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多元论视野下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探微

时间:2020-01-15 10:47:31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摘 要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学内容及形式相对较为新颖,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和现代文本阅读教学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课研人员及专家编订教材的初衷是,应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改变传统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现象,通过诗

  摘 要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学内容及形式相对较为新颖,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和现代文本阅读教学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课研人员及专家编订教材的初衷是,应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改变传统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现象,通过“诗”向“文”的转变,使语文课程教学呈现新的变化。文章在多元论视角下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多元视野以及多元论视野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有效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文包诗

多元论视野下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探微

  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多元视野

  1.1 正面视角 1.1.1 通过“文”和“诗”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解效率古诗词相较于白话文而言,理解难度相对较大,语言表述方式的差异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于古诗词存在畏难情绪,无法深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情感,古诗学习主要以记忆式学习为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同时也使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大幅降低。只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才能够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而实现古诗词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文学基础和人文素养的教育意义。“文包诗”将古诗词放置于特定的背景或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的解读,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了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1.1.2 有助于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创新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进行古诗词的示范朗诵、讲解诗词含义、生字词教学、巩固背诵等环节,教学模式相对固化,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会大幅降低。而“文包诗”则以教学内容的变革为基础,促进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变革。当前教育领域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逐步提升,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变革,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创新。

  1.2 负面视角 1.2.1 对古诗背景的阐述存在偏差研究目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发现其内容的编排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但愿人长久”一课为例,“文包诗”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文”来阐述“诗”的背景,而本节教学内容的描述“古时候的一位诗人”,笔者认为这种描述方式是缺乏教育科学性的。“古时候”这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并没有对作者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准确描述。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要重视培养其人文意识和观念,语文课程应该从语文教学层面上升到宏观的人文教育层面,此节课的教学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作者创作此诗是要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作者的古诗创作风格等内容,而不是刻意地创造一个故事情境,将古诗词内容包含其中,这种形式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偏差,进而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建立造成不良影响。

  1.2.2“文包诗”降低了古诗词的韵味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古诗词作者们使用简短的字、词表达自身情感,由于古诗词的韵脚特征,古诗词具有极强的文学韵味。但是,苏教版语文课程的“文包诗”内容中,诗词韵味降低的情况较为明显。如“少年王勃”一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作者为读者构建出孤鹜、落霞共同在水天之间的美好画面。但本课文本内容的解读将孤鹜直译为野鸭,使美好的画面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诗歌的韵味也因此而降低。

  2 多元论视野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有效教学方法

  2.1 深化对于古诗词创作背景的讲解,充分体现“文包诗” 的教学优势为体现“文包诗”教学的价值,教师要充分应用教学内容,深化对于古诗词创作背景的讲解,使文本部分能够真正体现对于古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但愿人长久”一课,教师首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课前时间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苏轼词风平实、自然,他的词在当时的社会广受欢迎,连皇帝也深爱苏轼的文才,但出于政治因素,又不得不屡番贬谪苏轼,造成其一生漂泊动荡。苏轼在创作《水调歌头》这一千古名篇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其和弟弟感情深厚,因而在月圆之夜,更增添了几分思念亲人的愁苦。但是,苏轼豁达的性格,使其在表达思念亲人之情的同时,也宽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教师做足课前准备,便能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娓娓道来,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过程中体会其创作情感,从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入手进行深入讲解,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让“文”与“诗”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引导学生捕捉学习重点笔者认为,“文包诗”的教学应当以“诗”的教学为主导,将“文”作为“诗”的映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重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将古诗词的相关教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合理应用“文”的部分,以保证古诗词教学价值的体现。如“母亲的恩情”一课,笔者认为此节课“文”的部分有杜撰的嫌疑,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游子吟》一诗的创作情感。但是教师的学科教学活动应当实事求是,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应将《游子吟》的创作背景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说明作者孟郊在经历了人生的多番滋味之后,在 50 岁时将母亲接到身边共同生活,才更加感受到母爱的可贵,因此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于母爱的深刻体会。古诗词的阅读、朗诵和理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而对于“文”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合理取舍,蜻蜓点水地讲解即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应用故事情境讲解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摒弃事实传授虚假的内容。特别是语文课,很多学生会将课程内容积累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虚假的教学内容会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但也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合理取舍教材内容是保证教学活动科学性的关键。

  3 结语

  教育领域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包诗”教学素材具有多重观点,正面观点认为,“文”和“诗”的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效率,有助于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创新。而负面观点则认为,“文包诗”对古诗背景的阐述存在偏差,降低了古诗词的韵味,不利于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契合新课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实际要求,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调整,体现和提升“文包诗”的教学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雪娣.多元论视野下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探微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4):37,39.

  [2] 俞懿洋.文包诗在小学语文“本真”教学模式中的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8(9):126.

  《多元论视野下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探微》来源:《科教文汇》,作者:倪红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4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