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如何做好英语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

时间:2015-12-20 17:21:48 所属分类:英语教学 浏览量:

摘要:推理判断题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学生普遍认为这类题难做,得分率也较低。本文就如何突破推理判断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推理;判断;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英语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部分考试内容。在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

摘要:推理判断题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学生普遍认为这类题难做,得分率也较低。本文就如何突破推理判断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推理;判断;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英语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部分考试内容。在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中,阅读理解题中推理判断及主旨大意题有10个,2008年5个,2009年9个。高考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意图、态度等;能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并能把握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能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可见,判断推理题在考试中非常关键,他将直接影响考生的英语整体成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英语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突破策略:
  一、重视语篇教学,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推理判断题属于主观题,是层次较高的题目。它包括判断和推理题。这两类题常常相互依存,推理是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又依赖于合乎逻辑的推理。该题要求在理解表面文字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和推论,从而得到文章的隐含意思和深层意思,也就是通过文章中的文字信息,上下逻辑关系及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已知信息,推断出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的态度和观点。
  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正确的阅读理解取决于对语篇整体的把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分析复杂长句的结构,还要帮助他们辨别用于篇章结构的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结合背景知识和语境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把握各种文章结构,识别不同的文体风格,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1.注意句间、段内以及篇章逻辑语义关系
  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段内的语义关系及篇章的语义关系,从段落、篇章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于这一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构成了某种语义关系,表示这种衔接关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利用明显标识语,即表示衔接关系的词、词组或句子结构。
  (2)注意段落内部结构和层次,抓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是通过段落来表达的,而段落是由一些与中心有关的句子组成的。一个段落通常包含一个表达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和若干与中心思想有关或为其提供论据的支持性句子。抓住段落的主题句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主题句多位于段落的开头,有的在段中,有的在句尾,还有的主题句隐藏在段落的字里行间,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
  (3)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抓住全文的中心思想。一篇典型的英语文章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首段、正文和尾端。文章的中心被称为主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观点或信息。主旨句常以判断句形式出现,常位于首段首句、首段末句或全文末句等地方,主题句则在正文各段,他们之间构成主从关系。前者限定后者的叙述范围,后者则为前者提供实证,对主旨进行全面描述、说明和分析。
  2.把握篇章结构模式
  高中英语精读教材及课文阅读材料的内容包罗万象、体裁多样,但总体上记叙文、说明文居多,记叙文包括人物传记和故事。传记类文章可以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生平,也可以把人物获得的成绩作为线索。故事类文章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也可以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说明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体裁知识理清文章结构。篇章结构模式揭示了不同体裁文章的本质属性和主要特点。了解篇章结构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篇章主题,抓住其要点,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的框架,从而为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做好了铺垫。
  有课堂阅读语篇教学的基础铺垫,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从而得到了有效训练,为阅读考试中推理判断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熟悉推理判断题的题型特点
  1.常见的推理判断题的设问方式
  推测作者目的或意图的设题形式有:
  The?purpose?in?writing?this?text?is?to?__________.
  推测文章的观点或结论的设题形式有:
  ?It?can?be?inferred?from?the?passage?that?__________.
  推断文章出处的设题形式有:
  The?passage?is?most?likely?to?be?taken?from_________.
  是非判断题的设题方式:
  Which?of?the?following?is?(not)true?or?false?
  逻辑排序题的设题方式:
  Which?of?the?following?describes?one’s?logic?in?doing?sth
  2.正确选项的特点
  正确选项不是文章直接或明确说明的内容,是间接表达出来的,除符合文章主旨外,还符合逻辑,让考生有推敲的余地,另外,正确选项大多含义深刻,不是常识选项。
3.干扰选项的特点
①夸大事实:对于原文中的细节或论断的某方面程度进行了夸大处理。②无中生有:捏造原文并不存在的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推理。③掺入常识:根据考生已有的常识是正确的,但却不是基于文章。④推理过头:引申过度,使结论过于绝对化。


三、掌握判断推理题的解题方法
  1.抓住特定信息进行逆向或正向推理
  做此类试题要善于抓住某一段话中的关键信息,即某些关键词或短语去分析、推理、判断,利用逆向思维或正面推理,从而推断出这句话所隐含的深层含义。
  例:The text suggests that not getting enough sleep might make you _____.
  A. suffer from poor health
  B. feel tired and nervous
  C. dream more often
  D. breathe quickly
  解析:解题时抓住第一段“After a busy day of work and play, the body needs to rest. Sleep is necessary for good health. During this time, the body recovers from the activities of the day. The rest that you get while sleeping makes it possible for your body to prepare itself for the next day“中“Sleep is necessary for good health”去理解。利用逆向思维,我们很容易推断出这一结论:一个人睡眠不足会对他的健康有害(suffer from poor health),所以答案为A。
  2.整合全文(段)信息进行推断
  做推理题时,有时需要在弄懂全文意思的基础上,整合与题目相关的有用信息,综合起来去推理判断,确定最佳结论。
  3.利用语境的褒贬性进行信息推断
  几乎每篇文章的语境都有一定的褒贬性,这种褒贬性反映了主人公的特定心理和情绪状态及作者的意图,因此,利用好文章的语境褒贬性就能在把握主旨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准确的逻辑判断。认真阅读原文并找出反映语境褒贬性及变化的标志性词汇或句子,对我们掌握文章主旨文意,了解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从而正确地进行逻辑推断很有好处。
  4.根据文章的结论推断作者的态度
  作者态度、倾向是指作者对陈述的观点是赞同、反对还是犹豫不定,对记叙或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等是赞颂、同情、冷漠还是厌恶、憎恨。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往往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流露于修饰的词语之中。因此,在推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文中作者的措辞,尤其是表达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5.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得出结论
  逻辑结论是指严格根据文章中所陈述的事实、论点、例证等一系列论据材料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态度、观点或爱好去理解文章的内涵。做这类题时,应把握作者的思路,预测下文可能发展的内容。文章可按事件发展的经过描写,也可按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来描写。
  总之,通过平时课文的语篇教学和对题型规律的认识,加之不断结合规律的实践练习,阅读中的推理判断题就会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殷志勇.高中生阅读中的非语言障碍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7).

Abstract: Induction and judgment test questions take up large proportion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NMET. Students commonly think them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and its scoring average is low.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how to break through induction and judgment test questions.
Key words: induction; judgm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yyjx/2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