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9 11:20:53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采取单纯灌的方法,让学生做大量机械重复的运算,致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能否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热爱学习、品尝到学习的欢乐是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采取单纯“灌”的方法,让学生做大量机械重复的运算,致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能否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热爱学习、品尝到学习的欢乐是至关重要的。对此,笔者将针对上述问题,从重视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入手,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探究。
1 、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本身对学习感兴趣,就会达到学习情绪高潮,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才会增强。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学来说,兴趣又是非智力素质的核心。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较为抽象化,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将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手段,通过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1、 加强直观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好动、好胜”是儿童的一大心理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多让他们动手操作、动口说说、动眼看看、动耳听听、动脑想象,充分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学习,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学中“动”,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并乐于接受,便于学懂、学会。动手操作,有时也可由教师演示操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前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同桌之间先互相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再互相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最后想一想。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直观操作,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结合课本,学生就形成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感性认识,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理性特征,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识别能力。
1.2 、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抽象的思维接受能力较弱,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教学转化为形象逼真、生动鲜明的音像教材。例如笔者在教学行程应用题中关于相遇的问题时,课前用透明胶片做了两辆外形和色彩都不一样的汽车,上课时在投影仪上直观演示两辆汽车,形象地再现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通过模拟展示两辆汽车的相遇过程,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直观教学、多媒体手段、联系实际、实践操作、开展竞赛、摆弄玩具、做游戏等,使学生产生追求新知的欲望,在愉快的环境中激发兴趣、获得知识。
1.3 、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惊讶是思维的开端。”少年儿童生动活泼,有旺盛的精力。我们只有在教学中组织一些如游戏、演讲、竞赛、表演、故事会等富有趣味的活动,才能吸引学生,适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角色。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例如教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活动——“竞猜”。让学生随便写出一些年数,并且在当年的日历中查出2月有多少天。笔者在讲台上竞猜学生写的每一个年数,是平年还是闰年,这一年的2月有多少天。一口气答出了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写了哪一年,都可以对答如流,经过几分钟的活动,学生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探索知识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兴趣自然大增,学生便开始思维了。
2 、兴趣是提供自觉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2]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导入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一堂课的开始,教师有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新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做到情感饱满、语言生动、方式新颖,通过各种方式如设置悬念、巧妙设疑等手法来导入新课。好的课堂导入,如同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将学生带入一个求知的状态。
巧妙地导入新课,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笔者在教授“分数的意义”一节时,先拿出两个苹果,要求学生平均分。大家都笑了,说太容易了,一人一个,接着我只拿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学生,又怎样分呢?有学生说:一人一半。那么,我们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个一半呢?学生都摇头。笔者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的积极性高,兴趣盎然。
2.2 、设疑激思,产生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教师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设疑,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时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一开始进行新课教学,就让学生随便说一个数字,教师很快判断出这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然后再让学生动手计算,进行验证,反复进行几次,都准确无误。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困惑,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内部的学习动机也就应运而生,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劲头,有了毅力。同时,也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简而言之,即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时得有个启发思考的氛围。同样,问题情境的设置也得在一定的前提下进行。同样,笔者在教授“能被2和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节时,先写一组数据,判断这个数能被2整除,那个数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说这是老师先想好的,接着又让学生随便举例,笔者都能准确说出,学生一一验证,就越感到好奇,纷纷让笔者快快教他们,然后笔者逐一说出这些数的特征,学生大悟,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3 、探索新知,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有探索新知识的愿望,教学实践中可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24时计时法”时,可选取学生在一天24小时中生活、学习的几个代表性场景,结合相应的钟面表示时刻,引出24时计时法。而这些素材,都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对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学生来说,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已知来探索新知,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激趣
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学生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其智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1 、以情激趣
一方面,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注意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互相沟通。特别是对那些家庭生活较困难的学生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倍加关注,在学习中做他们的严师,在生活中做他们的慈母,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另一方面,教师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无真情的表达,必会得到学生无真情的反应。在教学中,教师能坚持以饱满真挚的感情进教室,做到言之有理、声情并茂,学生就能产生与教师同样的感情。
3.2、 以乐激趣
学生对一门学科是否有兴趣,跟教师讲授是否得体关系很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缜密考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细节。寓教于乐,努力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授课教师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来了一段这样的开场白:“以前都是老师出题给同学们做,今天请同学们出题给老师做。请同学们写出一个你想写的多位数,并计算一下这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但不要把结果告诉任何人,然后报出你写的多位数,老师不需动笔就能断定你报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你信不信?来,谁先试试!”学生出题,老师做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 以美激趣
数学家华罗庚说:“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这说明数学是一门美感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和揭示数学中蕴含的美,让学生发现美、爱上美。例如,在教学“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成为规则图形,从而实现面积可求”时,笔者根据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和谐美,让学生体味数学原来也“美在其中”。多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美,消除听课时的枯燥感和疲劳感,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可以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4 、结论
总而言之,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涉及的领域很广,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路径。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儿童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好发问、好联想的天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才能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与学法,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心理要“同步”,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状态。[3]
对于教师而言,“活到老,学到老”是工作中始终不变的宗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轻松获取知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仍须不断探索和研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小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2018(10):7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 2版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研究》来源:《科教文汇》,作者:李媛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5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