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英汉翻译的作用

时间:2015-12-20 18:09:50 所属分类:英语教学 浏览量: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把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放在首位,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英汉翻译能力的培养,使其无法准确、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达到沟通的目的。因此,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把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放在首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英汉翻译能力的培养,使其无法准确、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达到沟通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及时地调整对诸语言技能重视的比例,恰当地均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使英汉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英汉翻译;教学方法;基本技能

Abstrac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focusing on nourishing students’ practical us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is the call of the times. However, in the practical process, we have paid overloading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basic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overlooking that of translation, leading to the ineffectiveness of their accurate and fluent communi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both languages. Therefore, we have to balance the emphasis on both of the languages and choose the ideal method so as to concentrate on the translation skill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 basic skills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重听、说、读、写,而轻英汉和汉英互译,这是一种误导,这种误导主要源于前一时期对英语教学方法的纷争,然而其结果却造成了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竞争能力和实用能力的欠缺,这种欠缺是极难祢补的。
一、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汉翻译能力培养的欠缺
1、基本技能训练重视不够
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普遍重视的是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提高,这种重视主要体现在四种语言技能的提高,即,听、说、读和写的技能,目的是使学生经过一段过程的英语学习以后,达到四种技能的流利运用。当前正在举行的大规模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充分体现了这种重视,常见的题型大多有听力理解、阅读理解、选词填空和英文等。不可否认,对四种基本技能的足够重视,为培养能力型的学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然而,对于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结果,从社会上反馈回来的主要信息之一是如今学生翻译能力的欠缺,或词不达意,或无法准确地使用两种语言达到沟通的目的。这说明,为培养综合能力型的学生,仅有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不够的,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英汉翻译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上述情况源于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在汉语的背景下学习英语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环境差异,他们普遍感到缺少一种使用外语的语境。于是,院校和教师便极力创造一种英语的氛围,比如,强调师生及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作出一些人为的规定,如进入教室不准使用汉语,以及举办英语角等。特别是教师的努力,在课堂上绝不使用汉语,以至聘请外籍教师参与教学和课外活动等。这一系列的做法,不言而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的学生甚至养成了使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然而,在此却忽视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样是否足以造就有用于社会的人才?我们的学生是中国学生,多年生活在汉语的背景下,同汉语背景进行人为的割裂只能使其结果造作和不自然,处处留下大量人工雕琢的痕迹,出现众多的差异。比如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差异,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使用另一种文字进行再创造的差异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差异是因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恰当地均衡学生接受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这与英语教学法的纷争不无干系。
2、 教学法的纷争
英语教学方法的纷争起源于上一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当时大家开始重视、研究和使用在国外流行多年的各种英语教学方法。而今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把这些教学方法粗略地分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法的代表是翻译法,这种教学法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其特点是利用课文,向学生输入某种语言形式,并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反复操练,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现代教学法的代表是交际法,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同时强调语言技能的应用。
我们对待新事物的惯常态度是首先判断并冠之于是好还是不好,然后找出种种原因来说明它为什么好或者不好。在这种势头的引导下,又加上反传统的作用,我们当今在英语教学中所主要使用的方法更倾向于交际法,主要的指导思想是,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中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顺理成章。[1](P17)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以大大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也初见端倪,这种做法固然无可非议。然而,我们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忽视了所学语言应使用的环境,而这正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对待各种教学法的态度体现了褒和贬,对教学法的使用也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态度。在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否定了翻译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
二、 翻译在教学中应起到的作用
关于这一问题,作者曾做过一个有意义的实验,而其结果恰恰证实了作者的观点。该实验进行了一个学年,实验对象是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各有25人,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专业教材《大学英语教程》第四册的一、二分册。在同一教师讲课而且常规教学内容及方法不变的情况下,A班加入了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翻译的内容;B班则保持不变。A班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教师对课文语言点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将原文译成流利的汉语(指不懂英语的读者可以完全理解译文的程度),其中还加入了另外一些项目的练习,如翻译技巧的介绍和应用,文化背景的讲解和练习,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没有生词的基础上)在教师讲解课文之前将此译成汉语,并且与教师讲解之后的译文进行比较等;而B班则没有这些内容。一年以后,将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及英汉翻译的程度进行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A班的学生对所学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及英汉翻译的能力、准确度和流利度,甚至驾驭汉语的能力都远远超过B班,这表明:


