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时间:2015-12-20 17:40:01 所属分类:英语教学 浏览量: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的介绍,提出了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的八项原则、“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模式以及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所需的条件,旨在能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综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的介绍,提出了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的八项原则、“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模式以及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所需的条件,旨在能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顺利地开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任务型”, 语言教学,课堂模式

1、前言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们一直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忽视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这一系列重要因素。
鉴于目前这种情况,国家教育部出台了英语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讨论稿)”,提出了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以及实施建议。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结合的产物。广义上的“任务”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玩耍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英语课堂上的任务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是指由教师控制和调节的、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一个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而产生语言习得(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第一位将“任务型”的语言教学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的是普拉布(Prabhu)教授。他在1979年,在印度中南部的班加罗尔(Bangalore)开始了把当时看来很激进的理论假设付诸于实践的大胆教学试验。他认为:当学生注重于任务而不是他们所用的语言时,他们会学习得更有效(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 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因此普拉布(Prabhu)被认定为任务型学习活动创始人。“任务型”学习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1)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ial)。学习活动和语言内容一样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而学习内容是第二性的,任务型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2)任务型教学中至少有一部分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任务相似,因此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交际语言教学的框架下,任务本身具有言语交际活动的特征。例如,任务中的语言活动有特定的社会语境支持(social contextual support);有双向(reciprocal)和交互(interactive)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均在话语层次上(discourse level)使用语言;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y),诸如,在口头语言中使用副语言(paralinguistic)或身势语(kinesics),在书面语言中合理运用的图文设计等。
3)语言的准确性是任务的界面(例如,认知、意义等)都会推动学生语际主系统的扩展(interlanguage expansion)。尽管在任务中有相当一部分语言知识的加工是隐性的(implicit),而不是显性的(explicit),但是学生语言系统的重构(reconstruction)始终是设计任务时被关注的要点之一。
4)任务使得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处理模式不是按顺序的加工(serial processing)模式,而是并行的加工(parallel processing)模式,即同时在多个层面上进行多角度的综合处理。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利用一切信息资源,采用多种手段,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因此,任务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任务的过程性和任务参与者语言活动的量有助于学习者语言自动性(language automaticity)的形成。语言的自动性是指因攻期语言活动的刺激面形成的自动反应,是语言活动中输入信号与生理或心理反应的直接链接。当无需控制加工的负担就被减轻,信息处理的速成就会加快。
6)动态语言能力(language dynamics)和群体语言能力(group dynamics)的训练是任务型学习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较大任务(例如,主任务、扩展性任务和课题任务等)的完成常需要群体的合作行为。即使是较小任务中的语言活动也常是双向的、互动的或交互的。“交互是言语交际的核心。”(Brown,1994:159)特别是当任务中的信息资源来自于多方,信息需要被组合处理时,常需要用交互的语言行为来完成,而且合作行为尤为必要。7)意义学习中的“图式扩张”(schema expansion)(Widdowson,1990:103)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有规则的符号系统,而且是一个动态的住处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有对语言系统的认知行为,也有对世界的认知行为。语言教学中则“需要寻找值得获得的、独立的、与学生装的学习和生活相关联的图式知识领域,以便使语言学习成为达成任务目标的必要手段。”(Widdowson,1990:103) 此外,“鉴于意义学习涉及深层记忆和认知图式的重新构建,任务中的学习内容可以在记忆中保留较长的时间。“(Brown,1994:18)

3、“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3.1任务型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
1) 活动要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我们一些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把课堂里的学生看成是有生活经历、知识和看法的人(a whole person)因此设计的活动就不大可能有意、有目的地利用学生本身的有利条件,不同的活动之间衔接性少,显得支离破碎。
2) 活动应具有激励性。我们所设计的活动的结果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具有的任务的结果”。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3)活动应体现民主和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形象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公正、平等、和蔼、信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与)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倾向。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活动应体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5)活动设计体现真实性。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应注重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因此,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更加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活动设计应体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在学生初步接触并了解本课的一些语言点之后,笔者设计了听录音选出正确答案,快速阅读判断正误、用所掌握的知识就本课话题相互问答等活动。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7)活动应具有安全感。活动的组织、操作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因素,无论教师和学生,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都很难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活动的安全感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活动的形式和要求应使学生有安全感,如因考虑不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他们没有把握的活动。其二、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使学生有安全感。比如活动既要贴近学生的经历和生活(personal experience and involvement)以求得学生的最大参与,又要避免触及到学生家庭个人的敏感隐私,如单亲家庭问题,生理缺陷等。每一个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也就是任务前的介绍(Pre-task-- 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and task),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理解语言功能,并能在交际中进行运用。
8)活动要呈阶梯型任务链。阶梯型任务链(The task-dependency and the task chain principle)要求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入难,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现阶梯式层层推进。同时教师应当善于总结,能准确地把握任务型学习活动在各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色位置。


当然,上述各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操作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促进和协调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讨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yyjx/2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