结论与建议
4.1教学建议
(1)提升体育教师素质。体育教师要建立教师的责任心,改变自身观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还要深刻的理解各种技术动作的关键,进行游戏的创编与改编,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中。
(2)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真心的关心爱护学生,获取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
(3)合理安排游戏内容。“游戏化”不能是为游戏而游戏。我们不盲目的设置游戏,过分地追求课堂场面的热闹,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促进实现体育教学游戏化的目标。
4.2研究结论
小学生身体心理都处于刚开始发育的阶段,天性好动,对新奇的时候有着较大的兴趣。尽管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都存在着差异,但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是喜爱游戏的。游戏化教学有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不仅能充分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能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惠志东,冯焱奇,徐爱军.在传授运动技能中使用游戏化情景化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J].体育教学,2007.(1):1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4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