1.加强英汉翻译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我们目前教学中所惯用的方法是要求学生用英文来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这固然使学生和教师都获益非浅,但我们会时时因此而陷入困境。对于原文中出现的某些内容,特别是体现了两种文化差异的内容,往往是教师竭尽全力进行解释和举例,饶弯子,频频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等方法,而学生却对此莫名其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恰如其分地使用一些汉语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一个我们不能忘记的事实是:我们虽然应教会学生逐渐地养成使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思想的流利度,故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在汉语环境中生活了十几年的学生,完全摆脱汉语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学生所接触的环境一半是英语的话,另一半则非汉语莫属,而这实际上正是教师可利用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巧妙地利用学生这一特征,将此引入两种语言和环境交叠出现和使用的过程中,以利达到最佳教育的目的。
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使用英语对其进行理解,而我们今天正在大量地这样做,通常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内容进行解释(Paraphrase)。这样做的副作用之一是使学生处在一个极端被动的境地,不利于给学生以动机,促使其主动求学;之二是即便学生理解了课文,仍无法将此变成可接受的汉语,无法起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在编选学生教材时我们同时注意到一个事实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正宗”(authentic)的范文,这些范文有着标准的语言运用和规范的风格,目的是使学生接触真正的英语,这些内容完全值得学生去模仿,去翻译。可是,我们今天对此的利用仅局限在使用英文进行反复的讲解上,而没有意识到模仿和翻译标准的范文是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一条必由之路。让学生在脑中没有大量标准范文的条件下讲出、写出和译出流利的英语和汉语是不可能的。作为中国学生,标准的语言运用不仅体现在流利的口头表达,同样体现在使用准确的汉语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在学生抱怨学完课文后脑中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时,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师同样忽略了,翻译是一条捷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词汇的印象,他们同样会记住并学会它们出现的场合以及它们的具体用法,用准确的汉语表达出原文的思想,以及使用正确的英语表达出汉语原文的思想,这正是锻炼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此,对外语的最好理解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每堂课使用汉语的频率应占到一定的比例,不必避嫌,不必因为从英文教师口中讲出了汉语而深感不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每堂课中集中精力的时间约二十分钟,在这有限的二十分钟内,交替地,有比例地使用英汉两种语言,不仅可以改变课堂中单调、乏味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时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集中精力。在教师有效、准确地使用汉语的同时可以时时提醒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汉语水准的差距,以便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使其汉语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国外的教学方法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是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教师。因此,课堂活动应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应给予学生以学习的动机,使其主动求学,而翻译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尝试,并可从中受益。
2.加强翻译训练可同时提高学生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
作为中国学生,要学好英语没有良好的汉语功底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多么不同的两种语言,其间总有相同的地方,只有在两种语言同时起作用的情况下才能造就一个好学生;相信只凭在汉语环境中生活十几年或几十年便已掌握汉语是一种天真的谬误。而今英语学生的首要困顿是:貌似理解原文,却无法准确地使用另一种文字表达出来。
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环节,在对教学法的褒贬和选择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人为地割裂开了数种教学方法的交合点,没有综合地对其使用,于是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学生(同样包括某些教师)的英译汉,英语味十足,在词序和语序等方面体现出的仍然是英文的格局。例如:大学英语课文中有一句话“The lake quickly filled with water, the golden ox never appeared and the lake was never dry.”学生们往往会按照英文的语序把它译成“湖水立刻满了,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现,湖水再也没有干过。”
汉译英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译出的英文中总摆脱不了汉语的影响,不伦不类。例如:有的学生把“我是为你做嫁衣裳啊!”译成了“You know I’m making the bridal gown for you now.”而成了笑话。学生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当他们的英语学到一定程度时所面临的困难是汉语功底反而明显不足,这正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一个契机。[2](P205)英汉两种语言中众多相似、相通或相反的地方,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特征,使之养成两种语言的习惯。
事实表明,在提高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其汉语表达能力以及在提高学生汉语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使其英语表达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许多教师有同感,对英语原文的最好理解是将其译成准确的汉语,而这样做的基础是深刻理解原文,汉译英也是如此,没有对汉语进行深刻的理解,没有良好的英文功底是无法译出流利的英文的,二者相辅相成。
作为中国学生,语言的准确度和流利度应该同时体现在两种文字的应用上,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使其成为有用的人才。从语言应用的角度考虑,这种应用充分地体现在工作中能准确地流利地使用英汉两种语言。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地调整教学中对诸语言技能重视的比例,恰当地均衡教学方法的使用,分析学生将来的需要,在重视四种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把翻译技能的重视也提到日程上来,使学生能够五种技能并举,成为真正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Gerry Abbott.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M]. London: William Collins Sons and Co. Ltd. 1981
[2] 刘宗和. 论翻译教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yyjx/22925.html